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雯
(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23)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应该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渗透法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渗透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法律。
目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宪法教育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只有全面意识到这些难点才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宪法教育。首先,任课老师对宪法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有考试中会考到的知识内容教师才会重视,而对于宪法教育这类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的教学任务教师上课时总是得过且过,不能站在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认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性。其次,认可教师的法律知识欠缺;大部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并非法律专业出身,对宪法方面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普及丰富的宪法知识。
2.1 借助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宪法教育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的形式将宪法引入课堂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宪法产生好奇,这样教师在开展宪法教育时学生会充分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提升宪法教育的有效性[1]。宪法知识较为枯燥,而小学生的稳定性较差,如果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直接开门见山地向学生讲解宪法知识,那么学生会觉得这样的课堂十分无趣,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将与宪法相关的公益广告、修改宪法的会议现场视频、新闻报道等等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学生对宪法的了解。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例,教师在讲解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时应该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播放具体的视频,通过视频的形式具体向学生讲解日常生活中学生享受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权利,应该履行的维护国家安全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等义务。这样的课堂导入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2 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学生理解。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宪法教育时应该运用理论结合实例的方式向学生具体分析理论的宪法知识,充分结合社会上真实发生的新闻案例和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宪法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知识,调动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对宪法进行例行的认知,有效约束自己日常的言行,自觉遵守宪法[2]。结合具体的实例可以然后学生了解到宪法这一根本大法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离开了法律法规,日常生活就无法正常开展和运行,我们的各项生活生产活动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为例,这一部分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法律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师可以举某大学生在暑假期间掏鸟窝,抓到1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阜在网上售卖最终被处以10年有期徒刑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不遵守法律的后果。例子中的大学生违法了《动物保护法》,一夜之间由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沦为阶下囚,人生的发展受到巨大的限制。举这个例子可以让小学生意识到违反法律带来的严重后果,警醒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不做违法的事情,否则整个人地人生发展都会受到巨大的限制。
2.3 充分借助漫画,提高教育效率。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宪法知识时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可以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漫画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宪法知识内容,借助漫画对一些社会现象和行为进行揭示和讽刺,直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宪法知识内容[3]。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幅“被困在笼子里的公章”漫画:现实政府工作人员提着一个笼子,这个笼子里装着公章。这幅漫画直接体现将权力收拢起来,装进制度笼子里的重要治国理念,体现监察权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理解制约权力的价值和作用。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加强宪法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意识到宪法的权威和作用,了解更多宪法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同时学习宪法的具体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注重自己的言行,知法、懂法、守法,成为依法治国理念的推动者和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