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飞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课程建设发展的“革命”,是立足我国本土教育实践推动课程改革的中国视野和中国话语。课程思政强调将高校课程中显性和隐性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政课程育人的全覆盖,进而培养新时代高层次人才。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板块,是落实学生立德树人重要途径。体育“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到体育课程进行融合,并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高校体育课程通过直观方式完成对事物的认知,在运动认识过程中实现育人价值。体育课程自身融理论、技术、道德、情感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课程育人优势,为构建体育课程育人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体育课程价值的体现依托“课程思政”完成,当前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应改变重视体育技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形成课程育人的协同效应。高校体育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挖掘将其与体育课程有机融合起来,进而更好的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关键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要求课程目标中要融合思想政治元素,整合体育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模式多样化,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感受体育运动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收获参加体育运动进步的成就感,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
课程思政要求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体育“课程思政”要求深挖思想政治元素渗透到体育课程的全过程,对现有的教学材料进行合理的调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体育课程内涵建设。同时,做好体育课程教学和阳光体育活动、运动竞赛和体质测试的融合,建立一体化的优质体育课程育人体系。
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练习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进而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体育“思政课程”建设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风向标。体育“课程思政”改变了传统的传授技能和增强体质教学模式,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在社会发展转型和教育变革中成为趋势,高校对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度剖析,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性地规划和设置一体化教师教育课程。在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同样是连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以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并在体育课程思政中突出价值引领的核心作用。一是构建体育教学内容、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价值引领的综合体,做到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体现价值引领的特点。二是在体育课程设计中确立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并渗入到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教案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考核形式,形成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三是结合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立德树人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本质,高校体育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完成立德过程,寓德于体的全过程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形成模式化,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上进心、锻炼大学生的坚韧的意志品质,全面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对激励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作用。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以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应不断挖掘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人文素养观,培养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真正做到将人文精神嵌入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通过体育课程的渗透将体育课程塑造成树立人生理想信念、目标信仰和价值追求的必修课。体育课程思政以人文立课,突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深挖人文素养,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团队合作意识、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大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进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知识更贴切于学生,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克服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因素,加以分析并取得突破才能更好的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高校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的教授突出求真的过程,与体育课程思政追求的真善美和谐统一未能相互融通,因此,将凝心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到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搭建价值追求和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的桥梁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当前,要把培养健全大学生人格作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点,引领大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遵守竞赛规则、尊重运动员和裁判员、尊重对手的良好习惯,将体育课程培养成大学生喜爱的优质课程。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完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中,体育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完成立德树人工作的主力军,因此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一,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难点在教师自身体育课程思政意识,同时合理处理好体育技能教学环节中思政元素的渗透,做到课中体育价值的塑造和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的融合,实现高质量育人要求;二,体育教师自觉养成体育课程思政理念,在狠抓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品德,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三,提高体育教师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技能,教师将每一门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挖,用挖掘出的思政元素植入教学大纲,体现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顽强拼搏和爱国主义情怀;四,做好教师队伍管理建设,教师应提高体育课程育人质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做到以德施教,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从观念上,体育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体育课程教学全过程有待提高;从机制上,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应加以完善;从结果上,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发挥不明显。目前,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困难的原因主要突出在工作理念的淡化,价值引领作用不够重视,在挖掘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显性和隐性思政元素不主动,在实现全方位育人过程中难以落实,最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效果不够突出。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明确的教学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证,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氛围。在协同育人机制与完善过程中应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确保协同育人的成效。
体育课程思政是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课程,是大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铸魂工程,只有做好价值引领的过程,才能完成大学生立德树人的工作。在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善于学习,突出专业能力,更要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为后期在工作生活中养成自信、果敢、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奠定坚实基础。在体育课程价值凝练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功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让大学生真正体会体育精神的魅力。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让当代大学生感受到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感受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受到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精神财富的共识。体育课程思政让大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形成了铺垫,在感悟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下,不断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使得大学生在通过体育锻炼中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改善自身精神面貌,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习总书记为体育赋能,用体育治国理政的亲身经历为当代大学生开启了体育幸福之窗,同时也跟大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做到在遵守体育运动规则的前提下参与体育活动,在运动中树立遵纪守法的理念,培养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点亮大学生心中的体育价值,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律是成功的前提,感受到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赢得尊重、收获自信,还可以用于造福社会。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价值的体现主要在锻炼身体、心理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健全。做好体育价值引领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教师和大学生的精神食粮,潜移默化的掌握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规律,在接受体育运动程度上达到让大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努力挖掘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营造大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情境,进一步助推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