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迪琦 上海市竞技体育管理中心
手球项目是结合篮球、足球、排球特点,并且对抗性很强的一种接触性运动,在手球比赛过程中要求运动员进行身体上的直接对抗,并伴随着推、拉、抱等激烈动作,因此极易造成手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1]。虽然近年来,我国手球水平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与亚洲其他强国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短。但目前我国各级省市的手球运动队对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象和恢复措施缺少足够重视。我国相当多的手球运动员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不同的运动性损伤,这不仅影响了手球运动员进行正常训练和比赛,而且缩短甚至结束了手球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也严重阻碍了我国手球整体运动水平的提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近二十年的国内期刊进行整理和分析,并结合手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对我国手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综述,能为我国手球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改进训练方法,预防和减少我国手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为提高我国手球运动队训练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学者邱卓钢在研究中选取了30名国家队高水平女子手球运动员作为被试,对运动员运动的损伤产生部位与损伤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水平女子手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部位多为膝踝关节、肩关节和手指关节等部位,其中下肢部位损伤发生率为38.76%、脚踝部位损伤发生率为25.64%、上肢部位损伤发生率为21.53%[3]。
学者娄海波和张泉在研究中选取了49名江苏省男子手球队优秀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近五年因训练和比赛所发生的运动损伤数据进行采集,并做了统计学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子手球运动损伤部位最主要为踝关节、膝关节、肩关节和手指关节,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3.8%、15.8%、12.9%和10.0%[4]。
学者陈家贵在研究中对218名高水平手球运动员的损伤发生部位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手球运动员下肢部位的运动损伤在所有损伤部位中损伤率最高,占总比的60.19%;其次是躯干部位的损伤,占总比的18.12%;然后依次是上肢部位损伤和头面部损伤,分别占到总比的12.30%和9.39%[5]。
学者马冀平在研究中选取了128名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对其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部位常常出现在踝关节、膝关节和腰部三个部位,分别占总比的 45.8%、21.6% 和 16.7%。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从不同性别和不同运动水平,对我国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其中与女子手球运动员相比,对男子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相对较少,也可以看出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较好,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也更多。从整体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手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部位常常出现在膝关节部位、踝关节部位、肩关节部位、腰部等,其中占比例较大的是膝关节部位、踝关节部位。
1.手球项目的特点
由于对抗中身体重心要降低,膝关节受力负荷便会加大。手球项目的射门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落地、支撑四个技术环节组成,在落地时由于身体失去重心,也经常引发膝关节部位损伤和腰部损伤;在手球传接球时,也容易出现肩部损伤和手指部位损伤。同时手球规则中还允许有合理冲撞与阻挡,这也是构成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重要部分,如手球比赛对运动员犯规次数没有限制、在手球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采用“有利”犯规动作等竞赛规定。
2.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训练或比赛前,运动员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其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优秀手球运动员对一般性准备活动不够重视,工作肌肉群缺乏活动和伸展,在训练和比赛中这些肌肉群没有达到专门技术动作所需,必定会增加训练中受伤的概率。
3.技术动作不完善
学者姚鸿思在研究中对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 12 项成因进行了调查,技术动作存在问题、自我保护能力差、身体协调性差是导致我国手球运动员产生运动损伤的三个重要的动作技术因素。
4.运动负荷不合理
超量负荷训练往往会导致运动员机能状态处于低落状态,这种低落状态使运动员机体形成许多微细的损伤,若长此以往的形成微细损伤不仅影响运动员的机体状态和运动能力,而且影响运动员形成正确的动作,错误动作下更容易引发运动员产生损伤。学者李志敢在其研究中指出,手球运动员的训练年限越长,其慢性损伤的出现率越高。由此可见,手球运动员长期的超重负荷训练是形成其恶性循环损伤的重要原因。
5.心理或生理状态不良
