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炼娥
教育信息化2.0下武术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转变研究*
段炼娥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美育工作部,湖北 武汉 430070)
武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兼具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的运动项目。将武术文化融入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哲理思维与技击、娱乐等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基于教育信息化2.0发展视域下,武术文化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更具创新性,能够更好地展现武术文化精髓,优化体育教学效果。文章在教育信息化视域下,对武术文化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创新模式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几种有效的创新教学路径。
教育信息化2.0;武术文化;体育教学;创新模式转变
基于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武术文化与体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新鲜的体育学习体验,更能使优秀的武术文化与精神内涵得以发展与传承[1]。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教学的模式、策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的教学形式、全新的教学体验,使师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转变了理念认知与行为实践,同时,教与学的模式、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有效增强了体育武术的发展动力。
教育信息化2.0的不断推进,加速了数字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化融合,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不仅优化了教学技术,更改变了体育教学的技术素养培育理念[2],使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更是逐步贯穿于体育学习的整体系统中,加强信息化素养和技术的深度合作,实现体育教学环境、模式、策略、应用以及评价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化发展,增强学生对信息社会的良好适应性,实现体育教育的智慧化转变。
体育教学基于信息化2.0发展视域下,对于教学资源的利用理念也呈现出巨大转变,受益于互联网等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体育教学不仅注重将知识以数字化、立体化的方式进行呈现与输出,更加注重探究体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通过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旨在使学生掌握体育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能实现体育知识体系的合理构建,实现学生的智慧式学习与发展。
基于教育信息升级发展视域下,体育教学的教学技术正以信息嵌入的模式,加速了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创设了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为体育教师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同时,也使教学效率、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使师生能够获取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性实践活动,增强了创新意识与能力,为体育教育的发展增添了创新动力。
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下,体育教学在教育思维与管理理念等方面也发生着重要改变。体育教学对于信息化的教育思维已经由简单的工具利用逐渐向人工智能化进行升级[4],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发现问题,有效治理的管理思维,而是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注重体育教学的现代化管理,通过分析预判教学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体育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基于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将武术文化与体育教学实现融合发展,需要保持一致的技术素养培育理念,将武术文化的特征、内涵与体育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与专业技术的传授,同时也使学生建立起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兴趣。以武术文化为引,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能力,实现学生一专多能发展,同时也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武术文化是民族体育的重要体现,不仅包含了散打、摔跤以及套路等多样化的专业体育技术,还蕴含了哲学、伦理以及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将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学生技能、体能的高效训练,同时,也能在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是集授技与育人于一体的综合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融合武术文化,能够以武德思想贯穿训练过程,有效增强体育教学魅力,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的精神内涵。
传统的体育教学通常采取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一致的教学进度,无法充分满足信息化教育视野下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而基于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将武术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与需求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育基础,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互动,以信息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更好地突显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的心智能力,在兼顾学生整体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将武术文化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是将体育发展和人的身、心状态、终极价值等有效统一的过程,从信息化教育理念来看,是以培养现代人、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的创新实践,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与智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学,有所成。
教学方法的优化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将武术文化融入体育教学,必将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增强体育教学的发展动力。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实现武术文化与体育教学创新发展,必须将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有机结合,以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为在主要驱动力,通过开发体育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在领悟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创新思维的不断拓展,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强化发展。武术作为民族体育项目,是技术形态知识与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其传达的内在价值观是推动体育教学素质化发展的内驱力量,可以有效平衡体育教学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师生共同发展。
