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薇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随着学校、企业与政府的三方深度合作培养,越来越多的行业对口人才输出到对应企业。学校加大力度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落实相应政策,企业积极配合项目贯彻并实时传递行业一手变化合力塑造对口人才,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指导三方共同管理并深化制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将赋予冠名班更多的潜能与发展动力,更好培养专业对口型酒店管理人才。
随着职业教育的逐渐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或举办职业教育的育人活动项目,形成1+1大于2的校企优势,在共建的模式下共育人才,促进“工匠精神”的深化与延续。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冠名班的模式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尤其是高职校技能性人才培养的趋势。其设立主要是对接企业定向培养适应性人才,在冠名班设置课程时,企业可以提出自身的需求和目标,学校将其整合融入实际课程中,由企业导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展完成,将学校的教学目标与企业的运营理念相结合,在为学生创设真实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对应的技能人才,而学校也可以为企业定向输出资源,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计划,共同管理,并推进企业文化的宣传。本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走访实地、面访访问、问卷收集等形式,对“苏州凯悦酒店冠名班”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与建议[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校企合作规定,通过学校、企业与政府三方合作培养对口型专业人才的制度深化。2016年,关于职业学校、教师、企业的相关规定界定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企业、职业学校教师等主体的权责,这对推进校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突出了地方企业的主体地位,也明确了教师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调动职业院校、企业和教师等进行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可以看出校企合作的大方向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一定指向性作用,而这方面制度建设也愈加清晰与详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巩固前期理论,另一方面还帮助了德育与职业生涯的规划,使得学生真正明白行业领域的动向变化,可以做到动态适应与基础调整,为今后踏入真正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在冠名班成立之初,主要考量周边地区的酒店,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对比后,本着利于专业建设与学生对口供应的原则,选择了苏州凯悦酒店进行合作冠名,而凯悦冠名班是也苏州凯悦酒店践行产教融合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凯悦酒店与学校推荐统一选拔,20—30人为一个单元教学班级,实行统一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企业冠名,实行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为主的模式,实践与理论的时间比例为6∶4,以凯悦酒店的需求为培养目标,学校明确了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在实际工作内容与行业流程的基础上的,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即以部门工作内容与过程为指导,在执行与学习的过程中遵循了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获取资讯,计划实施内容,着手实施到检查和后期评估的六步法则。最终做到以行业与学校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过程中达到学会专业性理论的同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冠名班的目的是培养企业需要的对口型人才,而苏州凯悦冠名班的深度合作会结合企业岗位的特点和需求,在冠名班的教学中突出企业的岗位需求,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2]。
凯悦酒店冠名班的教师一部分来源于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组教师,他们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及技能基础;另一部分来源于酒店的一线工作与管理人员,他们熟知行业的动向及基本服务标准。两者都具备一定的酒店专业功底和学习能力,同时也重视挂名班教师的“引进来”工程,遴选出凯悦酒店的专业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参与到班级的教学管理和项目运营过程中去。最终在让学生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增加了对行业标准的认知,掌握了进入专业领域之前应具备的大部分技能。同时还对高职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引导作用,使学生对于人生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技能的培养,专业的进步,品质的提升,最终受益的将是学生,学生在苏州凯悦酒店这样一个国际五星级的平台中接受双向的学习和磨炼,专业素养和素质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和提升。由于凯悦酒店冠名班的学生筛选较为严格,其对应的师资也来源于学校的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或留学经验;同时,酒店会从各个不同的一线部门挑选优良师资进入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与学校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导性。这有利于解决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冠名班从品牌历史到咖啡制作到调酒品鉴,在前期的课程中渗透了极强的实践性材料,在校内也可以达到和企业几近相同的真实情景,弥补了一般院校存在的实训条件不足、项目不全、实训基地有限的问题,企业力量补足了学校实景教学的短板,也有助于共建师资,学习行业新标准与新动向,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真的环境中熏陶和反复练习,将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
