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娟 张淑云
写作学在我国的发展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从借鉴西方理论,到本土的创造性发展,从关注理论研究到重视实践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深化和提升。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多技术的跨界应用已成为大趋势,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态不断涌现。在这一背景下,写作学人才培养在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时代更需要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和技术型写作学人才。因此,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型写作学人才培养体系是写作学学科发展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写作能力成为信息时代人才竞争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加强写作学人才培养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写作学人才培养路径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革。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出现了写作瓶颈,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经理甚至写不出一封文辞正确、条理清晰的业务信,极大地影响了业务的开展。这种情况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美国掀起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写作革命,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们的写作能力,包括实行考试制度、开设写作课程、培训写作课教师、实行奖励制度和集中突击训练等,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基本写作技能。
随着美国社会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传统写作技能的培养无法满足日益增强的学术写作需求,美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学习:通过写作”的口号,把写作作为学习的动力方式,通过写作来促进学习,推动读书,引发思考。这一倡导形成了一种跨学科写作的原则,即“整合不同学科的有效指导”“掌握各学科学术思维与写作规则”①沈奕辰、崔嵘:《培养竞争力,从培养跨学科写作能力开始——美国跨学科写作案例的启示》,《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第15期。。写作课也成为美国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必修课。在美国写作教育改革中,写作学专业得到重视与发展,有些教学条件优越的院校设有专门的写作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仅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专业写作学的博士点就有20多个。
2006年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印发了《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初步报告》。这个报告把应用文写作课与哲学、宗教与信仰、美国与世界等课程一起作为六门必修的通识课程上升为核心课程,意味着各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这一报告使得美国其他高等院校也开始重视写作教育,并纷纷开设了具有通识性质的、开放性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写作课程和写作教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也促进了写作学专业本身的相应发展。美国大学的写作课,并非只针对语言文学专业,而是开放的、具有通识课性质,它们往往是一组课程群,包括不同的层次和方面,以供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的学生选修。如,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的人文学科的写作课程群包括初级课程和高级课程。初级课程包括一般写作课、专题写作课、提高修辞课、数字环境写作课。初级课程是涵盖了各个领域、行业和方面的一组课程群。高级写作课程包括修辞原理、高级写作、期刊写作与发表、网络写作、修辞史、高级修辞理论与应用等课程,都是针对不同行业需求和个人需求开设的课程,有些课程涉及专门的写作实践,有些课程则主要是写作实践与辅导②江满情:《通识课程应加强课程论文的写作——着眼于增强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彭南生、刘建清主编:《传授引导 激发——华中师范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研讨论文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87-88页。。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作为美国写作教育的一个缩影,可以看出,美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写作学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强了写作教育,越来越注重写作学人才的培养。就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来看,本、专科阶段以开设写作或创意写作课程为主,写作教学主要集中于中文、外语等语言文学专业。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强调:“把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计划,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持续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学术伦理要求和学术规范指导。”论文写作水平就是科研能力的一种呈现,在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部已注意到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将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学术伦理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均没有“写作学”入列,各高校写作学硕士、博士招生专业,大多是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或专业方向。就写作学的硕士、博士阶段的人才培养来看,也仅仅有十几年的时间。武汉大学于2006年、2013年分别创建全国写作学学科首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首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写作学基础理论研究、文体写作研究、创意写作研究和中外写作理论比较研究等方向。上海大学长期以来致力于创意写作教育,其创意写作计划外二级学科于2014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是我国首个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从2015年开始招收中国首批创意写作博士研究生,同时已经试点四年创意写作硕士研究生招生单列招生。
除武汉大学和上海大学外,也有一些高校重视写作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如,湖南师范大学写作学专业200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设有写作原理、秘书写作、文学写作三个方向。广西师范大学写作学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硕士生,设有写作理论、秘书写作、文学写作方向。山西师范大学写作学专业自2013年至2018年招收硕士生,设有新闻采访与制作、中学作文写作两个方向。中国人民大学的创造性写作专业硕士自2015年开始招生。另外,还有一些高校把写作学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如北京大学在新闻与传播硕士下设创意写作方向,四川大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下设创意写作学方向,复旦大学的艺术硕士戏剧专业设有小说创作的叙事研究与实践、散文与传记创作研究与实践两个方向,南京大学戏剧专业设有创意写作方向,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设创意写作方向等。
