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政府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2021-11-21 09:36由亚卫广东诚安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1年29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人员政府

由亚卫 广东诚安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引言

大数据审计已成为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政府审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利用新兴的大数据技术,结合传统审计知识而形成的新型交叉学科大数据统计,可以在实现跨部门、系统、领域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审计结果质量的提升,规避审计风险,是未来审计行业发展的一种全新趋势。

一、审计模式的变革

(一)传统审计的固有局限性

(1)各级政府审计机构需要独立建立自己分局的审计系统,这会产生高额的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政府各级审计机关相对独立,沟通交流较少且资源难以共享,这让有限的审计力量面对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也严重制约了审计报告的质量,无法实现政府在最初进行审计时,希望以审计全覆盖的形式,实现监督全覆盖。此外,沟通渠道有限,产生的重复检查也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3)政府审计虽然同属于审计工作,却有细微差别。政府审计部门得出审计报告后,可以根据审计结果作出审计处理决定,这种审计处理决定既可以向行政机关下达,也可以面对国有企事业单位,但在实践中将处理决定落在实处存在较大阻碍,直接导致审计结果运用受限,政府审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国家治理监督和改善功能。

(二)大数据审计的必然性

不同于过去的政府审计工作,目前政府审计在做好传统审计工作,实现全部门覆盖的同时,更需要对于各类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并利用审计的方法进行分析,而其中部分审计对象现行财务操作系统中数据的取得和存储,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对批量数据的要求,应实现全体数据收集的全覆盖,真正实现大数据审计。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提出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指出,面对全新的经济形势,需要在实现对于全部政府部门覆盖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对于审计的力度、方式、效率作出改变,在实现对于各项增益性政策措施进行落实的前提下,对资金、资产、资源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升级,确保政府部门有序运行。此外,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以及审计长多次提出,科技强审的重要性,科技强审是促进审计工作进步的关键所在。2021年6月,“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继续提出了加强科技强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在审计过程中,各级部门要加强对于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升审计监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规范审计工作的行为,积极开发新技术在审计工作上的应用。这些都将提升政府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并且为政府审计工作指明未来发展方向,让审计工作发展更具体更高效。

二、大数据审计的优势与劣势

(一)大数据审计的优势

1.效率更高

数据分析人员采集大数据后,利用数据代码完整性SQL查询语言,快速进行大数据汇总、筛选、分析大数据审计,形成一些问题疑点,政府审计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审计时间,政府审计人员利用这些疑点去检查被审计单位或延伸至其他问题,提高了审计效率。

2.针对性更强

数据分析人员采集的大数据具有确定性,导致数据分析的结果目的性比较强,通过对来自财政、税务、工商多个平台的数据汇总对碰,使政府审计人员更好的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增强了审计针对性,更明确了审计成果。

3.审计覆盖率更广

大数据审计的审计覆盖率更广,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下面的二级、三级机构众多,比如教育系统里面的学校、建筑集团下面的基建、路桥等单位众多,对于这些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审计,所需要的审计力量不容小视。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落在了大数据升级上,覆盖率上涨、时间缩短、成本降低都是大数据审计带来的益处。同时,数据来源不断丰富让大数据审计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上涨,可靠性的上升又反作用于大数据审计,最终让整个大数据审计技术逐步进步。最终,经营者可以实现对经营方法的改进,审计人员的传统审计思维也被逐步改变,并利用全新的审计思维去审视过往经验。

(二)大数据审计的劣势

1.数据接口问题未统一

从技术角度而言,利用大数据进行审计需要相应的审计机构具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只有对于相应数据接口进行统一,才能确保所有的审计人员能够统一行动,不会因为人为因素产生信息偏差,并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但就现有技术来说,现行的数据接口技术无法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一般来说,需要经过一定的周期,才能确保数据库内的信息做到一次全面的更新,这就会导致审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等。

2.数据更新频率低

目前情况下,并非所有的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全部接入政府构建的审计数据中,在有些财政审计中,有的涉及基建项目多且杂的预算单位的基建账并未到政府构建的审计数据中,在审计部门对审计数据进行采集时,遗漏了一大部分相关的信息。例如在对向低保户发放补贴时,有可能因为低保户的信息未能及时更新。从而导致低保户去世时,公安部门的系统并没有联合到殡葬系统及时的进行同步,从而导致低保户已去世,人员冒领低保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地方审计机关和相关部门没有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导致数据无法有效及时更新。目前审计单位根据政府政策以及相应的宏观调控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政策跟踪审计,该审计的监督作用保障了宏观政策的有效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的是财务信息,同时也需要被审计单位的执行业务信息资料。而这些业务信息资料是没有及时汇总到数据分析人员的库中的,或是资料不完整,大数据审计受到了范围的制约,或是汇成错误的信息,形成审计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三、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一)搭建政府协同审计大数据平台

为深入贯彻“审计全覆盖”指导思想以及“大审计”格局观,建立政府、审计机关与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参与的大数据网络支撑平台,为政府审计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依托网络平台,统一政府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端口,使双方的数据实时采集、储存和共享标准化,打破审计机关内部层级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网络互通和资源共享的交叉审计。

