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度跳跃项目训练理念更新与进展

2021-11-21 15:54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水平竞技专项

杨 帆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我国田径远度跳跃项目在国际大赛中不断取得成绩突破,高水平教练员在长期训练实践中探索与积淀,训练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若干训练理念得到更新与发展,并表现出与传统训练理论相异甚至相逆的现象。本文依据目前我国权威远度跳跃项目教练员训练实践,对经典训练理论与训练实践的理念差异进行原理与内涵剖析。

1 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速度能力训练若干理念更新

1.1 对速度能力的重新审视

速度是跳跃项目的核心竞技能力之一,是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基础条件。基于此,远度跳跃项目从不缺乏对速度训练的重视,但其训练理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学者[1]在同为田径跳跃项目且核心竞技能力都是速度、技术、力量的跳高训练研究中认为:当速度、力量和技术相对平衡时,应达到预期的跳高成绩;之后,又以加快速度为突破口,促进力量与技术再次不平衡,当力量的提高适应新的速度,并且技术的改进能使新的力量发挥时,速度、力量和技术再次取得平衡,跳高成绩应又上一个新的台阶,背越式跳高的训练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向前推进的。以上认识倾向于以速度训练为核心,在3个核心竞技能力训练中,优先发展速度能力,打破3种竞技能力发展的平衡,之后再发展技术与力量能力,达到3种竞技能力相对平衡的状态,最终使3种核心竞技能力在动态平衡状态下不断发展,推动运动成绩的提高。

但在李延熙、曹硕等我国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中,与上述理念表现出了诸多不同。男子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认为,技术应作为跳跃项目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发展的基础,在整个训练体系中,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对速度的提高、力量能力在竞技中的表现、防止运动损伤以保证训练的长期性和系统性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训练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训练实践发现,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对其速度能力的提高效果并不明显,如短距离跑、上坡跑、下坡跑、阻力跑或助力跑等直接的速度训练。著名田径教练员孙海平[2]认为,并不是只有在跑道上才可以进行速度训练。速度并不主要是在跑道上跑出来的,而是靠平时的专门力量训练积累出来的。速度是技术与力量2种核心竞技能力的综合表现,运动员要想获得速度能力的提高,必须改进跑的技术和提高相关专项力量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短距离跑等直接表现速度能力的训练手段发展运动员的速度水平。因此,在这样的理念下提出了速度训练和速度因素训练。速度训练指直接变现为速度能力水平的训练。速度因素训练指与提高速度能力直接相关的所有训练因素,包括跑步技术训练与力量训练。速度训练与速度因素训练关系密切,一个是发展速度能力的基础,另一个是表现速度能力的载体。这些新认识对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发展速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跳跃技术并不落后,部分运动员甚至表现出更高的技术规格,技术特点鲜明。但在速度能力表现中却呈现整体落后的态势,速度能力是制约我国跳跃运动员的最大障碍。以上优秀运动员速度训练中的理念更新可以帮助我国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拓宽速度训练思路,突破速度障碍。

1.2 突破运动员速度障碍的方法构思

国内外对于速度障碍的理论研究开始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在这类研究中,速度障碍形成的机制与速度障碍产生的规律占绝对比例。多数学者认为,形成新的刺激是化解速度障碍的主要方法,但与训练实践密切相关的研究较少。目前理论研究领域普遍认为,通过上坡跑、下坡跑、助力跑、阻力跑等练习打破原有跑动步幅和步频,是突破速度障碍的主要手段。但在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较少采用这样的方法强化水平速度能力。

著名三级跳远教练员吴冀认为,水平速度的提高和速度障碍的突破主要依靠对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形成新的刺激,各种变换形式的练习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刺激主要指通过手段与负荷内容的变化或不同手段的更新,以及安排顺序、密度、强度等训练因素的变化,对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形成新的专项化刺激,并通过这些刺激提高其短时间募集运动单位的能力、肌群间协调配合的能力、动力有效传递的能力和跑动技术改进效果,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水平速度,突破速度障碍。在以往突破速度障碍理念中,过度强调外在形式,没有以内在因素为出发点思考相关问题。尤其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通过变换跑的形式提高速度水平和突破速度障碍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种理念的更新主要基于对完整训练体系中各种训练因素关系认识的加深。

