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 杰
“在新冠疫情防控上,疫苗是一剂有效的创新药!”
在10月23日召开的2021第五届中国创新药论坛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疫苗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因为它涉及的人群更广,政策性更强,科学性要求更高,而且要有肯定的安全性,才能在全体人群中广泛使用。
当前还在持续的疫情让药品研发的重要性得以凸显,而疫情期间如何保障新药研发和审批进程,以及针对新冠的创新药研发,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热议的话题。
疫情期间,我国创新药临床申请获批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137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4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5.3%。
在政策层面上,我国创新药产业已然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创新药物、疫苗、医疗器械等快速审评审批机制,加快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促进临床急需新药和医疗器械的上市速度。
这一点,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创新药审批的数量上也可见一斑。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7月至今年9月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上市药品达35个。
“对于创新药审批时间长上市慢的问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前几年就启动了一项加快审批流程的改革,而流程落地之时正好遇到了新冠疫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主任孔繁圃表示,随着改革措施的实施,一大批临床急需的药品和创新药获批上市,审批流程从另一个维度上也成为药物创新的激励手段。
这种增长不仅仅体现在创新药申请的数量上,也体现在创新药的成果研究上。
“去年全年24期《中国新药杂志》共发表论文454篇,而这是从1300余篇收稿中精选出来的。”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新药杂志》执行主编石晟怡表示,为了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新冠病毒药物研发,《中国新药杂志》策划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究专栏”仅在2020年4月到2021年1月间,就刊登了11篇抗新冠病毒药物研究的文章,积极助力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进程。
疫苗接种是防控疫情蔓延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已有24个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涵盖了5条技术路线,已经有4个疫苗附条件批准上市了,是全球数量最多的国家。
王华庆表示,就目前国内新冠疫情的态势而言,是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坏消息是疫情还在反复;好消息是在凶悍的德尔塔变异病毒攻击之下,并没有出现更高的疫情高峰。“这里面除了非疫苗防控措施以外,疫苗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不过王华庆坦言,仅靠疫苗实现群体免疫来终止疫情流行,或者是消灭病毒不太可能实现,尤其是在动物身上已经发现了病毒的情况之下。“消灭新冠病毒主要的目标就是把发病率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那么必须满足在动物当中不能广泛的流行,尤其是野生动物;病源无法形成潜伏感染和持续的感染;病例表现出来的比较典型易于发现,三个缺一不可。”
孔繁圃也认为,虽然疫苗的保护效果非常好,但也会有突破性病例,要根本解决还是需要有创新药。“目前,我们药品规划拥有了小分子抗病毒药、综合抗体药物和抗炎类的药物等3条路线,已经有31个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部分已经进入了三期临床试验。”
除了生物和化学的创新药外,中药也在抗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药监部门根据中医药的特点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特地批的“三药三方”目前均已获批上市。
多位行业专家认为,目前来看,除了广泛开展疫苗接种之外,新冠疫情终结还需要药品研发者、生产者共同努力,早日研发出更有针对性的创新药物。
不过,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礼和表示,目前创新药领域的研发热情值得肯定,但不能“内卷”,不论是在创新药还是抗疫新药的研发上,应该避免在同一个轨道上同质化的研究和开发,浪费有限的精力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