学者李莉其研究中指出,女子手球运动员在女性排卵期间容易产生前十字韧带受伤,且女性排卵期间发生的损伤概率远远大于其他时间段。这可能是由于女性排卵期间体内的雌激素含量达到最高值阶段,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在这一时期也会受到影响,随着体内雌激素含量的升高,运动员膝关节周围的肌肉收缩能力变差。但手球训练和比赛中的大部分动作力量都需要膝关节十字韧带代偿,因而女子运动员在排卵期间的十字韧带易产生运动损伤。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们从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角度,对国内手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成因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内容多集中在手球项目的特点、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完善、运动负荷不合理、心理和生理状态等几个方面。由上述文献资料可见,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负荷不合理、心理或生理状态不良这三个损伤成因是属于非技术性因素,这些成因主要因运动员训练过程安排的不合理而造成,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需加强对手球运动员损伤前的预防措施和损伤后的康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手球运动员损伤的产生,从而提高手球运动员的技能水平,使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1.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
作为一类直接对抗性项目,手球要求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必须合理、规范,才能进行直接的身体激烈对抗,这既是手球运动的比赛规则要求,也是降低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应及时发现并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促使其形成正确动作,从而降低和减少运其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
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手球教练员首先要充分了解准备活动的作用,同时能使运动员也意识到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手球运动员的准备活动内容应该需要从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等实际情况出发,并根据运动员的赛前状态和气候等多方面因素作出相应的调整,准备活动最好从上而下的顺序进行身体各关节活动。
3.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运动负荷超量也是引起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一项重要原因,教练员平时要重视对运动员运动负荷量的把控和调整。在安排手球运动员运动负荷时需要考虑运动员的年龄、训练水平、身体机能状况等实际因素,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更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要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训练模式,采用定期进行改变体位的交叉训练,不仅能够让运动员身体不同肌群和部位得到休息,而且能够减少局部负担过重导致的劳损。
4.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人体的运动要通过肌肉所产生的收缩力带动肢体位移,因此人体关节附近的肌肉和肌腱是促使关节稳定的动力性因素,也是预防运动员关节韧带损伤的首要防线。手球运动员具备强劲而有力的肌肉,不仅可以保证运动员关节的稳定性,而且减少并防止其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也是手球运动员完成动作所必要的身体素质。一般可以采用负重训练,加大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练习。
5.调整心理状态
在整个手球比赛过程中,面对即将到来的激烈对抗,运动员容易产生心里紧张等心理问题,教练员要运用各种积极的方法和手段来消除运动员的紧张心理,调动和增加运动员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日常的手球对抗训练中,教练员可以适当加大训练强度,帮助运动员正视自己的运动能力,正确看待自己的运动水平,从而树立和增强其自信心。
综上所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做好充足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调整生理和心理状态都是手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减少损伤的有效手段。手球项目教练员应当加强对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和对运动员基础技术训练,使运动员掌握正确合理而有效的训练方法。
学者周春阳对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防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果:郑氏按摩手法对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治疗优良率可以达96.23%,这期间的平均疗程需要4到5天,且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学者吕青对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进行诊断和治疗,他认为采取以下两种物理治疗方法:一是姿态纠正治疗,二是手法治疗,可以缓解和强化手球运动员因运动损伤所引起的疼痛和弱势肌肉,且能积极预防运动员出现再次运动损伤。
学者李吉如对广东省手球项目运动员各种部位损伤后的等速肌力康复效果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分析手球运动员等速康复前后两次测试的相对峰力矩(PT/BW)数据,可以看出运动员各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增长明显,训练前后的相对峰力矩(PT/BW)差异存在显著性,尤其是对运动员的肩关节部位的康复效果最为明显。
1.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有: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腰部等。
2.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是由手球项目的特点、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完善、运动负荷不合理、心理或生理状态不良等方面原因造成。
3.手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预防可以从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调整心理状态五个方面进行。
4.目前有关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康复的研究较少,今后可以将其作为运动损伤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