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训练准备活动有效性提高途径探究

2021-11-21 15:09肖钛李先雄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1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肖钛 李先雄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2)

1 青少年体育训练准备活动的概念和相关生理作用原理分析

1.1 准备活动的概念分析

体育锻炼准备活动也称为体育锻炼导学活动,具体的活动内容往往与具体课程、具体体育锻炼项目内容相关,并对后续体育锻炼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辅助作用[1]。一般来说,体育教师会结合教学要求、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状况来安排相应的准备活动,往往具有综合性、互动性、交流性等特点。体育教师可结合不同运动特点,在准备活动阶段讲解各项运动的基础知识,引发青少年继续参与的兴趣,加强青少年对体育基础知识的认知,扩展相关的体育锻炼基础内容,并转化为对体育活动的继续参与。另外,在准备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依据青少年的具体表现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进而针对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建议,稳定青少年的心理情绪,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锻炼教育教学的准备工作。

1.2 生理作用分析

运动前进行准备活动可有效调动人体肌肉活力,促使神经系统、全身肌肉组织在开始正式的锻炼活动之前,获得有效的调节和调动,并加快人体体内的新陈代谢,促使运动热量得以有效循环、运动神经得以有效激活,进而提升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活力。从体育训练的人体温度状态分析,青少年参与体育训练活动的最佳温度为37.0℃~37.5℃,此时,青少年主要运动肌肉组织的温度普遍维持在37.5℃~38.5℃,此温度为青少年肌肉活动的最佳温度,也是确保青少年体育训练合理高效的最佳温度[2]。在此温度下,青少年肌肉组织弹性较好、恢复性较强,抗拉伸性表现良好,具有较低的组织滞后性,对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准备活动可有效调节体温,促使青少年体温达到最优水平,进而增强青少年肺活量,使心肌及其他肌肉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得到有效扩展,促使青少年血液循环加快,体温调节功能被有效激活,可为青少年后续体育训练活动提供更有效的生理活动条件[3]。

2 青少年体育训练准备活动中的问题分析

2.1 准备活动内容较为简单

在准备活动中,应依据具体体育教学内容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内容,并确保体育运动时长、内容、形式均满足青少年体育训练的一般要求。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依旧存在内容较为简单、形式化特点突出的问题。受限于青少年心智发展水平和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条件,很多体育教师在安排准备活动时,往往只要求青少年原地做热身运动,此类运动活动的内容一般为手脚关节调节活动、身体肌肉活性调动活动及身体协调性训练活动等。活动有效性与活动时间及内容相关,内容是否多次重复、运动时间是否足够是此类准备活动能否有效调解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关键。但现实是,准备活动的内容较为简单,运动时间也不充足,这与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相关。单一、简单的准备活动不利于青少年参与后续体育锻炼活动,对青少年生理状态的调节作用也聊胜于无。

2.2 准备活动的针对性有待商榷

准备活动具有阶段性特点,各个年级、年龄、季节或者学习阶段中都有体现,所以,准备活动应与训练的现实需求相适应。例如,在夏季,体育教师应安排静态体育训练准备活动,从而减轻环境温度对青少年身体运动状态的影响;而在冬季,体育教师应安排动态类体育训练准备活动,并提示学生合理搭配体育训练的服装,进而在冬季充分调动青少年体育训练的身体状态[4]。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体育训练活动与具体的训练要求并未有机结合,准备活动的针对性表现并不突出,夏季阳光暴晒之下踢足球、冬季寒冷环境中原地做运动等现象并不少见,这对青少年体育训练准备活动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这种“文不对题”的体育训练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体育训练过程。

3 青少年体育训练准备活动有效性提高措施分析

3.1 提高准备活动的针对性

首先,应针对不同季节体育训练的具体要求和特点,选择能有效调动青少年身体状态的体育活动内容,例如,在夏季,可在体育训练准备活动中,引导青少年原地进行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等[5]。在开展此类准备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示范作用,为学生示范规范的动作。例如,在压腿运动中,有弓步压腿以及侧压腿的动作,应对脚尖方向和站立姿势都要提要求。在冬季,教师应将跑步运动加入到青少年准备活动中,并采用先跑步、再原地热身的方式,将青少年的肌肉活性充分调动起来,促使青少年身体温度到达可有效进行后续体育活动的最佳温度。

