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歌唱以及鉴赏教学的方法及应用

2021-11-20 23:32纪金誉
红豆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解决策略

【摘要】在小学开设音乐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感知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欣赏课程当中,教师应着力培育学生的艺术情操和素养。本次论文围绕着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课程展开了论述,探索了如何在小学音乐的欣赏课程当中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建议首先做到巧妙的使用游戏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音乐欣赏课程的效率,其次也建议构建更加氛围和谐的欣赏课程,使得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插上艺术的翅膀。

【关键词】小学音乐现状;歌唱教学;解决策略

欣赏课程是小学音乐课堂当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独特感知和审美情操的关键步骤,在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同时,歌唱教学也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歌曲的掌握能力,还陶冶了其情操。新课标对学生歌曲演唱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唱方式。在演唱姿势、气息运用和情感表达等歌唱技巧方面加以训练,使其达到更高的歌唱水平。

一、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歌唱练习重视不够,把音乐课学习定义为“可有可无”。由于音乐学科没作业,无分数,不影响升学,所以很多学生把音乐课当成一节“娱乐课”或者“放松课”,唱成什么样都无所谓。而学生对音乐课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歌唱练习的效果。因此,如何让学生主动将注意力持续集中在歌唱练习中,成为每位音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教师对歌唱练习重视不够,把教学目标定义为“能唱下来就行”。歌唱练习是小学音乐课堂有效学习歌曲的主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歌唱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不注重练习学生的发声,不重视让学生完整地去聆听、体验歌曲,一味延续传统的听唱教学模式,教师唱一句,学生照葫芦画瓢跟唱一句,或者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自学成歌”,而不去进行歌曲分析以及基础的歌唱练习。先不说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这种简单追求旋律,而不考虑歌曲的情感及内容,忽略歌唱的方法和状态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消耗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与歌唱相互作用的策略探析

(一)构建氛围和谐的欣赏课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利用音乐当中的歌词故事背景讲解以及伴奏声乐带的播放,一下子将学生们拉入到了音乐曲目的情境当中,还原了作者所创设的音乐情境和环境,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和共情感持续增强,这是当前对于小学音乐教师的普遍性要求。想象力之所以弥足珍贵,就在于想象力并不受到外部条件的束缚和约束缚,而想要在小学音乐的鉴赏课堂当中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的话,教师就需要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理想的翅膀。为他们的想象力腾飞,提供更加宽松的课堂氛围和课堂环境,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提升,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改革影响之下,教师需要采取多多鼓励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切实想法,并鼓励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同一音乐曲目欣赏以后的不同想法诉说,不论学生说出怎样的话语,无论学生提出了怎样的意见,教师都需要提出鼓励性的话语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愉悦起来,也减少教师对于学生的控制以及学生对于书本的盲目依赖。

(二)学会“发声”很重要。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他们未曾经历变声期的嗓子相对稚嫩,需要我们用心呵护。而正确的发声练习不但可以有效保护学生嗓子,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展音域,更好地把握高低音的位置,产生共鸣。发声练习的方法有很多,在课堂上我们应用较多,且相对有效的有如下几种。1.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气息控制。在发声练习中,歌唱姿势分为站姿和坐姿两种,一站一坐都讲究打开肩膀,保持背脊的直立,双腿分开约30度,双脚与肩同宽,整个人成一种“站如松坐如钟”的姿态。正确的歌唱姿势有利于我们拥有清晰饱满的发音,在此姿势的基础下,教师再去引导学生收紧腹部,有意识地引导气息下沉,把整个身体作为共鸣工具,才能发出质地淳厚的声音。

2.以线条或手势动作来引导学生呼吸的变化。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粗细长短不一的线条,或者用手掌时快时慢做出打开和收拢的动作,同时引导学生跟随黑板上线条的走向,或者教师手势动作的变化,轻轻发出“si”的声音来进行声音与气息的调控。这种发音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气息的调控能力,更能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强弱变化的趋勢,提高学生专注力及学习积极性。

(三)正确的聆听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聆听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通过聆听激发学习兴趣,熟悉歌曲旋律,丰富情感体验,更好地去感受与理解音乐。1.多听:熟能生巧,取长补短。歌曲的种类有很多,不同语言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听一首歌和听一百首歌的收获不同,一首歌听一遍和听一百遍的收获也不同。多听可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与掌握歌曲,避免闭门造车。2.会听:听得专注、听得敏锐。在进行歌曲聆听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听,有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音乐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歌曲中的结构要素,以及歌曲情感,在与歌曲中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的前提下,感受音乐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家长以及学校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将很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音乐教育是学生在进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音乐的学习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这需要音乐教师及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感受导快乐,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多加练习,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能力以及自身的音乐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坎.立德树人如何融入小学音乐歌唱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58.

[2]王莉娜.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北方音乐,2020(02):146+150.

作者简介:纪金誉,东辽县凌云乡中心小学校,女,汉族,吉林省辽源市人,1982.01.出生,大学本科,教师,一级,学科:小学音乐。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解决策略
让学生快乐歌唱
聆听,让生命如花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