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蕾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双重作用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已经由原本的单一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丰富多元的课程形式,音乐教学也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在校园内甚至社会上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参与音乐社团活动进行音乐实践,不断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且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学生也能够深刻感知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丰富自身的音乐文化,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新课程标准下音乐社团的新发展。
音乐社团实际上是指,将音乐作为基础所开展的有关音乐的课外活动,主要目的为,为学生提供音乐实践的机会,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小学阶段的音乐社团可起到补充课堂学习内容、传达更多音乐文化的目的。目前来讲,音乐社团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声乐、器乐、舞蹈和表演等多种社团形式。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音乐社团发展形势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育也已被提上日程。目前,音乐教学也逐步引发了教育者的关注。在小学的各个年级中,均已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参与社团的成员来源于多个年级,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不同,其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社员成员必定会呈现出个性化的发展特征,这也为社团的组织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
在新课标中,注重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音乐社团的开展实则就是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依托,鼓励学生自发性地参与社团活动,并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且由专业教师组织的社群活动也可带领学生共同探索音乐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音乐社团活动,可将学生从烦闷的学习状态中解救出来,让其在参与活动中放松身心,且社团活动内容较为丰富,大部分学生均可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参与相应的活动。现阶段,结合新时期的音乐教育要求,社团活动内容也更为丰富,其中既包含民族、古典和现代音乐,又包含乐器、舞蹈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内容,通过社团活动的成功举办,可以有效强化成员的音乐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其审美能力。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接受专业教师和专业音乐家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认清自身在音乐学习方面的不足,为其今后的音乐学习指明方向。
音乐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主动感知音乐文化以及音乐的魅力,从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审美能力,对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且在音乐的熏陶下,也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均具备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的音乐素质将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参与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更好地认清自身的不足。同时,表演过程中,受到观众认可时,学生也可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对于其今后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均需要学生为之付出努力,参与活动的学生将形成合力,共同保障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而在汇报演出中,为了表现更好的演出效果,学生之间必定需要达成共识,并在日常参与活动中进行磨合,形成一个有机的团体,共同追寻音乐的要义,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以此来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2]。
音乐社团活动可有效打破音乐课堂的局限性,将单调乏味的音乐教学转变为丰富多元的社团活动,促使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了解音乐文化,感知音乐魅力,并且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使音乐的隐性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促进,逐步形成新的校园文化,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在校园中得到个性发展。
首先,应规范社团活动的管理章程。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在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时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应结合不同的社团活动特点,制定相对规范的管理章程,以确保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就合唱社团来说,应制定科学的发声练习计划,合理安排社团活动时间,对社团训练时的要求给予明确,让每位学生均能遵守社团活动的纪律,保障社团活动秩序性,并且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对社团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为后期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次,需聘请专业的指导教师,增强音乐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具体而言,可以聘请音乐专业的教师参与社团活动,确保学生在完成音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还能在参与活动中掌握更多外延知识,强化学生的音乐素质。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可以通过对社团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更多音乐文化和音乐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