其次,教师也应及时关注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为此,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应积极地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近期学习任务情况及学习和生活状态。在了解相关信息后,体育教师可依青少年的现实情况,选择体育训练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准备相应的准备活动。换言之,教师可利用准备活动舒缓青少年学习压力、减轻学习紧张感。在此期间,教师可依据学生室外活动的具体状态,合理设置准备活动的实际强度,进而在突出准备活动针对性的同时,起到提升体育训练准备活动质量在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兴奋度、优化青少年体育运动状态方面的作用。

3.2 增加准备活动的活动量

从增加青少年准备活动活动量的角度分析,教师应把握好准备活动的“度”,低于标准运动量,会导致青少年肌肉组织放松不到位、身体温度调节状态不合理,高于标准运动量,会增加青少年在准备活动中的疲惫感,导致青少年参与后续体育训练活动的体力下降,进而影响体育锻炼的整体效果。“标准运动量”其实并没有具体标准,如果从运动状态分析,“标准”可被定义为青少年微微出汗、身体微微发热,但由于学生的体质差异,何时到达此种状态并没有固定的运动时间标准,但从体育训练的一般性角度分析,准备活动的时长保持在5~15min即可,10min为最佳准备活动时长[6]。

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依据青少年实际运动状态适当增加准备活动的活动量。活动量可为单一运动的节拍循环次数,也可为运动形式种类,从前者角度分析,教师选择的运动应具有较好的可循环性,并确保学生在参与此类准备活动时,无需过度消耗体力。例如,教师可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一同完成拉伸大腿、小腿、背部等肌肉的运动动作,教师通过节奏把控,引导青少年规范且多次练习。例如,在拉伸小腿时,教师应在开展准备活动时,为学生示范标准动作:俯身,之后利用双臂和单腿支撑身体,另一条腿屈伸提前呈放松状态,将身体重心集中在支撑脚的脚尖处,此时,脚跟向后、向下用力,在感受到小腿后部肌肉组织呈拉紧状态后,保持10s,并重复此类动作3~5次,之后换腿再进行3~5次。此类体育训练准备活动的节奏一般较慢,但对学生身体肌肉组织状态的调度、学生身体协调性的激活具有较好的作用,并且活动量足够,可为青少年参与后续体育训练活动做好准备。

3.3 丰富体育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体育教师针对某类运动的准备活动要“深耕耘、广探究”,具有其内在的必要性。运动前准备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方法之一,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正式的运动中,更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例如,在跑步方面,教师应结合青少年体育运动的教学要求,广泛扩展跑步的内容和形式,可将跑步细化扩展为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以及后踢小腿跑。在篮球、足球等课上,教师可以设计有关的体育游戏作为热身,带动运动兴趣稍低的学生,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发展其运动能力。总之,教师在安排准备活动时,要将体育活动深度化、精细化,促使准备活动在活动内容上表现较好的整体性,在活动形式上表现较好的系统性。另外,教师在为学生做示范、与学生一同进行准备活动时,应仔细观察青少年的实际运动状态,对体育运动存在障碍,或因生理期等原因并不适合参与准备活动的学生,可安排其他热身运动,在确保此类学生生理状态不出问题的情况下,不能忽视强化此类学生的运动参与感,此种做法也可促使青少年正视生理期,消除生理期的运动恐惧感。

4 结语

该文首先分析了青少年体育训练准备活动的基础内涵,并结合其具体内涵进一步分析了体育训练准备活动对青少年生理状态的影响;其次,该文分析了在体育训练准备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结合青少年体育运动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生理、心理状态,合理选择具体的准备活动,并灵活变通体育训练的内容和形式,促使体育训练准备活动可切实发挥为后续运动提供生理状态支持的作用,进而从整体上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准备活动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