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未
通过开展版画教学实践研究,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有效的开展版画教学研究过程中,要重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版画教学的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版画作为传统美术的重要形式,其产生可追溯到汉代,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的版画大多是木刻形式,重要包括铜板刻及套色漏印等。随着历史的更迭,版画在形式和工艺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变革。当前,版画类作品多用刀具或者化学品在木、铜等材质上进行雕刻。当前小学版画教学的形式相对简单,主要运用吹塑纸或者木板等作为基础材料,运用水印、粉印等方式形成多种类型的作品。小学阶段中的版画教学使用的材料相对简单,操作难度也不高,因此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同时版画在制作的过程中还会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够自主将更多的注意力应用到版画的创造性制作中,全面锻炼并提升学生的观察及实践等方面的技能,促进学生形成学科综合素养。因此版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修养能够起到更为明显的辅助作用,教师需格外重视版画教学活动的实施,加强对学生兴趣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全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
版画教学能够将具体的学科知识进行全面展示,学生可在学习体验期间产生更为积极的参与意识。而教师在运用版画开展学科教学时,不但能够使用相对固定模板形式,同时还可结合自身的需求对模板进行创作。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版画的创作步骤,提升版画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可在开展教学期间,对版画创作环节进行分解讲解,形成更为明确的多个步骤,这样不但可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还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清晰的印象。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龄均较小,对于版画及整个美术学科的认识水平还较低,如果教师将整个版画的制作任务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无法确定具体的着手点,或者遗漏某个制作的步骤,同时对于步骤的衔接也不够科学,导致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需将版画的整个制作流程进行拆分讲解,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顺序完成制作步骤,在提升学生版画完成效果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运用更多的注意力。遇到创作障碍时,教师也需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指导,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关注力的同时接受专业知识,从而在各环节均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误差,全面提升教学的效率。
版画的内容更为丰富,其创作的灵感多样。而艺术形式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各类版画内容的创作灵感均来自生活实践,经过创作者的艺术加工,便成为富有艺术水平的版画作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便可结合多种创作素材和主题进行创新拓展,充分发挥想象形成创作思路,将版画创作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同时教师也需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接受艺术的熏陶。教师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将版画创作与生活紧密相连,便可为学生设置更为多样化的课内外活动内容,通过活动将学生常见是事物在课堂上呈现,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有效应用生活中的物品,鼓励学生以此为主题尝试创作。此外教师还可联系家长的力量共同组织开展亲自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版画创作中,并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充分鼓励学生的创作自信,让学生体验到版画创作的乐趣。
学科教师在规划具体的版画教学活动时,不但要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开展教学,更需着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拓展。由于版画创作的方法较多,如果学生仅掌握一种方式虽然能够顺利完成既定的创作任务,但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应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艺术领域对学习者的思维水平要求更高,如果学生具有全面的思考能力,则可在艺术方面获得更高的造诣。教师需尽量倡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探索完成版画的可能性,这样学生便可从多个层面来感受到版画制作的艺术性,从而更为积极地参与到版画的制作活动中。
教师为了深入实施版画教学活动,优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技能,便需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倾向来辅助其掌握多种版画的制作技巧。如部分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剪刀进行剪裁来完成版画的制作,而部分学生则习惯使用手撕的方法,还有的学生会倾向于使用刀刻的形式进行操作,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的版画效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教师可尽量提倡学生使用多种创作方法进行制作,更为准确和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效果。如果有学生能够表现出更为浓厚的探索欲望,教师还可引导其更为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促使学生尝试多样化的制作方法来完成版画的创作,最终形成更为扎实的学科素养。
总之,通过开展美术教学实践研究,提高了美术版画教学水平,作为新时期美术教师,要重视开展版画艺术教学研究,从而进一步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