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刍议*

2021-11-21 19:37张一帆
运动精品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政体育课程

刘 洋 张一帆

(新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从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课程则是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体育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使得体育课程思政也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体育课程思政在体育课程中的融入尚在探索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体育课程思政,体育课程思政包括哪些内容,课程设计中的思政类型应注意哪些方面,基于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与广大研究者进行交流。

1 体育课程思政的角色定位与内涵

1.1 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仅从字面来看,体育由“体”和“育”两部分组成,“体”指的是身体与智力活动;“育”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也就是说体育既有对于身体的教导和训练,也有智力活动的教导和训练,体育的双面性赋予了体育本身更广阔的功能外延。体育课程思政如果成为一门课程,那么将再次回到“体”的性质上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总是从微观的角度思考课程的发展。体育课程思政更应该是一种理念,我们不应该简单的从一门体育课中去进行挖掘,而是将体育课程纳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去进行分析和整理,要从体育课程在整个大学生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来思考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强调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须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3个根本问题展开。[2]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课程思政才能真正的与“育”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1.2 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

1.2.1 思想水平

思想水平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想法、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揭示的理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体育中的技战术理解、临场的决策、团体项目的领导、身临其境的参与都能够提升思想水平。正如一名优秀的教练员不仅要掌握运动训练的规律和项目的特点,还要具备一定的运动人体科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并且针对不同的运动员提出不同的训练方案,在掌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后,如何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做出相应调整,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的最好成绩,这不仅是教练员优秀职业技能的体现,也综合反映了体育运动对培养和增强参与者思想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1.2.2 政治觉悟

政治觉悟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理解以及为一定政治目标奋斗的精神。体育思政面向的主体是尚未踏入社会的高校学生,其政治觉悟仍未完全形成且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形成不良结果,因此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中所指的政治觉悟就是教育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育中的颁奖仪式、申奥历程、女排精神都能是提升政治觉悟的有效途径。正如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成功申办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和平崛起。

1.2.3 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现实社会关系状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参加社会实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自我修养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体育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实践,因体育的对抗性特征,体育运动更加注重个人与团体的融合,这期间所要求参与者彼此团结协作的精神便潜移默化的成为提升道德品质的内在条件,即使是个人参与的体育项目也是能够从主观上提升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等道德品质。

1.2.4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毛泽东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强调“三全育人”的“新时代”,体育在思政课程建设中不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具有深厚的认识和实践基础。[3]当前的体育学科的发展不仅涉及人文社科类的知识,还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体育学科的发展脱离以往单一竞技体育训练的模式,跨学科知识的交融体现了体育课程包容开放的独特魅力,也能反映出个体的综合气质和整体气质。

2 体育课程中的思政类型

2.1 因事而化的思政教育类型

2.1.1 显性教育

在众多体育项目中,项目自身的存在方式对学生思政素质的培育方式有着正向影响,同时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体育诚信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理想信念的树立、行为规范的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4]。例如跆拳道运动虽然以格斗形式开展,但是跆拳道精神概括来讲就是“礼仪廉耻”,这四个字可谓是贯穿一场比赛的始终:入场时所需着整洁的道服并按要求扎好腰带;入场后需向国旗和教练鞠躬行礼以示对祖国的热爱与尊重和对教练的尊敬;赛前双方选手除了向裁判敬礼外还需向对方敬礼;赛时当出现犯规现象,犯规方需接受裁判判决并向对手行礼致歉;赛后不论结果如何,双方选手处相互行礼并向对方教练敬礼表示感谢。利用体育项目自身的仪式感教育,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得到爱国知礼、尊师守礼、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

2.1.2 隐性教育

在团队协作日益重要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性团结协作精神尤为重要,作为团结协作精神的代表,中国女排精神自诞生之日便激励着一代代中国青年。习总书记在会见女排代表时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5]正是爱国、团结与拼搏的融合形成了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对学生而言体育运动中所蕴藏的中国精神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如郎平教练所言:“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教会学生善于沟通、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学会看到他人的长处,学会取长补短,以集体荣誉感为枢纽充分发挥团队力量。