由上述可见,在美国高校写作课是大学生的必修科目,这种写作课并非只针对语言文学专业,而是具有开放型的通识课性质,供不同学科的学生选修。美国已经形成开放的、系统的、多层次的、多维度的写作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尽管我国写作学在专业目录中还没有一席之地,但各高校加强了对写作学硕士、博士的培养,充分说明社会高度重视写作学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高层次写作学人才培养仍停留在单一学科的培养中,似乎目前我国只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任务。因而,在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层次写作学人才和复合型写作学人才的背景下,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写作学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当前写作学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我国正在加速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写作学人才的社会需求将持续增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写作秩序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对写作学人才的需求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了解新时代对写作学人才的需求特征,有利于寻求写作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最佳途径。
“当代写作学所研究的并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规律原理的问题,而是包括文学与非文学在内的所有文字作品的人类写作原理、规律。它既要研究文学创作的写作规律,又要研究非文学创作的写作规律原理,还要在此基础之上概括出这两类文章的共同的写作规律,升华出写作基本原理。或者说,现代写作学研究从一开始就要统观这两类写作现象,抽象出一般写作行为的共同规律基本原理。”①马正平:《重塑中国当代写作学的学术形象——〈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跋)》,《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写作活动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工具,存储、加工、传播与人类实际需要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活动。换言之,写作的目的就是进行信息的传达、交流与沟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生产呈现更加规模化、密集化的趋势,社会的生产、分配、消费,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的获取、加工、使用,作为一种信息处理方式,写作活动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活动,而且是广大劳动者不可缺少的一种工作方式和手段。社会对写作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提高,因此,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对信息需求的扩大也促进了写作学人才需求的增长。
各行业的发展都急需大量从事文字工作相关的人员,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型的发展趋势,单一外语沟通能力或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写作能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人们必备的一项能力。与写作学紧密相关的秘书职业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乃至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职业,秘书从业者需求量大增。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需要大量的公文写作者,大中小学校从事写作教学的师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科研院所及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其科研成果的凝结、推广、转化无不需要科研论文的写作。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重要战略产业,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缺口极大,特别是具有创意文案写作能力的人才。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媒体发展经历了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的阶段,从论坛、博客、微博到短视频的自媒体从业人员增多,无不需要优质的文案写作吸引更多的网络客户。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社会对写作学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写作学与国家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及各种人才招聘考试,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选拔,职称、职位考试等,都将写作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能熟练地进行公文写作,或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写作能力。如商务写作这一文体具有特定的商务活动范畴和商务科学的专业特点,在商务活动中,商务文书的写作就要求撰写者除必须具备相关的写作学专业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与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唯其如此才能准确无误地传递商务信息,在沟通中避免产生理解或认识上的偏差。同样,在医学工作中,医学知识的传达、传播和传承离不开医学写作学的参与,医学研究过程的记录和研究结果的记载,均是通过医学写作展现出来的,医学教育、采写病历、制订手术方案等都要通过医学写作付诸实施。可见,写作学早已不是单独发展的一门学科,而是与各学科共融共生共同发展的学科,写作能力已成为各行各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建设中各条战线对内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现代写作活动是一项必备的重要交流手段,在对外交流活动中使用率更高、使用范围也更广泛,写作已成为一种开展外事活动、处理日常社会事务、沟通公共关系、促进友谊协作的重要工具,它将越来越被各行各业的人们所重视。2002年,全国首家写作事务所在上海注册成立,面向社会、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告文案、商业计划书、影视剧本、企业报刊编辑等服务,面向个人可提供诉讼、留学、个人传记撰写等服务。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写作服务的“写作事务所”“文案写作公司”的诞生,标志着当代社会写作活动已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面也越来越广。因此,“培养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教育、经济、贸易等各行业的应用型、通用型、智能型和研究型的写作人才”①杜福磊:《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2页。,是社会对写作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写作专业知识包括写作学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具体技巧指导两部分。写作专业知识是作者形成专业能力的基础,写作者应当熟练地掌握关于写作的专业知识,包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技巧的掌握。“许多应用文要求写作主体具备专业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写作及熟练利用网络的能力、国际背景下的经济活动常识、外语能力等。尤其是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经济一体化,对应用写作遵循国际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市场经济突飞猛进,新的行业、现象、名称、领域大量涌现,新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渗透于应用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必须具备采集、综合、分析、取舍信息的能力。”②师海英:《高校应用文写作与教学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5页。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因素更突出,文种表现形式也日渐多样化,除文学写作之外,还有商务写作、新闻写作、医学写作、科技写作、公安文书写作,以及新兴的人工智能写作等等。当代写作学对写作主体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多学科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对于写作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更盛,“市场更需要‘专业+写作’‘技术+写作’和‘专业+技术+写作’复合型写作人才。”①张经武:《新媒体时代大学写作人才培育的创新模式》,《改革与开放》2017年第9期。然而,单单是“专业知识(技能)+写作能力”还不足以满足社会对写作人才素质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从传统印刷文本阅读,到当下的超文本阅读,从多媒体到新媒体,增加了读者对文本选择的余地,也带来了写作方式的变革。从传统手写方式到扫描输入、语音输入、数据板输入等,使得写作者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技能和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信息技术。从业者不仅要精通某一专业、擅长某一技术,还要掌握相近学科的知识,甚至文理兼容,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写作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