2 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力量训练新分类形式

2.1 完整训练体系认知基础上的力量训练新分类形成

远度跳跃项目力量训练手段愈加丰富,专项力量训练与专项需要愈加紧密,力量训练的功能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对运动员其他竞技能力的影响呈扩大化趋势。根据专项需要原则力量训练进一步细分,一般将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分为一般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最大力量训练和快速力量训练、大肌群力量训练和小肌群力量训练。当前,远度跳跃项目力量训练中出现了发展技术环节动作功能的力量训练、改进环节技术的力量训练、改善肌群间配合能力的力量训练、整合局部力量提高效能的力量训练。

与传统的力量训练分类相比,这些新的力量训练分类更为细化,更为精准,与专项需要的贴合度更高。在这种理念的作用下,力量训练效能对专项竞技能力发挥更直接、有效的作用,同时拓宽了力量训练功能的维度。

2.2 完整训练体系认知基础上的力量训练新分类内涵

力量训练分类变化的背后必然体现训练理念的更新。力量对专项竞技表现的影响一般遵循以下过程:首先,通过力量训练获得力量能力的提高;其次,通过转化训练向专项需要进行效能转化;再次,专项竞技对力量训练效能进行接收;最后,力量训练效果体现在专项竞技过程中。但训练实践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如转化训练安排的负荷、内容,以及力量训练本身的专项化程度、不同类型力量训练安排的比例等,导致力量能力向专项竞技表现输送过程中形成障碍。传统力量训练分类方式并未充分考虑专项竞技需要的整体结构。研究[3]表明,并非所有的单一动作参数提高后必然带来运动成绩的提高,有时某一动作参数的提高反而会使其他技术参数下降。因此,部分高水平教练员在思考力量训练手段、负荷、技术等因素的要求时,将力量对专项竞技表现影响的过程倒置,立足于专项竞技表现中运动员需要提高的因素,确定力量训练目标与总体方案,进而确定转化训练的内容和负荷,要求与训练目标中需要提高的竞技能力因素高度吻合,最后制订具体的力量训练手段与负荷。在这样的力量训练设计思路指导下,通过长期实践形成新的力量训练分类方法。吴冀教练认为,新的力量训练分类方法是对跳跃项目运动员力量训练分类的丰富,这种分类形式的原理与内涵具有高度的实践指导意义,可有效提高专项成绩,帮助教练员厘清力量训练思路。

3 远度跳跃项目训练周期安排理念更新

3.1 周期训练理念更新背景

在田径训练理论与实践领域,马特维耶夫的训练周期理论一直饱受质疑。运动员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随着每年参加比赛次数的增加,没有时间从容地进行备战。因此,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马氏理论已经过时[4]。当前竞赛的高密度特征是导致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受到质疑的重要因素。在田径项目中,不少高水平运动员年度竞赛次数达到15次以上,一些学者认为如此高的竞赛密度,运动员难以按周期训练划分的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进行训练。事实上,尽管比赛密度大幅度提高,但运动员重点准备的重要赛事仍然较少。就我国田径运动员来说,重要竞赛主要包括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及世锦赛,这些大赛都是2年或4年一个周期,在制订训练计划时,也往往会依据这些大赛的具体时间进行周期安排。在准备期训练中,会安排若干场比赛,但教练员不会专门针对这些竞赛进行长时间与训练周期理论内容相对应的计划调整。在对待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观点上,田径远度跳跃项目部分高水平教练员与理论研究者出现了明显不同。吴冀教练认为,竞赛密度的提高并没有影响到周期训练中的负荷安排规律,只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周期循环的速度。对马特维耶夫周期理论质疑的落脚点在于竞赛密度的增加显然没有说服力。

3.2 周期训练理念更新内涵

目前,训练实践中确实发现马氏周期训练理论的不少问题,但根本原因并非竞赛密度高,而是源于诸多训练观念的更新和进步。对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理论提出质疑主要基于训练认识提高的综合作用,包括对负荷内容变化规律与运动员竞技能力认识的变化,对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关系认识的变化,对力量、技术、速度等竞技能力子因素关系认识的变化。在长期训练实践中,基于以上认识的变化,发现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理论对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存在问题,重新构建适合高水平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训练周期。例如,依据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理论,准备期进行低负荷强度高负荷量训练。同时,一般练习的数量多于专项练习,比赛期则相反[5]。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认为,准备期长时间的低负荷强度训练不利于远度跳跃运动员专项神经-肌肉系统的建立,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也受到影响。专项能力的缺失无法通过临近比赛阶段负荷内容的变化进行弥补。同时,依据该训练理论中准备期力量训练原则,优秀运动员的ⅡB肌纤维比例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在高水平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训练周期安排中仍然存在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只是在周期阶段内赋予了不同的训练内涵。

