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课题组 编辑/章蔓菁
1994年,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成立。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已发展为境内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为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成为国际一流服务平台贡献了中国经验。
1994年4月,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下称“交易中心”)正式成立。其作为银行间外汇市场服务机构,主要承担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具体组织和运行职能。
这一阶段,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产品较为单一,仅有外汇即期产品,挂牌货币对也只有美元、港币、日元和欧元兑人民币。但通过交易中心的运营,银行结售汇制度得以正常运行,同时也助力人民银行进一步改善对外汇市场的调控,在保持汇率稳定、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以及促进外汇与人民币之间合理流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7·21”汇改后,为配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交易中心结合政策目标及市场需求,持续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一是扩大产品序列和挂牌币种,完善境内外汇市场功能。为满足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汇率风险管理需求,提高境内市场定价能力,一方面,交易中心相继推出外汇远期、外汇掉期、外汇货币掉期和外汇期权产品,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基础类产品体系;另一方面,持续推进人民币对境外主要经济体货币直接交易业务,降低境内主体的汇兑成本。此外,交易中心于2015年开始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引导市场从一篮子货币视角观察人民币汇率变化,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持续创新交易机制,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效率。2006年1月,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模式,由做市商持续向市场提供双边报价,以提升市场的流动性。2015年,交易中心进一步上线标准化人民币外汇掉期产品,正式推出“所见即所得”的撮合交易模式,以进一步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交易需求,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目前,撮合交易模式已覆盖即期、远期、掉期等多个产品序列,在人民币外汇即期和掉期中的交易占比均超过50%。
三是发展外币对相关市场,扩展市场维度。随着境内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提升,境内主体对外币币种之间的汇率、利率风险管理需求也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交易中心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于2005年5月正式推出银行间外币对市场业务。此后的十余年间,该市场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11个国际主流货币对和多个交易品种,具备竞价、询价和撮合三种交易模式的外汇交易市场。其间,市场参与主体的交易能力日趋成熟,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得到拓展。外币对市场还通过服务于境内中小机构的外币对代客和自营交易,解决了部分境内机构在国际市场授信不足的问题,丰富了境内外汇市场风险管理工具,也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创新“试验田”。此外,交易中心还依托成熟的电子交易平台和良好的会员基础,于2015年4月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了外币拆借业务,推动建立和发展统一的银行间外币拆借市场,为境内分散的外币拆借交易搭建起有组织、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
四是持续配合推动境内外汇市场对外开放。为配合境内市场对外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交易中心积极引入境外投资者,便利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对冲相关交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早在2004年,中银香港和中银澳门已经以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身份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在此基础上,2015年和2016年,交易中心落实人民银行和外汇局的相关政策,推动落实境外央行类机构和符合条件的人民币购售业务境外参加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并将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时间相应延长至北京时间23:30,以便利境外机构交易。
五是加强市场自律管理,推动市场规范运行。2016年6月和2017年4月,在人民银行、外汇局的指导下,中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和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先后成立,两者共同构成我国外汇市场自律管理的“双层架构”体系,推动我国外汇市场从过去的以他律为主转向他律和自律并重。其中,外汇自律机制秘书处设在交易中心,为各项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2018年,交易中心正式推出新一代外汇交易平台,标志着银行间外汇市场迈入了持续创新的发展新阶段。以新一代外汇交易平台为基础,交易中心先后上线了询价点击成交(ESP)功能以及协商交易机制,并于2020年进一步推出主经纪业务。从单一的竞价交易模式到多种交易机制的协调发展,交易中心推动交易机制持续创新,充分发挥了各机制特点及优势,不断提升市场交易效率,优化价格发现功能。与此同时,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交易中心还加速推进挂牌直接交易货币对业务,新增12个直接交易货币对和2个区域交易货币对,使市场可交易货币对达到27个,币种范围涵盖国际主要储备货币、新兴市场货币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货币,有力促进了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和投资,便利了人民币和相关货币在贸易投资结算中的使用,满足了经济主体降低汇兑成本的需求。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满足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对外开放的需求,2018年以来,交易中心先后推出了外币回购、外币利率互换和外币同业存款业务。目前,交易中心可为市场提供美元、欧元、港币等共九个币种的拆借交易服务,覆盖从隔夜到1年共十二个标准期限;同时支持负利率交易。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交易中心的服务范围现已涵盖人民币外汇市场、外币对市场和外币利率市场三个子市场,市场会员分别超过700家、200家和600家,所服务的机构范围覆盖境内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境外金融机构。2020年,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规模达36.4万亿美元,自成立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近30%。