凯悦酒店冠名班学生到酒店进行参观、实践的具体内容由学校和苏州凯悦酒店共同商定,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酒店的实际运营情况,感受工作环境并理解酒店品牌文化,对酒店的工作节奏有一定的概念,为今后进入企业奠定了基础。学校提出的课程内容结构是基于实际工作内容的六步导向法,即以部门工作内容与过程为指导,在执行与学习的过程中遵循了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获取资讯,计划实施内容,着手实施到检查和后期评估。最终做到以行业与学校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使学生在综合性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达到学会专业性理论学习的同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专业能力。不仅如此,还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背景与标准,更快地融入企业并接受企业文化。“凯悦冠名班”作为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的桥梁,催化了企业优秀文化的内化,尤其通过组织学生走访企业参观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与待客之道,使得学生在过程中积累经验,收获经营理念[3]。
在苏州凯悦酒店冠名班的实践之处,发现在企业课程的实际授课过程中,校企双方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交流较少,合作仅限于课程的贯彻与实地的参观,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方面,前期学校没有深入调研凯悦酒店的岗位需求,相应的,企业也没有把文化、岗位需求、课程进度等带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造成了前期的冠名班开展欠模式化,失去了起初的宗旨和培养目标。校企在践行冠名班之初,缺乏了一定的利益驱动因素,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看,企业确实需要与高校的合作从而快速获取专业对口型人才,但参与校企合作又不可避免涉及了利益分配问题,所以现阶段的冠名班欠缺深度与持久能力,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仅仅停留在了单纯的课程改革与人才筛选方面,没有将人才共育共享的理念融入校企合作的价值链中。同时,在筛选企业的过程中,资金和人力资源匮乏的中小型企业实际参与能力不足,也没有能力持续的贯彻校企冠名班的人才培养理念。而政府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进行人才共育的举措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参与冠名班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从冠名班前期开展的情况来看,校企合作冠名企业的授课领域主要集中在餐饮类,包含了凯悦酒店品牌模式的介绍,发展历程与后期的咖啡制作,调酒品鉴等,但缺乏对其他领域或部门的认知与推广,学生对于企业的实际运营模式了解较少。而苏州凯悦冠名班的诞生旨在培养专业酒店类技能人才,在质量的控制与培养上,要充分认识冠名班的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地联合企业告知培养的进度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也应该深入了解企业运营岗位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应以就业为导向,努力融合各类相关课程,调整培养方案,用优秀的人才回报企业也再次吸引企业[4]。
各地政府及教育部门都已经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尤其对于高职校而言,技能性人才培养必须引入实际企业的加入,而对于政府而言,积极扶持的政策与鼓励倡导的态度在校企合作之初就会起到积极的带领作用。只有校企在政策的融合下,学校筛选合作企业时才能更好地解决企业赞助经费的问题,而将重点放在专业企业人才的培养上去。但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应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冠名班有相应的约束,在保证企业积极性的同时,设置政策性的考评标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更应该融合相应鼓励性校企合作政策,将重点放在校企合作政策的梳理与贯彻上,如何落实和真正的融合落地才是重中之重。不仅如此,各教育部门也应积极响应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要求,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要鼓励培养劳动性工匠精神,知识树人,技能育人的社会氛围,鼓励高职校专业学生走上技能成就人生之路。
2014年相关部门在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又明确了产教融合过程中教师应担有的责任与课堂实践的主导性,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融合了企业的加持,把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扩展到了行业教师中去。随后,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为高职体系内的教师实践指明了方向。在之后的校企融合育人中,各地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并逐步落实,增设了更多鼓励性政策,加大了对于高职校企育人的投入与专项经费的划拨[5]。
根据行业建设发展的需求,校企合作的相关行业应制定关于对口人才的相关政策,包括职业道德与知识技能方面的,同时应配合院校开展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与课程开发并制定相应标准与考核依据。对传统的校企合作冠名班而言,相关企业不愿深度合作的一大原因是担忧人才培养完成后步入岗位前的流失,故而不愿花时间与精力合作。
与企业相对应的另一方主导力量是高校,只有高校主导,企业配合的模式下才能更好搭建出冠名班的共育结果。所以高校必须提升合作主导力,加强为对口企业培养对口人才的服务意识,深度融合冠名班的专业共建初衷。从高校角度而言,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第一着手点,以人为本的教育大计,主导在学校,重点在师资,人才培养,对口输出,主要靠专业教师的过程性培养,尤其冠名班,专业教师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要努力培养双师型的专业教师,组织教师经常下企业锻炼,了解一线的岗位运营与行业动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行业运作,同时,学校也应在冠名班的模式下积极主动引进企业导师,指导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来学校与学生、教师共同进行交流,资源共享,互助成长,也促进学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6]。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大方向政策的把控,酒店行业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初衷的贯彻,学校主导教育大计的共谋,三方合力下才能真正开展并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克服领域受限及深度欠缺的固有问题,并最终达到以行业与学校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过程中达到学会专业性理论学习的同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专业能力,从而共建师资、共育学生和行业文化根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