即使高等教育本身,也急需高素质的写作师资队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写作教育,特别是写作学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规模越来越大,高校写作课程开设的效果、写作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都与写作学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优秀的、专门的、高素质的写作教学的教师才能上好写作课程,保证写作课堂的效果。一所高校系统的写作学人才培养过程,是融合了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写作能力训练的过程,这就需要一支具有多学科背景和实践背景的写作教师队伍来承担。大力培训高素质写作教学教师十分有必要。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庞大性决定了写作人才知识的广博性,写作人才的知识储备越全面、越深广,越容易在竞争中胜出。写作人才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产出的作品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写作学科才能不断发展。我国自古便有写作的优良传统,写作被誉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起着引导社会发展前进的巨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写作者必须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当前我国写作学人才需求的新特征为写作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由于时代的变化,我国在建设文化自信和经济强国的过程中对写作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写作学除注重学科理论的发展之外,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更趋近于培养出高素质、多能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写作人才。为此,在写作学学科建设中,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写作学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这种创新体系是一个从理念创新到行动创新的系统工程,应从校园培养到社会培训、从课堂讲授到实践应用,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融合发展,既传承传统写作教学之长,又利用信息时代写作之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写作教育的重要策略与现实途径。
构建写作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写作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写作人才。因此,社会需求导向应当是我国写作学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在具体培养中,针对不同行业需求,应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来确定培养目标,以便更有效地培养相关行业的写作学人才。例如,在当前法学教育中,“对于法律应用文的写作重视不够,训练不够,缺少必要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的写作训练脱离实际,不适应社会的需要。”②杨立新:《阅读和写作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两个短板》,《人民法治》2018年第16期。在这种情况下,法科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满足法律实务部门的人才需求。这就需要首先明确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法律写作能力、具有足够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就写作学人才个体的培养而言,杜福磊教授在论文《学科视野下的当代应用写作学理论建设与发展问题》提出“懂理论、会写作、能办文”的(“学者+作者+实务者”)“三位一体”应用写作人才的培养目标①参见杜福磊:《学科视野下的当代应用写作学理论建设与发展问题》,《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这就意味着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写作学人才的素质也有了新的多元化的需求,客观上要求写作学迅速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创新。写作学的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紧密相连。在高等教育中,写作学人才培养应注重分层分类培养,既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应用写作人才,也注重学科本身的发展需求,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写作学学科的发展。在具体培养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设置课程,在文体写作与训练的类别和内容的设计上,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改变以往写作教学培养目标泛化、不集中的现象,使写作学人才培养与服务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力求在写作学人才的培养上适应当今务实致用的社会需求。
写作学人才培养应进一步构建社会培训机构与地方高校协同培养机制,即建立“专项培训+院校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专项培训+院校培养”有利于实现多方联合、资源共享,彰显协同培养机制的效果,培养出更多的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写作人才。
在专项培训中,各地写作学会或培训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写作学培训,通过开设写作学专业课程进修班、短期培训班等形式推动写作学研究成果向各类型的职业、产业有效辐射。做好新时代创新创业发展的写作学培训,在基本写作理论、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专业类培训,特别是涉及理工科的专业写作培训,如统计分析写作培训、建筑工程写作培训等。对于与写作学相近的社会科学方面的培训,应注重培训内容的细化,如新闻写作培训还可细化为纪检新闻写作培训、舆情信息新闻写作培训,文学写作培训亦可细化为新农村建设题材写作培训、科幻题材写作培训等。这样的培训更有助于推进写作学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衔接,使写作学专项培训更有针对性。
