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美梅
(福建省大田县实验小学 福建 三明 366100)
要回到语文阅读的原点,就需要把语文自身的特点完整地展现出来,以字、词、句作为前提,将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定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其语言表达方式的提高。此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全面、深入了解语文教材,以起到给予小学生正确指导和点拨的作用,使小学生建立对语文阅读正确、充分的认识,回归到阅读原点,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与亮点充分展现出来,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最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首先,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部分教师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具体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一味地快速阅读一篇课文,并且,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随后,让学生匆匆进入小组讨论和自由发言的互动中。学生在互动之后,教师则采用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方式进行阅读知识的讲解,未充分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意识发挥出来,学生在阅读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发言机会,最终造成学生对相关阅读内容和知识的理解不足,影响教师课堂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其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未意识到开展学生个性化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最大化的了解文章这些思想和文章内涵,而未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进行自我的个性化阅读,导致学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于被动,最终在长时间的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渐渐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严重的学生还会对阅读课堂产生厌烦心理。
2.1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阅读材料中往往会涉及到十分丰富且新颖的事物,阅读可以给学生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许多启发并拓展视野,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教学与学生个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其次,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与作用,让学生爱上阅读,然后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课外阅读,能够将学习与生活充分融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2 树立阅读习惯。俗言道:习惯决定一切。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于语文知识和阅读水平都不是在短期就可以有明显提升的,需要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持续积累,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灵活运用方式方法,将其融入到阅读教学之中,并在实际教学中贯彻眼、心、口、神四点的统一理念,从而在提升语文知识和阅读水平的同时,快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习惯。促进其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到有关于动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前运用计算机制作飞鸟、猫、狗等动物习性、特点的课件,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展现到学生面前,使其能够了解一点动物常识。
2.3 开展学生个性化阅读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个性化的阅读活动来促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采用开展学生个性化阅读活动的方式,让整个阅读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帮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活动中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师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中,就可以为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单位,采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读的方式阅览这篇文章,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将内心的阅读感悟和心得进行相互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阅读比赛的方式,考察学生富有情感阅读文章的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阅读属于一种无法取替的教育方法,通过阅读能够加强综合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阅读教学,从而确保语文教学能够达到预期中的作用。此外,在小学教师通过阅读展开语文教学时,可以采用营造教学氛围、树立阅读习惯等方法,促使所有学生深入了解阅读之中的趣味,从而促使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