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交易中心始终坚持“多种技术手段、多种交易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的业务方针,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市场发展经验,并结合国内市场实际,形成了以集中统一的电子交易平台为载体、灵活的场外交易(OTC)模式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交易前中后业务链条协同发展、市场发展创新与服务货币政策传导同步推进的发展模式,为将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服务平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通过统一的电子交易平台提高市场效率与透明度。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从1994年建立之初就紧随科技革命浪潮,坚持以电子交易平台为载体,形成了集中统一、有组织的场外市场形态。这与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发达经济体强调的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形成有组织的场外交易市场的理念不谋而合。依托统一的电子交易平台,一方面克服了传统OTC市场流动性分散、透明度不高等弊端,有效解决了交易场所林立、价格信号分散、风险事件频发等问题;另一方面,又保持了OTC市场的业务灵活性,利用多种交易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有效释放市场活力。
二是借助平台集成优势,服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多年来,交易中心依托平台集中交易优势和电子化监测系统,建立并持续完善了市场监测体系,保障了市场信息的实时性、完整性,并逐步建立起与监管机构畅通的有效沟通机制,便利了监管机构深入监测市场一线的动态,对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交易中心在落实总行、总局监管政策的实践中所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也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全面配套支持,充分发挥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落地的重要平台职能。
三是不断丰富产品、服务及基准序列,夯实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地位。多年来,交易中心充分发挥电子交易平台扩展性强、边际成本低的优势,建立、健全银行间外汇市场产品序列、服务序列及基准序列。产品序列方面,交易中心始终坚持对接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充分把握市场发展方向,适时创新交易产品及机制,充分发挥了外汇市场交易主平台的引领作用,有效反映了我国外汇市场的价格趋势及交易波动;服务序列方面,交易中心通过提供交易、风控、信息、基准、培训等一系列专业产品增值服务,实现了外汇交易前、中、后流程的全覆盖,既提高了对市场参与者的服务水平,也有效保障了外汇市场的资金和信息安全;基准序列方面,交易中心每天计算和发布人民币对外汇所有交易货币对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汇率指数、掉期收益率曲线等一系列外汇市场基准,不断夯实巩固市场定价中心的地位。
四是持续提高技术水平,构建国际一流平台。交易中心在推动市场业务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推进交易系统技术建设,努力实现业务水平与技术能力的协同发展。交易中心在紧跟国际技术发展潮流,率先与境外交易平台公司开展长期技术合作的同时,始终坚持自主设计、自主开发、自主运维,以掌握核心知识产权为技术建设方向,结合实际需要形成独立自主的技术发展思路,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目前,交易中心依托专线网和互联网已建成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技术服务平台,涵盖交易、交易后处理、信息、增值等多个业务系统。在加强系统建设的同时,交易中心还密切跟踪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前沿技术,持续研究国际金融市场、国际交易平台最新建设方向,积极与国际主流基础设施开展合作,不断提高银行间外汇市场金融科技建设水平。
一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交易中心始终坚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局观,充分挖掘服务实体的内在潜力,持续夯实市场发展的根本基础。未来,交易中心将结合服务实体的战略目标,一方面继续统合引导多元化、差异化的流动性来源,将市场流动性高效、迅捷地传导至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将进一步丰富境内汇率避险工具,有效降低企业汇兑的资金及时间成本,协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汇率风险。此外,交易中心还将致力于提高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透明度,加强对外汇避险工具的日常宣传工作,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外汇市场及相关产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主动提升汇率避险意识。
二是助力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支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已初步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局面。今后,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交易中心将持续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完善产品和交易机制,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投资于境内市场;将主动、务实地持续加强与境外交易平台、托管机构的交流沟通,探索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与场景;同时,多管齐下,提高平台市场化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外循环的辅助支点,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是探索金融科技实践应用,引领市场成长升级。作为银行间外汇市场组织者和交易基础设施提供方,交易中心在外汇市场发展前沿具备先发优势。近年来,交易中心在金融科技重点领域提前规划布局,紧跟市场发展的最新趋势,积极探索、论证在外汇市场发展金融新技术、新业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布局金融科技实验室,为金融科技的跟踪研究和应用孵化奠定了框架性基础,逐步带领境内市场参与机构实现了技术能力的成长、升级,并与国际市场接轨。未来,交易中心将持续加强与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国内外技术公司的合作交流,结合境内外汇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引入国际市场前沿技术成果,并消化吸收形成可投入生产的技术服务,创造新的技术增长点,形成支撑银行间外汇市场业务发展的坚实后盾。
四是落实金融安全战略,防范系统性风险。经过多年发展,交易中心逐渐积累了服务监管机构、服务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政策传导的制度优势。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环节,交易中心有责任为政策制定和调控实施提供更高效、精准、便利的支持,保障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未来,交易中心将持续加强外汇市场应对风险、自动调整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将防范重大风险放在平台建设的首要位置;同时,将通过加强系统备份应急管理、建立灾备培训演练机制等手段,保证外汇市场重要基础设施业务的连续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此外,还将不断完善市场监测制度与体系建设,加强市场联动监测和即时分析,及时主动发现和评估市场潜在风险点,助力监管部门有效防范和预判金融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