高等教育写作学人才的培养,从培养层次看,既有本科、专科层次的培养,也有硕士、博士阶段的培养。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努力提升写作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在文学写作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驻校作家”制度的优势,培养文学创作人才。在各层次的应用写作人才培养中,以开放的姿态坚持“大写作”的理念,加强写作与各行各业的紧密联系,不但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清华大学的“写作与沟通”课程便是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大写作”格局的一种有效尝试。2018年起,清华大学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写作课,教师团队由来自8个不同院系的17位校内教师及25位专职教师组成,这些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来自文、理、工、医等不同专业。这些教师开设了多个不同主题的小班课堂,具体授课内容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各有侧重,并且教师之间可以有组织地协商、讨论、交流经验。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由于更了解工科学生的写作场景、类型及学生未来在专业领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所以更能把握课程内容的深度与专业的贴合度,而通识类写作教师则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担负起课程内容的广度及写作的规范、标准等。”②卢卓元、潘珊珊、刘颖:《新工科通专融合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写作”课程体系构建》,《陕西教育(高教)》2021年第4期。这种复合型、多学科融合的教师队伍和“大写作”格局,更有利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写作学人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校写作学人才培养路径。
杜福磊教授在中国写作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中明确提到了高等教育写作学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准确界定不同学历层次写作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使写作课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机对接”;“规范设置高校文科专业和理工科专业学生开设写作课的内容,使课程内容设置与专业岗位需求实现有机对接”;“进一步推进写作教学改革,以写作素质教育为重点,更好地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做好写作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做好写作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的设置与研究生培养工作”①陈韬、宋时磊:《新时代的写作生态与生态写作——中国写作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综述》,《写作》2019年第5期。。对写作学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既培养专业或职业作家与学者,又培养适应经济建设所必需的应用型写作人才。在院校培养中做好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学位点建设是写作学人才培养的关键。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是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落地的根本保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各类写作人才需求迫切,我国高校大规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但传统的写作教学仅限于课堂理论讲授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将写作学理论知识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只重视文体知识的讲解,学生写作多半是为了完成课堂作业,写作内容脱离实际应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较好地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只重视文体形式的训练,缺少与行业的联系,缺少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实践,致使写作活动知识化、平面化,不利于高素质写作学人才的培养。同时,在学科知识训练中,又缺少实践性的文体写作能力训练。只有将文种训练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写作学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如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应构建独立的法律写作课程体系,除教授法律文书写作方法和技巧等专业性知识之外,还应有文字表达、逻辑训练等方面的讲授内容。
早在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就意识到,写作课是最具有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特点的课程,以后的社会要求、趋势都证明了高等学校的写作课教学应当得到重视,各学校应该开好写作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此,高校应整合课程资源,在各学科全方位渗透写作教学意识。写作活动不仅仅是在一门“写作课”中独自开展的活动,而应该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实现各门课程的交流对话。开好写作课,首先需要建设一批开放的、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包括各个方面的写作课程群,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写作教学实践中的种种方法和问题,从而推动写作教学的发展。
除了专门的“写作课”之外,任何课程都是一门写作课。各学科的专业课都是写作能力训练的平台。专业课教师也要有写作教学意识,要充分利用每门课的课堂作业、课外训练和课程论文等环节,将写作能力训练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专业课教学之外,还要开设开放的、具有通识课性质的写作课程,建设系统的、有层次的、循序渐进式的写作课程群。开设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文理交叉选课的通识课。学生在选修多门通识课程中,一方面拓展了知识视野,使学生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避免在写作时陷入“隔行如隔山”的困境;另一方面,在不同科目课程论文选题的拟定及论文撰写中,更是需要从各个不同学科和不同的课程内容着手,这无疑会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善于捕捉关键问题,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写作学课程体系,写作课程实践是不可忽略的一环。在高等教育中,应在学生的实践平台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写作训练的实践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写作成长。例如,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必然涉及应用文写作,可充分发掘行政部门办公室的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写作实践机会。学生还可下沉到街道、社区等场所,协助工作人员完成文字材料的撰写,这也是锻炼实际写作能力的很好机会。写作学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在写作教学与写作实践活动,只有面向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未来行业、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写作学人才。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化的时代、一个智慧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的时代需要写作,大数据时代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写作文体和写作方式层出不穷,这更需要高素质的写作学人才,需要广大写作者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以解蔽时代、反思文明、关怀人生、丰富心灵,为铸造民族之魂开拓更加广阔的生命时空和精神境界。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写作学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更加广阔的运用空间。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作为实践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写作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走向。写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在多学科融合背景下,加强写作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无疑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写作学科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