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以成人:高校武术教育的思政价值研究

2021-11-21 20:29
武术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武德立德成人

王 茹

天津商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天津 300134

1 “立德树人”与“武以成人”的价值取向

1.1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古已有之,如孔子的“仁、智、勇”的“三达德”;孟子的“仁、义、礼、智”“四德”以及由“仁、义、礼、智、信”构成的“五常”之德。新时代的“立德树人”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立德”就是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起理想信念、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树人”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武以成人

“武以成人”是指通过习练中国武术,不仅能够拥有强健的体魄,达到生理上的“成人”,更应该通过中国武术内在文化因子的涵养,达到具有伦理道德的社会人。[1]而通往“成人”的三条道路则是习武者在不断习练的过程中,从感知到内省的体悟之道,从身体到品行的修身之道,从知己到成己的修行之道,从而实现“武以成人”。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它的本质是一场身体的文化修行。正如王岗教授所言,“中国武术的真正的文化归属是一种教化。它是一门实践性的教化之学,一种近乎终身的习染过程。它的追求的终极价值是“武以成人”,关注的人的生命与内在精神人格的养成完美,而非单纯的知识性教育。”[2]“立德树人”和“武以成人”对教育价值的追求是一致的。高校武术教育应积极发掘武术课程的“立德树人”的思政价值—武以成人,通过中国武术这门“成人”的学问,在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青年正确价值观,全面践行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武以成人”的“成人”路径

中国武术是一种以身体肢体动作为基础,注重修身过程的文化,讲求在习练的过程中注重身体实践,增强身体意识,培养身体习惯,约束身体行为,从而达到克己修身、锻造品行的目的。[3]

2.1 身体的规训实现生理上的“成人”

武术基本功包括长拳的“拳、掌、勾”的基本手法和“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五种基本步型,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基本动作。只有通过脚踏实地日复一日地练习武术中的一招一式,一拳一眼,通过这一“求真”的过程,逐渐实现对身体的锤炼,注重“里三合”与“外三合”的相互配合,即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膀与胯合”。“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和磨练意志的目的。

武术套路是武术运动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4]武术套路对动作有着严格的规定,以24太极拳为例,手法、步法、腿法、身型身法、眼法以及运动特点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在身型身法中强调“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坐腕,舒胸拔背,松腰胯”。如野马分鬃要求前手高举不过头,低按不下肩,两臂保持弧形,弓步的前膝要与脚尖垂直,分手和弓腿要协调一致。又如,倒卷肱对动作的要求是前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肩,退步要前脚掌着地,然后全脚掌落实,身体保持平衡,不可忽高忽低,左右歪斜。武术套路看似是对武术动作的一种限制,事实上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实现的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约束个体在“成人”过程中的一种身体规训。在动静结合、刚柔并济、虚实分明的身体运动中,把握运动规律和运动节奏,彰显一种适度、和谐的处世理念和方法。

2.2 武德的教化促成具有伦理道德的社会人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5]武德就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奉行以德服人的育人理念,不是以武力形式征服对手,而是通过展现的个人品德使人信服。武德主要蕴含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6]等内容。

新时代的武德,在社会活动中具有“修身”的功能,通过武术的道德思想和信仰,实现人格境界的完善,达到具有伦理道德的“社会人”。从个人层面来讲,武德是个人“自强不息”的自我信条和价值追求;从社会层面来看,武德是明辨是非,除恶扬善的侠义精神;从国家层面来看,武德是“舍生取义,惟义是从”的爱国精神;从伦理道德上开看,武德是尊师重道,团结友爱;从人际交往上来看,武德讲求以礼相待,诚信守诺。通过这些道德观念,使得习武者表现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的美德,而这些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诚信”“友善”“平等”价值不谋而合。

3 高校武术教育“武以成人”策略

3.1 高校武术教育的基本使命是强身健体

高校武术教育应该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最基本使命,但是在高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武术强身健体的价值收效欠佳。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武术动作的要领之外,还要讲解武术技术动作的攻防意义,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热情。通过体悟式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对基本功和基本套路的实践体验,强调动作规格和标准,使学生通过对武术动作的感知,不但实现身体的规训,还能达到自我的约束以及武术文化的体悟。

3.2 高校武术教育需构建武德教育体系

3.2.1 武术教学中的礼仪教育

“未曾学艺先学礼, 未曾习武先习德”,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教学课程要将抱拳礼作为课堂常规进行实施。学生不仅要明白抱拳礼的动作,而且要了解抱拳礼背后的含义: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右拳表示勇猛习武。通过动作的反复,学生逐渐形成礼仪意识习惯,增加对中国武术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3.2.2 挖掘武术教学中德育内涵

面对学生体质和意志品质薄弱的现状,高校武术教育应当重点挖掘武术中“自强不息、勇敢拼搏、内外兼修,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精神品质。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增强学生对武术的认同和传承。

3.2.3 完善武德教育评价体系

高校武术评价指标以技术指标为主,忽视武德教育评价,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评价中要构建武德教育评价体系,从武德道德、武德品德、武德美德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发挥高校武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导向作用。

3.2.4 营造武术教学环境

高校武术教育从教育环境设置方面,场地要符合标准,突出武德教育主题,使学生一进入场地就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上武术课要着武术服装,使学生明白服装所象征的武术精神。武术演练采用用音乐进行配合,武术与音乐的结合削弱了武术的枯燥性,增强了武术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3 构建高校武术文化网络平台

高校武术教育应该明确武术文化教育内容,在整合武术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凝练升华,选择适合学生武术文化教学内容。通过智慧树教育平台构建文化资源网络平台,将武术的历史渊源,历史人物,民族精神、技术特点等等共享,建立系统客观的武术文化认知。

3.4 营造高校校园武术文化氛围

校园武术文化氛围的形成主要是依靠丰富多彩的校园武术活动,如运动会的大型武术表演,各学院之间的武术竞赛,以及组织武术社团,都是对高校武术教育活动的延伸,通过浓厚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促进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猜你喜欢
武德立德成人
成人不自在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Un rite de passage
“严以修身”先立德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