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慧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朔州 036000)
师范院校往往使外界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社会普遍认为进入师范院校的学生只能做教师这个职业。教师职业虽然安稳,比较受人尊重,但是相比于其他职业来说,教师收入普遍不高,基础生活得不到有效改善。随着教育改革和师范学校的发展,现在师范院校已经不同于以往,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正向多样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师范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广大师范学校需要与时俱进,跟随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师范院校自身的特色,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
当今教育改革推动下,师范院校发展正处于变革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师范院校专业培训师范学生的这一特色已经开始向培养多方面人才扩展,将师范院校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是师范院校发展的趋势。想要向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师范院校首先需要进行教师教育体系改革,要培养全能型教师,积极广泛吸纳优秀教师投入到师范学校。国家的支持和鼓励,是师范院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极强的改革动力。在现阶段师范院校在改革过程中应同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创设,在加强师范院校学科建设改革的同时鼓励其他综合性大学以及非师范院校普通大学创办教育学院或者开设有关教师培训的相关课程[1]。从高等师范院校科研成果来看,现阶段师范院校普遍缺乏科研意识,科研水平不高,学校内相关课程设置比较局限,这也就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面窄。造成了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社会上也出现了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信任危机”。由于近几年师范改革,导致了大批师范院校在招生规模上忽略了学校创办特色专业,将重心放在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争抢上,一些综合性大学则将重心转向师范类专业学生招生,这种形式使得各类人才培养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需要师范院校在改革时加以重视。
随着社会改革和发展,各种新兴产业逐步出现,这要求教育更新和改革人才培养观念。学校教育本就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场所,教育改革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从而使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相匹配。因此,师范院校在教育改革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及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更新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一般师范院校发展历史较为久远,难免在学校内部形成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师范院校首先要更新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教师自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从而在校园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不断提升的学习理念[2]。学校在改革进程中,要定期组织相关研究成果的讨论交流,及时发现学校改革方面的问题,制定相关解决措施,促使师范院校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学校教学理念并不是课堂讲解以及进行相关宣传而形成的学校教学风格,学校需要在潜移默化中从多个方面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不仅要让教师明确自身的教学义务和责任,使教师在课堂中能够不自觉地体现学校的办学风格。在学生身上,也要进行学校办学理念的熏陶和感染。只有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向师范院校改革方向迈进,不断提升双方的教学与学习观念,不断创设高质量课堂,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办学才会起到良好的改革效果。教师要不断关心学生,学校也要定期对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考核,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思想观念进行动态监督和引导。
在现代教育改革不断推动下,师范院校在改革过程中要重视长期发展,立足学生的未来发展。在任何教育改革中,都要以学生为核心,以推动学生未来发展为目的,努力使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3]。师范院校要对社会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努力做到两者之间的契合,不断加大研究力度,针对各种教学和管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师范院校发展要不断深化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扩展,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社会的新理念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4]。各种教学观念也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要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充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说、敢做,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个人的生活过程中去,帮助学生能够借助个人所学解决生活问题。现代教学要打破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现代化、个性化,不再让改版的传统教学模式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努力使学生学习与实践相融合,不仅让学生掌握先进科学知识,还要努力让学生提升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促使学生具备今后进入社会的立足技能,在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在现代教育中,学校更多关注课堂内容的教学,关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进行各种磨课、研课过程中,也只是关注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容易造成学生重知轻能的学习弊端,过多地关注课堂知识的学习,不注重知识的运用,对于个人能力也有所忽略。这是师范院校改革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首先要从教师教学理念抓起,让教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各方面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仅要能够理解,而且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要能够有效应用,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技能。这就使得学校需要努力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实践技能的空间和平台。任何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实际场所以及相关情境的烘托,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内进行知识的讲解,是无法实现的,也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技能的需求,学生的能力也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5]。
师范学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不能忽视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要努力将个人的优势发展得更好,弥补师范院校薄弱学科建设,努力做到师范院校改革发展全面而平稳地进行。校企合作是许多学校采取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范院校改革发展中,同样需要与其他学校以及社会相关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及时将学校所培养的人才送入各企业内进行实践锻炼,共同合作培育优质人才[6]。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实用型人才需求极大,教育要努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努力为国家培养人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确立学生主体的思想观念,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等学校学生各种心智已经发展成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能以学者自居,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要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从而为下一步教育教学改革积累经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大学课堂来说,教师需要寻找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各种问题,在思考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更为关键,大学生毕业后需要进入社会,为社会主义发展贡献力量,而此时教师任务更加艰巨,要让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充分发展。明确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对于学生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只有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并努力取长补短,不断减少自身的缺点,师范院校培养综合人才的目标才会更进一步。学校课程知识只是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课程。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努力为学生创设多方面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找到个人发展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今后进入社会贡献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做好准备,自信心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必备因素,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树立自信心。
当前师范院校改革的重点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师范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拥有师范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全方位发展,接受专业化现代教育理念的熏陶,不断提升师范院校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学校改革,教师先行,学校本就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教师作为学生培养的引导者和传授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的体现,学校特色课程以及相关课程设置都可以与本校优秀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特征进行相关课程设置和调整。在师范院校发展过程中也在增设相关教育专业,配置专业型教师,在师范院校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相差不太明显。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其综合性专业也在逐步增强,甚至有些学校选择入学后不分专业,让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考察后,结合个人的学习兴趣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再去进行专业的双向选择,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选修以及其他方式接收校内的教师教授专业课程,增加了双学位辅修项目。
在师范院校改革推动进程中,师范院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教师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提高教师自身的责任感,努力将师范院校改革作为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同学校一起站在师范院校改革前端,不断为学校提出各种可行性建议。对于师范院校师资建设来说,也要有意识地吸引多领域的人才教师投入师范院校建设中。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的素养,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感染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及时增强个人的业务能力,掌握个人所教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加强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师范院校若想要发展,必须结合学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学校办学方式,融合自身以往的办学理念,推动师范院校更好发展。教育没有好坏之分,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只有在课堂中真正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能力,师范院校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只有不断完善师范院校办学系统,凸显师范院校综合性发展特征,才能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吸引优秀学子选择师范院校,不断为师范学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师范院校的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