4 技术认知与技术改进新方法

4.1 技术内涵认知的融入

当前高水平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中,逐渐开始强调对运动员技术认知能力的干预,提高技术训练效果。实践经验表明,在无意识强调技术认知能力的训练中,运动员需较长时间才能建立专项技术较为深刻的理解,这个认知能力的建立与提高极为缓慢。吴冀教练认为,不少优秀运动员在运动生涯后期身体素质与机能下降阶段甚至退役后,才发现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和对其他训练因素的高水平认知,如果此时仍然拥有较好的机能状态,仍可以提高运动成绩。也有部分高水平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素质和机能状态下降的情况下,利用这种认知能力对训练效果产生的直接良性影响,较长时间地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在以往的技术训练中,对运动员技术认知能力的提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运动员的认知能力发展速度无法与其他竞技能力相协调,严重限制了远度跳跃运动员在最佳专项身体素质与机能阶段的训练效果和竞赛成绩,同时也缩短了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能力的时间。

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的技术认知能力指的是运动员对完整技术中各环节技术的基本要求及原理、不同环节技术间的相互作用、个人技术特点的背景及发展、专项技术与其他训练因素的关系等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能在训练实践中利用这些认知提高本体感受的敏感度,快速接受并体现教练员的技术指导思想。技术训练实践中的认知能力绝不是单纯对与技术原理相关的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等理论的学习,而是在训练实践基础上,教练员结合运动员的技术表现和技术特点,通过形体或语言刺激,加深和加快运动员对正确专项技术理解的过程,进而与训练实践中的本体感受相互支撑,促进技术训练效果,并对其他核心竞技能力训练产生良性影响。

李延熙认为,在高水平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中,应在表述清晰的基础上高度概括讲解运动员技术环节中的不合理因素,而不是单纯告诉运动员哪里做错和应该怎样做。这种技术内涵的解读是运动员快速改进技术和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因素。教练员要在不影响技术训练节奏和练习密度的前提下,利用技术训练本体感受建立的时机通过认知层面的刺激,利用2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帮助运动员提高技术训练效果,快速建立技术认知体系。

4.2 技术改进的多方案趋势

在以往的远度跳跃项目训练中,以技术改进为目的的训练主要依靠技术训练,虽然其他训练因素会对运动员的技术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没有意识到利用技术或其他训练因素的多种功能和效应集合改进某种或几种不合理技术。随着高水平教练员对训练体系中训练因素关系认识的加深,整合多种训练因素达到某一训练目的,尤其是技术改进的目的效果显著。主要途径是以技术缺陷为出发点,通过强化技术以外的其他训练因素,包括不同形式的力量训练。结合运动员需要改进的技术,通过对力量训练的动作轨迹、动作速度、动作力量的重新设计,达到有针对性的技术强化效果,配合技术训练可明显提高运动员改进技术的速度。对于从事专项训练初期的运动员,这种新的训练认识能极大降低其错误动力定型形成的可能性。从另一个层面看,有助于运动员技术认知能力构建中正确本体感受的形成。

解决训练体系中某一个因素的问题,需要建立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手段群,这是技术训练理念发展带给跳跃远度项目训练的重要启示。在没有意识到多方案解决单一问题之前,过多重视训练中的直接影响,即技术训练对技术的影响、速度训练对速度的影响,忽略训练体系中的众多间接影响,提高某一核心竞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间接影响的不断积累。因此,在当前的高水平远度跳跃项目训练中,对间接影响因素予以足够重视,将为多方案解决训练问题创造条件,是技术训练理念更新的重要体现。

5 小 结

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应打破常规理论,将其看作速度能力表现的结果,而不是速度能力提高的过程。应以提高跑的技术、神经-肌肉系统专项工作能力的力量训练为基础,提高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能力。

就目前力量训练分类方式的目的和内涵看,过于宏观且没有充分考虑竞技需要的整体结构,不利于教练员根据专项竞技特征进行力量训练安排和力量训练效能在专项竞技表现中的转化。吴冀提出的专项力量训练分类是在传统力量训练分类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和精确化,对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和应用价值。

我国高水平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训练实践证明,对负荷内容变化规律与运动员竞技能力认识的提高,对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关系认识的加深,以及对力量、技术、速度等竞技能力子因素关系认识的提高,是认为马特维耶夫周期训练理论不适应当前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与竞赛的主要原因,而认为竞赛密度大幅提高导致周期训练理论无法适应新竞赛机制的论点有待商榷。

技术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和其他核心能力训练有重要影响,应从技术认知能力与本体感受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入手,进行远度跳跃项目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猜你喜欢
高水平竞技专项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电竞种植记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