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娟 姜祥丽
(1.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夏侯小学 安徽 亳州 236800)(2.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夏侯小学分校 安徽 亳州 236800)
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来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不仅仅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更需要在教学内容、理念上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顺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发挥学生自身的个性化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积极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氛围。教师如何才能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核素养,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以下笔者将进行详细分析。
所谓语文学科素养是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上的具体体现,本人认为小学语文学科素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小学生形成初级的人格;第二,通过汉字的听说读写等训练,培养小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第三,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育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信息意识;第四,让小学生在母语学习过程中形成审美意识,具备初期的文化积淀。另外,语文学科素养是上述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1 教学理念滞后。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的实际教学理念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理念的滞后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阻碍。比如目前大多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度重视语文知识的灌输以及阅读技巧的传授,而对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其人文情怀有所忽略,这样就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得十分“功利”。
2.2 教学方式单调。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依然十分单调,这样不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来说,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是先让学生自主课文,然后由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最后学生进行背诵,这样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良好的训练,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阅读兴趣,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2.3 师生互动性差。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保证阅读效果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从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其师生互动性比较差。有很多的语文老师往往采用命令式的方式和语气让学生去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单一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反映,遑论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
3.1 阅读教学前:精化设计。教学需要随机应变,但也需要精心准备,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的效果才会更好。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准备,还要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精心准备和设计。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需要达成哪些目标,其次需要依据这些目标进行具体的教学规划,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根据他们的状态随时调整教学规划。具体来说,对于阅读目标,教师不能粗略地进行设计,而是应当对每一个目标都进行仔细研究和设计,比如,每一个目标预计用多长时间来教学。对于教学规划,教师应当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规划调整,教师应该做到灵活且合理。
3.2 构建合作互動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反思中得到提升。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讲,不仅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互动学习参与意识的提升,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合作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听取建议,实现对自我的反思、提升。
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对文章的故事情节进行话剧演绎,在整个的演绎过程中,表演的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别人表演的观看者,虽然说,学生可以完全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进行表演,但是教师必须要指引学生学会观察对比,即观察别人的表演效果与自身表演的差异性,既要对别人的表演提出意见,还需要对自身的表演进行反思、纠正,进而实现全面的提升。如: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真机妙算;周瑜的气量狭小以及曹操的奸诈、多疑等等,这些任务特点的表演往往会出现不到位的状况,在分享经验时学生要敢于对他人表演的缺陷进行指正,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反思,进而实现双方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学习体验过程形成的习惯和技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全面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的掌握学习的方式,进而实现学习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