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 沈阳市大东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加强青少年田径训练,不仅仅可以改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运动技能,尤其是在磨炼青少年意识、吃苦耐劳及顽强拼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不断开展,身体损伤问题逐渐出现。田径训练带来的损伤,不仅仅会影响青少年田径训练热情,而且还会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身体伤害和痛苦。为此,加强青少年田径训练危险预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研究青少年田径训练常见损伤类型及损伤产生原因,探讨青少年田径训练损伤预防措施,为青少年田径训练损伤预防策略及注意事项方面提供相关经验和参考依据。
在实际的田径体育训练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出现身体运动损伤,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田径训练损伤不仅仅会影响青少年田径训练热情,而且还会给青少年带来一些心理压力。总体来看,青少年田径训练常见损伤类型,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皮外伤。田径体育训练中的皮外伤是最常见的损害形式,其主要是由于皮肤与外在粗糙物摩擦所引起的损伤。比如,青少年在进行跑步时,若在跑道上摔倒,皮肤与地面摩擦,往往会产生皮外伤。皮外伤经常会伴有血点或血组织渗透,在没有受到外在感染情况下,皮外组织会出现结痂现象,如果感染的话,则容易出现化脓和分泌物现象。一般情况下,皮外伤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适度进行消毒和包扎,对皮肤进行卫生、安全保护处理即可。
其次,肌肉韧带伤。肌肉韧带伤往往是由于肌肉强烈收缩或过度拉伸而导致的肌肉细微损伤,肌肉韧带伤一般会出现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两种可能。在外力的大力作用下,关节发生超长范围活动,使得肌肉韧带部分纤维或者全部纤维出现断裂现象。肌肉韧带伤产生后,肌肉局部会出现疼痛、压痛、肌肉紧张、发硬等现象。肌肉韧带伤发生后,一般比较严重,会对青少年身体组织带来巨大影响,需要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救治,避免出现器官或者组织的二次伤害。
再次,脱臼。脱臼也是比较严重的身体损害,脱臼往往是由于直接或者是间接暴力导致的,最重要的表现是关节脱位,比如肩关节、肘关节、腰椎关节等部位发生脱节的概率极大。青少年田径训练出现脱臼现象,往往会导致关节肿大、局部畸形、隆起、疼痛或者关节功能丧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青少年正常的身体功能和体育训练。
最后,骨折。青少年田径训练过程中,如果受到外力的猛烈作用,会存在出现人体骨骼断裂或损伤的可能。比如,青少年在进行跑步摔倒时,膝盖直接撞击地面,会导致髌骨骨折,若摔倒时用手撑地,会导致桡骨骨折。无论是开放性骨折或者闭合性骨折,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身体痛苦,是很难忍受的,需要青少年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青少年田径训练损伤产生后,无论是出现的皮外伤、肌肉韧带伤,还是脱臼、折骨等,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身体伤害和痛苦。只有找到青少年田径训练损伤产生的真正原因,才可以将田径训练损伤降到最低。总结经验和教训来看,青少年田径训练损伤产生原因,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安全意识不足。无论是体育老师还是青少年,都对田径训练损伤预防意识不足,没有提前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进而造成青少年田径训练损伤现象。第二,训练安排不科学。田径训练之前,没有提前对青少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进行科学安排,缺乏对身体素质差的青少年了解,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难度。第三,准备活动不充分。在高强度的田径训练之前,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准备活动,以满足后期青少年身体负荷需要,如肌肉组织、身体器官、关节部位等,都会在准备活动中舒展开来。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组织和器官没有完全打开,一旦进行高强度、高负荷的运动,训练损伤经常会发生。第四,技术动作不规范。田径训练对于技术性要求极高,如果青少年技术动作不规范,违背生物力学规律,违反身体素质结构特征,同样也会带来田径训练损伤。第五,青少年身体机能不良。如果青少年的身体本身素质不好,或者身体处于疼痛状态,或者营养不良,也会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各项机能的有效发挥,从而在实际的田径训练中,带来间接性或直接性的运动损伤。
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是做好训练损伤预防工作的第一步。无论是教练员还是青少年,都要从思想观念入手,提高田径训练损伤预防意识。比如,可以提前对所训练运动项目中,可能发生的各类运动训练损伤问题进行梳理,在实际田径训练实际操作中进行规避和预防。比如,可以采取课堂学习方式,对该田径运动项目中,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尤其要提前学习和掌握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相关知识和保护措施。另一方面,教练员和青少年要深入学习和掌握田径训练中各类损伤的护理办法、应急方案、补救措施等,尽量将运动员训练导致的损伤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最大限度保证青少年的训练安全性。