2.2 因时而进的思政教育类型

2.2.1 显性教育

体育运动的与时俱进不单单体现在战术战法上,精神文明建设的与时俱进同样在体育运动中有独到之处。除竞技类项目以外,作为体育运动的表演类项目的代表,健美操在思政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体育思政的展开更加依赖于直观的展示方式,利用健美操队形变化多样,组合灵活多变的优势,可以在编排队形时融入红色元素,如由原来的队形变换为党徽、中共一大(1921)等符号,教师在编排时多考虑展示红色元素的舞蹈内容,并搭配合理的红色歌曲伴奏,以此传授给学生相关党史知识,让学生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即掌握知识又提高政治觉悟。

2.2.2 隐性教育

从自我决定理论来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激发和内化两个阶段,并且育人环节中需要满足学生的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6]从目前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看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融入式”,就是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与体育专业课程知识密切相关的人物、历史、事件等内容。二是“挖掘式”,就是挖掘专业课程知识或体育专业技能中蕴含的历史、精神、品质等思政元素。[7]例如中国传统武术,现代舆论很喜欢将现代搏击与传统武术进行对比,甚至流传出传统武术无用论。不可置否传统武术技术存在许多已不适用于现代竞技的技术,但众多拳种中都存在着自己独到的技术理念,这才是传统武术刨除花架子之外最精华的部分,才能历经岁月流转仍传承至今。教师在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武术,不能仅以“现代”吊打“传统”就全盘否认传统存在的意义,人类文明一直在进步,武术也是如此。对于传统武术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文化意义上,要更进一步的思考如何完善我们自己的武术体系,如何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启发学生进行辩证思考,通过自己的学术知识进行论证。

2.3 因势而新的思政教育类型

2.3.1 显性教育

究其根本体育思政为的是构建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这就要求除了要注重传统专业技术课程学习,也要善于利用科学技术更进一步的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学的开展。一如新冠疫情下组织开展的的“停课不停学”的体育课程,此次疫情让人们切实认识到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在这关键时期,除了有运动健儿们克服困难为国争光的强心剂,体育课程开展也要紧跟时事善于利用有效资源,利用网络教学积极创编倡导居家科学健身,推广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抵抗疫情的入侵。

2.3.2 隐性教育

体育事业以满足社会精神文明需求为主要任务,这便定性了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发展的支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民众对精神文明需求的渴望进一步促进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内体育事业取得极大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提高人们体育运动的认识和了解。从终身体育概念到体育强国建设,从奥运会的唯金牌论到人们理解并接受运动员的失误等等现象都侧面体现出人民群众对体育意识的转变,也即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为国争光意识到大众体育参与的体育强国意识的转变。支撑这一态度转变的除了综合国力的稳固提高,还有体育科技水平提升和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等因素。态度的转变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支持竞技运动员的赛场佳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科技水平的提升使得一些专业性运动器械和技术出现在广大群众的运动选择中,人们对专业运动的认识不断增强。我国体育事业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也是国家实力不断提升的缩影。

3 体育课程思政开展建议

3.1 体育思政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这个是做好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

3.2 体育课程思政既要有宏观上的目标定位、又要有微观上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二者要有机统一不能割裂开来。教学内容上不能生搬硬套,课程设计的初衷要从政治理论内涵和专业教育的结合点出发,将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让学生理解接受。

3.3 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加体育理论知识课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结合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去感染学生,打破体育不需要理论课的认识,通过理论课讲授增长学生体育常识和体育知识。

3.4 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情,邀请具有丰富思政课程经验的教师加入教学团队,通过不断地研课、磨课打造“金课”。3.5体育课程思政了解学生是关键,要使用年轻人所接受的语言与方式进行授课,无论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显性”和“隐性”课程,都要找准课程内容的“触痛点”,只有找准“触痛点”才能使体育课程思政更加生动,更加使广大学生接受。

猜你喜欢
思政体育课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自行车的发明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