杨勇华 广州市番禺区华师附中番禺小学
与武术训练同在的是武德教育,武德对应的是武术训练的公共道德,其与当今社会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有着内在一致性。时代的发展,武德的时代教育价值也更为凸显,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导其日常行为,让小学生更好地修身养性,以德润身。通过武术训练,小学生自觉地把个人习武行为与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健全人格的塑造。
武术训练倡导“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既说明了训练的刻苦性与持续性[1],也表现出武术训练对于小学生英勇奋斗、积极拼搏品质培养的促进作用,让小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完成精神的洗礼,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塑造坚强的意志。在武术兴趣训练中让小学生学习不同的武术套路,而在武术套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训练,有效地磨炼身体状态、意志能力,从而让小学生养成坚强的精神品质、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从而在日常行为中善于严于律己,刻苦勤奋,有明确的行为目标,正确的行为认知,在遇到困难后积极克服困难,通过行为习惯完成自身调整,改变以往散漫作风,使个人生活规范有序。
“习武先习德”,这是中国武术教育的真谛。武术教育关注练习者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塑造,在小学武术兴趣训练中让小学生了解武德的基本内容,以武德来指导自己的日常道德行为,规范行为品质等,让小学生自觉完成日常行为的积极建构。在武术训练中逐渐将武德内化为品质,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思想中,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2],提升思想道德认知,指导其日常行为选择与判断,使得自身的日常行为举止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使得小学生处于健康成长状态。
在小学武术兴趣训练中也十分注重礼仪教育,而礼仪则是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武术运动中有相对完整的武术礼仪动作,小学生在学习武术运动的过程中要自觉遵守礼仪形式及礼仪形式背后的内在精神,形成规范性的礼仪动作。而在长期的武术训练中,小学生对规范性的礼仪动作了然于心,并自觉延展到自身的仪容举止中,使得个体、服饰、表情、动作、待人接物等日常行为习惯都合乎礼仪标准,表现出个体的高素质[3]。例如在武术运动的悠久发展历史有抱拳礼、四合礼、莲花礼等多种礼仪动作,每一种礼仪动作都是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助推剂。在武术教学中,可以将抱拳礼作为基础动作,在每一次日常性武术训练中,让学生率先完成抱拳礼动作[4],再进行武术动作的训练,逐渐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形成基本的礼仪意识,并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内化为自觉的礼仪动作,言行一致,从而使小学生在对待家长、对待老师时能保持应有的礼节,使得自己言谈举止更规范,待人接物更合理,使得小学生保持较高的道德素养。
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也积淀着深沉的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又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其蕴含着哲学、美学、宗教、伦理等多学科的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集合体。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5],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也关系到民族文化的振兴与发展。在小学武术兴趣训练中,教师榜样示范、言传身教,在训练的过程中融入中华武术发展历史、武术名人故事的讲解,让小学生获得武术文化的熏陶,让小学生在生动的文化故事中建构自己的“英雄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也实现学生武术文化涵养的提升,也增强了武术训练的趣味性。而学生逐渐积淀文化素养[6],提升文化涵养,将一个个文化故事转移到自由的认知体系中,用于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得小学生自觉地向榜样,向“英雄”看齐,其在日常生活与行为中坚持以“偶像性思维”指导自身发展,在内心“英雄人物”的引导下,规范自身言行,实现了小学生素质水平的稳步提升。
武术兴趣训练能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身体素质,也改善小学生自我认识和其生活满意度水平,有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塑造。而武术兴趣训练也带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教授武术动作的同时传递武术文化,给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约束与引导,让学生言行一致,深化道德行为认知,自觉完成行为习惯的塑造,实现身心素质、思想道德、文化涵养、礼仪礼貌水平的综合性提升,使得小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均衡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