武术文化与体育教学协同发展依赖于体育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基于信息化2.0视域下,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要求体育教师队伍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以教学相长的职教态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强自身对武术文化的不断探索,在提升体育专业能力的同时,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学会建立信息化思维,提升共情、分享以及激励教学等能力,使体育教学更具温度与深度,彰显一定的人文情怀,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促进体育教学的不断创新与智慧发展。
文化是增强情感认同,促进思想交流的有效方式,基于教育信息2.0发展视域下,武术文化是有效推动体育教学发展,丰富其精神内涵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融合,必须充分把握武术文化的本质,注重体育武术教学,以武术的技击作为与体育教学的契合点,将武术文化作为保障体育教学思想层次的基准点,通过合理调整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使武术文化的内涵得到有效传承,真正发挥体育教育的最大价值。
将武术与体育教学有效融合,可以将武术中的散打、套路等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教学的顺序,尽可能使学生充分领会到武术中的时代特性。可以按照逻辑顺序,将套路教学教材进行合理划分,使教学内容成为循序渐进的小步子,利用微课、视频等信息化技术,向学生展示完整的套路组合动作,并以文字标注等方式,对动作中所涉及到的手型、步型等进行说明,搭配慢放效果,组织学生以自学形式掌握攻防组合等相关动作。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开展套路组合练习,提升动作的规范性。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动作进行详细地技术拆解,并详细介绍动作中所蕴含的武术文化内涵,使学生深入理解动作所传达的文化思想,并亲身体验感悟武术动作中所体现的气、神以及独特的意境。最后,教师可以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积极营造与武术相适宜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反复跟随音乐练习组合套路,通过调整自身的呼吸节奏,使其与武术动作之间形成完美配合,更好地体会动作中的劲力,从而增强学生对武术文化中气韵、形神等内涵的理解,使其在教学熏陶中不断升华精神境界,增强对哲理思想的领悟能力。
为了实现武术文化与体育教学的高效融合与创新发展,需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秉承体育武术教学技能与文化并重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既讲究体育教学动作的规范性,又需要做好武术文化的传意,有效突显体育武术的教学特色,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巧的同时,达到修身养性的教育效果,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基于教育信息化升级发展视域下,实现体育武术创新模式转变,可以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组织体育教学的专家于学者,深入交流并探讨武术的文化内涵,积极创新武术文化、技能并举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整合武术的理论教学、武德武魂等文化以及武术专业技能动作等教学资源,有效丰富武术动作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当前现代生活的发展实际,适当创新或者改编武术动作,赋予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精神,使武术教育作用得到有效外延。另外,在体育武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3D影像等技术手段,以立体化的方式展现武术动作,将时间线作为坐标轴,结合武术动作中所传达的文化精神,将与武术技能动作相关的演变过程以意象化的形式进行呈现,不仅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视觉冲击效果,使学生对武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武术文化以动态化、艺术化的方式表达,更加多元化地反映武术文化,展现武术动作中的文化精髓。通过体育武术教学信息技术的创新转变,可以为体育教学过程增添趣味,帮助学生开拓学习视野,优化学习的过程体验,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形象思维的不断发展,从而提升体育与武术教学的实效性。
武术融入体育教学,是实现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以武术动作为载体,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承载着丰富的武术文化内涵,传承广博的民族精神。基于教育信息化视域下,体育武术融合、创新发展需要积极构建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立足教学、训练以及评价等全部过程,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势,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通过科学、合理调控体育教学内容与进度,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立足体育武术融合、创新的教学过程,可以积极构建信息化的体育武术教学体系,以互联网为基础,搭建集合体育教育机构、学校、教师等为一体的信息平台,通过自主上传或者下载相关的武术教学知识,实现武术文化资源的共享,同时,基于统一的信息平台,可以使教师、学生自主选择武术名师,学习专业化的武术动作,丰富武术文化的知识储备,或者在线阅读武术图书,及时获取丰富的武术教学资源与最新讯息,有效拓宽师生对武术文化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促进体育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显著提升。另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编制相应的体育武术教学软件,借助虚拟技术代替课堂授课与互动交流,使学生可以有效形成独立学习的精神,由被动式学习逐渐转变为智慧学习状态。针对武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以随时以信息化方式向体育教师请教,增强了体育教学的互动性与有效性,同时,教师可以定期发布对武术技术与文化内涵等阶段性考核内容,以此准确了解学生对武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和对武术文化的领悟程度,实现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动态化监测与合理评价。
教育信息2.0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为了加速武术与体育教学融合的创新转变,需要体育教师能够增强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学会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武术教学发展,增强体育教学能力,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要求。
以体育武术中长拳的教学过程为例,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音乐伴奏等方式,指引学生根据口令的动作要求,逐步开展长拳的动作练习,使学生初步建立对长拳中招式的固化记忆与意蕴理解。在学生基本掌握规范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播放与长拳相关的人文故事或者电影电视剧等视频片段,结合对视频中的动作分析,提升学生对武术动作由来与发展的深入理解,使其能够增强动作使用的灵活性。为了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在课前以自学或者参与专业培训等方式,有效增强自身对视频剪辑、课件制作等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在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同时,自身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续、深入学习并领悟武术文化,全方位提升体育武术的教学指导能力,增强对体育武术创新发展的适应能力。
[1]张庆超.高校武术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武术研究,2019,4(1):76-78.
[2]李晶.全纳教育环境下高校武术多元化教学模式创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2):135-136.
[3]李纪承.移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中国培训,2019,360(3):72-73.
[4]黄贤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9):217-218.
A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novation Mode of Integrating Martial Arts Culture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under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2.0
DUAN Lian’e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研项目(编号:2020YJ014)。
段炼娥(1983—),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