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苗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也面临着改革,现阶段,生长性数学课堂模式逐渐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这是创新思维下的新模式,能顺应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导的发展要求,也能适应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同需求,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本文将以发展的眼观看待儿童,对构建生长性数学课堂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教师要充分掌握并了解数学教材与数学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实际情况,确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知识生长点,促进课程标准核心知识生长;其次,在小学阶段的生长性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来为学生创建优质的教学情景,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进提高生长性数学课堂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小小商店》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对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备课,准备一些可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道具,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记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课堂创设成小商店的教学情景,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售卖员的角色,学生则扮演顾客,进行日常购买商品的现场情景模拟,教师提出假设,假设学生拿一元钱购买2块1角5分钱的糖果,再由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此时售卖员应该找回学生多少钱呢?这样的教学情景十分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提问和质疑,最后将糖果分发奖励给学生[1]。在生长性数学课堂中创造情境教学模式,能活跃沉闷的数学教学课堂气氛,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敢想敢问的自信心。
在小学阶段的生长性数学课堂中,充分融入生活元素和生活知识,更贴近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引导小学生细心留意实际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情况,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并有效帮助小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数学知识框架体系,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生长性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带领小学生学习《认数(一)》和《认数(二)》时,可以利用学校中的固定电话和手机上的按键对学生进行讲解,电话和手机都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工具,这种教学方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且较为直观,容易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固定电话和手机并不陌生,所以即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字记忆的十分模糊,也可在回家时利用家长的手机再进行记忆,这样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小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度,对于日后学习数学也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组合作在生长性数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能有效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首要的第一阶段是教师要分层次、科学的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合理的划分成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划分规则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对数学学科学习的掌握程度和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保证每一合作学习小组都有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以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带动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这样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二是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个人喜好来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合作学习小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自己的喜好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氛围。
例如,在《认识钟表》的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运用班级的钟表对小学生进行讲解,让小学生进行观察,将书中复杂的问题摆到实际课堂当中,教会小学生认识表的结构,运用“钟表由时针、分针、秒针组成,时针最长,分针最胖,秒针最短”这种语句使小学生对钟表具有一定性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与学生之间进行小游戏的练习,考验小学生是否正确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堂中随机提出问题,让小学生对于当下的时间进行准确的描述,锻炼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反应能力,以小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进行奖励,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引导学习较快的学生帮助学习较慢的同学,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长性数学教学,不仅创新并增添了许多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同时,激发了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爱。所以,教师应该将这种新型教学手段加以重视与合理运用,让小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中获取愉快轻松的教学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