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珠海 519000)
绿道建设是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以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建设生态环境宜人、人地协调发展的城市布局,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构建绿道系统,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将生态要素引入市区,点明绿道建设的发展方向。《体育强国纲要》中也指出,要让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绿道体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
“绿道”是指绿色通道,在实际生活中则是指人工建设的具有开放性的道路空间,能够连接不同线性区域,串联不同场所,且可以为人们提供步行、骑自行车等慢运动的场所。“绿道体育”是在绿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是指依托于绿道所创建的体育设施场所,将不同地点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连接在一起,形成组织相对密集的整体体育健身场所,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及休闲娱乐服务[1]。
绿道体育在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中所发挥的价值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2.1 利于形成系统的城市健身网络
绿道体育空间将原本的道路功能扩展为更具体育功能的场所,能够为人们提供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多种公共服务,并且其在建设过程中会配套体育健身设施及一定的体育训练场地,如此构成了具有结构性和系统性的网格绿道体育空间,方便人们开展体育运动[2]。
1.2.2 利于优化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理念是目前社会发展积极践行的理念之一,绿道体育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功能,如种植绿色植物、构建水文系统等,减少建筑项目建设而维持原本的生态性,且人们身处绿道之中能够体会到绿色环境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形成环保观念。
1.2.3 利于提高民众的身体健康素质
绿道体育的建设将体育功能扩展到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城市绿地、主题公园等都可以成为体育活动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体育活动需求,促使人们在绿道体育空间中更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水平。
1.2.4 利于促进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
绿道体育建设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健康休闲场所,而且也将城市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郊区到市区,从单一体育场所、休息场所到一体化的综合网格,各个连接点的相互贯通使城市更具凝聚性,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城市体育网格连接贯通中,相应产业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紧密,经济活动呈现活跃状态,进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3]。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诸多城市都开始大力推进绿道体育的建设,然而却存在忽视公众体育运动实际需要的问题,导致其体育设施规划布置难以满足人们的健康休闲要求,效果不达人意。一方面,在对体育设施选择和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竞技类项目的打造,只考虑到了运动能力较强的人群,将绿道体育的体育竞技性表现得过于突出,而无法满足儿童或者年长者等体育能力不高人群的需要,导致其休闲功能得不到展现,体育作用也落实不到位[4]。另一方面,忽略了体育锻炼的多样性,仅仅将建设重点放在步行绿道和骑行绿道层面,而未考虑其丰富性与多元性,这导致在绿道体育建设初期,人们对其的兴趣十分高涨,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人们会逐渐丧失对绿道体育的兴趣,限制绿道体育积极价值作用的发挥。
绿道体育的发展基于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结合实际来看,在空间布局方面其规划存在不合理性,人们在绿道空间中很难获得愉悦休闲的体验,且吸引力不足,导致公众参与者流失,致使绿道体育功能得不到实现。其不合理性表现在绿道体育运动空间较少,多数以步行绿道和骑行绿道为主,虽然可以为有步行运动、骑行运动需求的人提供活动场所,但是当遇到节假日时,运动人数增多,导致绿道无法承担过多的人流量而出现拥挤,体育价值得不到体现。另外,在绿道体育网格节点中对于体育锻炼设施的建设也不够合理,设施类型单一且重复率较高,如最常见的就是篮球场和网球场,这些场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如此重复性地建设很难激发人们的运动兴趣。并且,体育设施建设后应体现出吸引性,否则即使布置非常合理,长期没有创新活动的带动,也会使人们的运动兴趣降低[5]。
现阶段,绿道体育管理组织机制尚不健全,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监管机制及发展机制的明确,导致绿道体育的未来发展得不到保障。绿道体育虽然主要突出其公共服务的性质,但是在经济效益方面其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创设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为人们提供消费的机会,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在体育锻炼与休闲时的多元需求。但与此同时,却存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可能性,一些商贩在绿道内摆摊经营,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对绿道环境造成损害,如摆摊后的垃圾无人收拾。另外,也缺少绿道体育空间的发展机制,未来规划不够清晰,体育部门缺少组织性,人们在简单的运动之余没有其他活动给予运动支持,导致其运动参与积极性逐渐降低。
以绿道体育构建城市健康休闲共同体,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到公众对健康休闲的实际需求,切实满足其需求,绿道体育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在发展城市绿道体育时,应从不同群体进行综合考量,从国家角度而言,重在激发全面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践行体育强国的任务,真正提升人们整体的健康水平;从社会角度而言,主要是为居民提供放松娱乐的场所,让居民能够消解工作或生活中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对于老年人群体而言,绿道体育需满足其健康养生的要求,以慢运动为主要形式,带动老年人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此外,单一的体育训练形式并不能够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因而绿道体育的建设需注重多元性,打造多形式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地区特色资源,突出地域性,以此调动群众的体育兴趣,更易于使其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以儿童青少年为例,可以在绿道连接点打造儿童游乐园,设置儿童娱乐设施,从而让儿童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吸引其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绿道体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活动中,使之热爱运动[5]。
以绿道体育构建城市健康休闲共同体,应做好空间布局和规划工作,在人本理念基础上着重层级结构设计,充分利用节点和兴奋点打造多层次化的体育公共空间,从而提升其健康休闲的功能作用,为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绿道体育空间的主要建设目的是服务于人们的健康休闲需要,因而需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地进行空间规划,即考虑地区内各个群体的体育运动需求,以此为基础合理分配体育资源。如老年群体的运动时间多集中在早上,且其运动项目以养生健康为主,在老年人群体较为集中的节点就应设置步行通道及活动广场,方便老年人群体进行八段锦、五禽戏、太极等慢运动。另外,也要从结构角度考虑空间布局,如人们在运动一段时间后需要休息,则在空间设计时应根据人们的运动规律,确定休息场所的位置,便于人们在运动后有地方可以休息,这种人性化的空间设置能够让人们获得更好的体育运动体验,进而吸引更多人参与体育锻炼。
以绿道体育构建城市健康休闲共同体,还应完善绿道体育的管理组织机制建设,加强对体育空间的全面管理,形成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推动绿道体育的稳定发展。制定健全的绿道体育空间管理制度,在经济效益发展要求基础上,对空间内各种经营活动加以管理,从立法层面确定空间内经济活动的主体及其权利和义务,并根据相关经营规章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置,特别是对于存在破坏环境行为的主体应进行处罚,杜绝非法产品服务的出现[6]。另外,需进一步强化发展机制的构建,体育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应明确绿道体育空间的未来规划,积极与周围社区建立联系,以绿道体育空间为基础,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绿道活动,鼓励社区群众参与其中,创新绿地体育空间的应用形式,也利于调动公众的运动兴趣,使其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绿道体育是落实国家体育战略任务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绿道体育的建设可以形成系统性的城市体育网络,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均衡生态环境。目前,绿道体育空间的实际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绿道体育的功能价值无法真正发挥。对此,若想通过绿道体育构建健康休闲共同体,则必须全面考虑公众对绿道体育空间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同时从管理组织方面完善相关机制的建设,切实打造集体育、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城市健康休闲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