(二)加强审计分析工具的功能开发与应用

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理论研讨和实务交流,结合审计的实践经验,合作完成领导干部离任后自然资源等政府审计项目课题研究,从而提高审计成果质量。

(三)加强审计技术的创新

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纵向与横向单位产生的数据进行对比,构建趋势走向,来预测与判断问题所在。政府审计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通过Python3和TensorFlow、NumPy等支撑库建立模型训练对应SegNet网络,利用深度学习成果同时对审计案例进行自动识别后,输出各个数据化结果,辅助政府审计人员快速了解审计项目进展总体情况,为进一步延伸核实明确方向和思路,显著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四)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

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相应的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对自身专业知识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特别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相关知识体系,充分吸收审计培训资料、试审经验,积极借鉴信息熵理论,快速锁定审计疑点,发现政府审计案件线索,并定期进行技能提高培训,审计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让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这种案例研讨交流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抵抗意识。对于政府审计人员来说,拥有对于数据的利用能力,是大数据审计实现的关键。而对数据的进一步应用能力,将会对于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善于利用工作人员,在做好财务数据审计的同时,做好合规性等多项工作。面对此类问题,提高政府审计的作用以及质量和工作效率,可以构建数据分析团队,以专家领导公开遴选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构建强有力的大数据审计队伍。突出重点,在面对重大审计项目和重要数据面前,可以进行关联分析,特别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三跨数据的综合分析对比。同时坚持吸收,借鉴以及自我创新的结合、不断拓展分析审计的思路。保障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工作有效开展,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五)构建大数据政府审计策略体系

政府审计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全面梳理审计风险类别,完善风险管理策略。发现问题或者出具报告并不是审计工作的初衷所在。审计的目的是让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就此来说,审计工作的进行,必须要以有效的配套措施加以辅助,并在第一时间对于相应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切实实现问题的解决。对于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应当建立起后续跟踪体系机制,通过后续跟踪让审计报告所督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克服现实中审计报告出具后,问题迟迟无法解决现象。政府审计工作不同于其他审计工作,因为被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就导致了审计工作,虽然可以在正常工作有序运行方面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在后续的整改方面所能展现出来的效果就差强人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把相应的大数据融入政府审计模式,能够将当中就能在整体上,对于审计工作进行把握,确保审计工作的方向与重心,同时又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让信息更加透明,让决策更加先进。让审计工作实现数据透明信息共享,确保审计工作可以确保政治性、公共性与人民性。

四、大数据审计的发展需进一步关注的地方

(1)如果想要提升大数据审计的准确性,离不开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撑,这个过程中,缺乏既有规则的约束,就很容易造成不可控的恶劣影响。因此,在构建大数据审计前,应当建立严密的数据管理体系,对财务数据的加密和密钥管理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既有规则的严格遵守,是确保保密的最有效手段。

(2)由于国内对于大数据技术使用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业务数据以及生成业务数据的过程或者数据的采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政府部门向其审计单位要求公开数据时,被审计单位以保密为由,常常遭受到拒绝。有的部门还有专门文件对此设置“门槛”,形成了“数据孤岛”,审计单位对这些现象也无能为力。

(3)大数据审计对政府审计人员及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现在的已在审计岗位上的政府审计人员需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学习,审计思维是目前政府审计人员的习惯所形成的,目前审计思维较为传统对于计算机审计的使用参与意识不强。有些计算机的技能运用不强,对于相应的凭证进行查阅的过程中,人选择效率不高的传统手工方式进行开展,对于计算机使用的意识并不强。

其次,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会计人才的全新培养路径。主要包括培养应用型教师团队、开放互动教学与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三方面。还是传统的培养模式,还是传统的审计人才,部分未向智能审计、大数据审计转型。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会计人才的全新培养支持包括资金支持与人力支持,两者缺一不可。资金支持是学校建立大数据会计系统的基础,只有建立了该系统才能为学员实战服务,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人力支持是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企业培养大数据新型会计人才的途径。在当前人力资源匮乏的当下,我国如果想要实现大数据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普及,就必须在培养传统审计人才的过程中,将大数据知识融入传统教育模式,开设相应课程用以过渡。

最后,目前相应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距离大数据审计所要求的门槛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单位在进行大数据审计的过程中,对于涉及大数据的部分由相应计算机人才负责,而设计审计的部分则由相应的审计人员负责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专业知识相互分离,并不利于大数据审计的发展。仅通过两种人才之间的交流,很难实现不同群体,对于大数据审计的诉求,而且沟通的有效性也是影响大数据审计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所在。大数据在审计语境下,如果可以合理利用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就能第一时间找到审计的方向与重点。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对于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初步核查,将会大幅减少审计人员的机械性工作,让有限的时间与审计力量可以应用在真正存在风险的地方与领域。就此来说,对于大数据审计来说,既掌握计算机知识又掌握审计专业知识的交叉型符合人才,对于大数据审计的发展弥足珍贵。

结语

新形势必然引导新的变革,大数据时代已到来,随之而来的风险愈加多样化,如何进一步完善大数据平台和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将成为政府审计风险应对策略中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人员政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