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颍
(安徽省阜阳市红旗中学 安徽阜阳 236000)
无论是滑倒摔伤还是错误动作所造成的扭伤等,都会对高中生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不仅会对其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也会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及学习。为避免因为损伤而造成学生运动能力和未来发展出现受限的状况,对高中生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方式方法展开研究,极具现实价值。
在运动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滑倒摔伤的状况,进而造成皮肤擦伤等问题,损伤程度相对较轻。但如果摔倒造成学生头部磕伤,则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学生长时间不进行运动,其身体会处于较为僵硬的状态,如果运动之前没有进行有效拉伸或热身,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会对学生正常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常学生对自身的身体情况缺乏清晰的认知,会出现过度运动的情况,这会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从而造成身体酸痛,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损伤。
此种损伤一般会出现在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中,如篮球、足球等,很容易在运动时造成骨骼脱臼的状况,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多与学生的身体情况及运动方式有直接关系,需要教师做好指导[1]。
运动环境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之一,它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运动时,天气过热或天气过冷、运动场地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均可能会埋下安全隐患,增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可能性[2]。例如,天气较冷,学生自身抵抗能力或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训练时就很容易出现肌肉拉伤的状况。
体育训练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训练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训练计划及训练目标有序开展训练,不能急于求成。同时,教师是体育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及教育者,其教育方式是否得当,也会对学生运动产生直接影响[3]。如果教师没有按照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可能会出现训练计划对部分学生无效的状况,会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运动之前的准备活动,是对学生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刺激,保证学生热身效果的有效举措,能够达到切实提升学生肌肉韧性的目的。但一些学生在参与准备活动时,可能会因为认识不到位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对准备活动重视程度不足或者不够认真的状况,这会使准备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关节和肌肉无法得到充分激活,进而造成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伤。
运动技术不标准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为明显,不同学生在运动能力及运动素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其在进行运动技巧学习时也存在明显不同,如果采用统一标准的教学方法,无法使每个学生都准确地掌握技术动作,容易因动作错误而造成损伤[4]。例如,在跳高过程中,对学生的动作及身体协调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力方式及起跳方法,很容易出现受伤状况。
体育活动极为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调要通过对各种活动的有效利用,达到对学生身体素养进行强化的目标。但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及基因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基础身体素养并不相同,速度、耐力及力量等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会因为肌肉力量较弱等素质的影响,而造成运动损伤。
训练负荷量过大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需要通过对训练负荷量进行合理设置的方式,有效减小运动损伤发生可能性。在进行训练负荷量设置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及身体机能等各项情况展开调查,需要根据学生的手腕及膝盖等承受能力情况,通过对运动项目具体受力部位的分析,为学生制订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其次,调查学生是否存在陈旧性损伤,如果学生存在陈旧性损伤,需要及时对运动方案进行调整,并要在训练过程中及时根据学生的身体状态,制订出灵活的调整方案,以防出现二次损伤;最后,设置明确的负荷量化指标,根据学生的真实状况,及时对训练内容及训练强度展开调整,防止学生出现体能透支的状况,且要对训练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如果两次受训时间间隔较短,则要及时降低训练难度,以防出现过度训练的状况[5]。
学校应定期对体育活动场所及体育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对各项问题及安全隐患展开处理,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损伤。同时,需要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要对无法继续使用的设备或已经淘汰的设备,进行及时更新与维护[6];需要对学生的运动着装进行严格规定,要防止其出现着装不合适的状况;需要按照活动开展内容及开展性质等情况,提前对活动当天的气候及学生的各项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从而制订出最佳的运动方案及运动时间。
虽然采取各种有效方式能够将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在最小,但却无法达到完全消除的效果,所以需要通过提前设置运动损伤保护措施的方式,确保在运动损伤发生时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能够将损伤所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不仅是医护人员,教师与学生也要学习常见的损伤处理方式,要正确掌握酒精及冰袋等物品的使用方式,确保扭伤及擦伤等问题能够得到合理处理,以防造成严重损伤。
一部分损伤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了解不充分,存在盲目自信的状况,因此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运动心理辅导的方式,从运动指导及运动能力认知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对自身的体力、耐力及身体各方面承受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帮助其对自身身体状况做出正确评估。要通过此种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训练目标及训练规划,确保其能够及时根据自己运动时的状态做出调整,防止出现盲目训练的状况[7]。教师要对运动心理指导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科学的心理疏导工作,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确保其能够具有良好的自我管控及自我调整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训练水平、训练能力的目标。
学校需要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检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自身的身体情况,并及时掌握患有疾病或无法从事活动的学生的状况,要保证活动安排的科学性,防止出现活动安排不当而造成损伤的问题。如果学生具有尾骨挫伤的状况,则要尽量避免安排跑步等剧烈运动,以防造成较大负荷,从而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同时,教师还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普及,通过理论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方法及训练技巧,不仅要在日常活动中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还要通过合理宣传的方式,帮助他们明确运动前准备工作及其他必要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以健康、科学的方式进行训练[8]。
高中学校需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医务监督体系的方式,与课程教学形成有效配合,及时对学生的身体变化及生物机能变化情况展开分析,并为教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确保教学方案设置的合理性及精准性。同时,需要有效利用学校在医疗方面的优势,通过帮助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训练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适应能力及身体各项机能。此外,通过定期教育的方式,保证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及防范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而通过良好的医务监督手段,高质量地开展自我监督及课程教学监督等各项工作,保证运动损伤防范意识及防范理念能够真正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落实,进而将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控制在最低[9]。
通过该文对高中生体育运动损伤相关内容的介绍,对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及具体原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高中体育教师要明确各种损伤发生的具体状况,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运动能力等各项信息,制订适合的、针对性较强的体育运动训练方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及训练技巧,确保他们能够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运动技巧,从而有效减小各种损伤发生的可能性,保证各项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