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不仅仅是提高青少年田径训练水平和效率的关键,同样也是预防青少年田径训练损伤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导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帮助青少年在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保护自我身体、避免身体损伤问题出现。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遵守田径运动训练规律。田径运动训练要坚持由易入难的原则,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前提下一点点提升,切记不要冲、猛,不要急于求成,要在身体运动规律的前提下,首先做好基础训练,循序渐进中逐渐实现个人能力提升。要坚持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帮助青少年稳步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第二,尊重不同青少年身体素质不同。不同的运动员身体素养不同,身体天赋和身体优劣势也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在田径训练中所需要的指导,以及科学训练计划也不同。在进行科学的田径训练时,教练员要尊重他们个体的不同,要在统一的训练方向和主题基础上,适当进行调整,体现出田径训练的人性化和科学化。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田径训练水平,还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
青少年田径训练损伤类型中,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而导致的训练损伤现象占比不少。很多青少年年轻气盛,准备活动意识不强,未能够真正意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部分青少年,不做或者少做准备活动,导致身体对于训练的强度和频率无法适应。人体组织具有特殊性,训练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短期来看问题不大,但是长此以往,也会导致人体组织的磨损,渐渐的形成慢性疾病,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无论是教练员还是青少年,在田径训之前,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活动准备规律,提前充足做好准备活动,从而培养出优良的训练习惯,降低田径训练带来的训练损伤可能。
在平时的田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科学指导青少年开展各种技术动作,并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技术运动习惯。比如,从人体生理解剖学及运动物理学角度,给予青少年在人体机能组织及技术动作安全性方面的知识培训。比如,可以在田径训练正式开始之前,要严格规范青少年的各种技术动作规范性,帮助他们梳理正确、科学的动力定型,从而避免出现由于技术动作不规范,而导致训练损伤等问题出现。再比如,训练青少年开展田径跑步、跳高、跳远时,教练员要对青少年开展核心安全动作要领的培训,尤其要避免对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肩关节等有损害的动作出现。另一方面,教练员可以以身示范,做好标准安全动作示范,将最科学、最安全的动作演示给青少年,使得他们可以在教练员演示下,更清晰的做好安全动作学习。对于存在安全动作问题的青少年,训练员要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帮助青少年树立安全、可靠的训练方式,降低训练过程中的损害。
田径训练场地安全问题,也会给青少年田径训练带来危害。比如,田径训练场地不平整、杂乱无章,项目训练规划场地规划不合理等,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训练场地的平整和清扫工作,要及时寻找安全隐患,时刻关注场地的使用情况。比如,要保证跳跃沙坑的蓬松,要保证海绵垫位置的正确,要保证运动器材的牢固可靠,要及时修理已经损坏的运动器械,要对发现的安全小隐患如螺丝钉、小石子、玻璃等进行及时清理,确保田径训练场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再比如,田径训练场地中,及时更换科技性、智能型训练设备,提高训练场地设备的智慧和智能程度,同样也可以减少或避免田径训练损伤问题出现,实现训练场地的全面人性化、智能化和智慧化。
青少年田径训练过程中,身体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时,必须要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实际出发,遵循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方式方法,尤其要对青少年田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设备、训练指导等方面进行细化安排和管理,从细节化入手全面提升青少年田径训练安全性。另外,学校也要培养青少年的田径训练安全意识,提高青少年预防田径训练损伤的能力和觉悟,从而全方面保证青少年田径训练的正常、有序开展。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和体育老师要深化青少年田径训练教学水平,提高全校师生体育安全防范思维意识,培养优秀的田径体育事业训练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