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玲
(上海市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上海 200010)
2021年7月27日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10 m台决赛上,陈芋汐与搭档张家齐为中国队斩获金牌。陈芋汐一鸣惊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6岁之前,陈芋汐一直在体操房里“玩”体操,这为她以后的跳水运动打下了一定基础。6岁时,陈芋汐开始接触跳水,她不仅不怕水,而且能迅速掌握技术动作。虽然陈芋汐从小体质较弱,有时练练停停,成绩却在不断进步,其在身体机能方面的天赋被发掘出来。笔者结合执教陈芋汐的实践,对她的训练与成长作一总结。
初到上海队,陈芋汐不能完全适应在陌生的环境中训练,加之体弱,无法参加正常练习,于是暂时回到二线运动队。3个月后,针对陈芋汐的特殊情况我大胆提出“混合带训模式”,即陈芋汐在二线运动队和一线运动队交替训练,慢慢实现过渡。“混合带训练模式”一直持续到2017年上半年,全运会预赛结束后她回到二线运动队训练。2017年下半年,全运会结束后陈芋汐才以试训的身份正式进入上海队。
5 m台基本功训练是完成10 m台动作的基础,所有组别的2周半动作都应先在5 m台完成,尤其是入水技术需要在5 m台反复训练调整。由于10 m台冲击力太大、易造成伤害,因此,陈芋汐的大部分技术学习先在陆上完成,待技术成熟后再到水上。训练进度虽慢,但高标准的5 m台基本功训练为其10 m台成套动作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成一套5个组别的动作是参加国内外10 m台大赛的必备实力。难度系数是比赛中用于评价动作完成分的重要指标,5个组别的动作有不同难度系数。综合考虑陈芋汐的体能技能水平,我为她设定难度系数总和达到16分的成套动作[1]。
难度动作学习需逐个完成,动作学习的顺序、学习时间根据运动员的特点进行规划。陈芋汐先练习2个向前翻腾3周半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其10 m台的空间感知能力。由于具有向前翻腾动作的基础,陈芋汐第3个学习的动作是转体类向前入水动作,以完成完整动作的学习。最后,学习2个打开入水的动作,一个为前跳后翻2周半,另一个为后跳后翻3周半。
根据陈芋汐的特点,我把每个动作的学习时间安排在1个月,按计划顺利完成就可参加2018年全国跳水冠军赛。然而,陈芋汐却因病被迫退赛。调整一段时间后,陈芋汐重新扬帆起航,不断打磨运动技术,提高动作稳定性,还就运动负荷区间进行合理控制[2]。半年一晃而过,全国跳水锦标赛开赛在即,科学、合理的赛前准备使陈芋汐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均调整到理想状态。在预赛、半决赛、决赛中,陈芋汐稳定发挥,虽初上赛场且未正式进入上海队,却一举拿下10 m台单人冠军。
2018年11月底,陈芋汐前往国家跳水集训队。冬训期间陈芋汐在达到国家队要求的训练负荷基础上还须完成10 m台最后一组臂力难度动作(626C倒立推手向后3周)学习。经过一个冬训,她已具备出众的10 m台实力,并顺利通过国家队测试赛。然而,世锦赛的残酷选拔和备战对体质较弱的陈芋汐是一个较大挑战。针对陈芋汐的身体情况我实施了3个及时与3个措施:3个及时是及时观察、及时处理、及时调整;3个措施是陆上多拉保护带、水上多练基本功、平时多看技术视频。
通过多轮选拔,陈芋汐成功入选世锦赛大名单。2019年7月,陈芋汐出征韩国光州,光州的低气温导致陈芋汐赛前发烧,幸运的是事先建立的应对措施发挥了作用,保证陈芋汐顺利参加比赛。决赛中,陈芋汐发挥稳定,为中国队收复了该项目失去6年的金牌。
当东京奥运会备战有序进行时,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导致奥运会延期。延期的一年里,青春期的陈芋汐身体形态发生较大变化,致使所有的动作技术都需改进,加之技术不稳定与伤病,训练难度可想而知。对此,我从体能训练入手,加强陈芋汐的核心力量练习,然后再进行技术动作基本功改进,通过调节心态、积极面对、克服困难,使其平稳渡过生长发育带来的运动低谷[3-4]。
东京奥运会陈芋汐参加了女子10 m台单人和双人2个项目的比赛,斩获1金1银。在单人项目中,由于伤病困扰,陈芋汐赛前备战并未达到最佳状态,但能把平时训练的最高水平发挥出来对她而言实属不易;双人比赛中,陈芋汐表现优异夺得冠军,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赛场上的输赢是常事,在东京奥运比赛中陈芋汐虽未能获得双金,但却使她树立了奋斗目标,激励她乘风破浪、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