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慧 任伟
【摘要】学生的生命安全事关家庭幸福、校园平安、社会稳定。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学生日常安全常识、自护自救知识、应急避险技能,珍爱生命规避风险的意识,来源于社会的引导关注、学校的日常教育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县域应构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体系。
【关键词】分层落实;生命教育;安全教育
县域部门制度建设层面。健全学校安全防控管理行业、科室、学校“三级制度”。构建职责明晰、层级分明、协调互动的安全管理体系。行业管理上,出台了《学校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一把手主体责任、分管领导一岗双责、安全工作“一票否决”的工作制度,夯实安全责任,发挥政府网站、媒体的力量,营造安全宣传氛围。部门管理上,实行教育部门班子包片、股室包点、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的“四包”责任体系,与学校、教师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织密责任网格。学校管理上,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制度,加强学校安全防控研判,落实信息报送制度,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安全管理30个工作流程、40项岗位安全职责、27项管理制度、5个安全责任书范本、18项校内外安全工作预案及处理措施的六部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县域学校安全防控层面。实施安全教育课程化、常态化、专业化“三化教育”。安全教育课程化。全县中小学校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运用渗透式教育,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课堂中、课程中,免费发放《安全教材》,配备生命安全课教研员和专兼职教师,做到生命安全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运用临汾安全教育平台,两周开展一节生命安全课,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溺水、地震、欺凌、危化品、交通事故等安全教育,提升师生防范意识。专题教育常态化。结合“全国安全教育日”“4.15国家安全日”“5.12防震减灾日”“11.9消防安全日”“12.2交通安全日”等时间节点,联合职能部门开展“平安护学”“安全守护”“一带一盔·安全常在”等专题教育,提高师生安全素养。应急演练专业化。在参加全县应急综合演练的同时,各学校成立了应急工作机构,修订完善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将“一月一主题”应急疏散演练纳入学校安全常规,定期邀请消防、地震等部门开展踩踏、地震、暴恐、火灾、防拐骗、防欺凌、校园伤害等演练,提高师生自救自护和应急避险能力。
县域家校共建共育层面。五方面落实家校共育,强化家长的安全责任,一是隐患排查。学校坚持安全隐患“日排查、周汇总、月上报”的排查制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求做到“五个落实”,同时及时将校园、周边设施及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家长,如,上下学路上的施工场所、交通安全等可能存在的隐患等;二是运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把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等告知每一位学生家长,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教育引导家长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安全教育。如,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生活中,正确使用电器;离家前,检查水电、煤气;空闲时,引导孩子正确逃生等。三是根据季节变化、学生年龄特点,寒暑假、节假日,印发以安全为主题的《致全县中小学生(幼儿)家长一封信》《告家长书》、安全教育宣传单,网络平安寒暑假专项作业等,要求家长加强周日、节假日和寒暑期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四是通过家访、班级微信、美篇、学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一周一安全温馨提示”,提醒家长强化避免孩子意外事故的安全意识和监管责任意识。五是关注特异体质学生。加强对留守、残疾、各类疾病等特异体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与特异体质学生监护人签订校外监管责任书。
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着力构建县域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家校联系的长效保障机制,推进生命与安全教育,让师生及家长形成生命与安全意识,让“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成为常态,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H-1635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小慧,1986.02,女,漢族,山西洪洞,中教一级,研究生,山西省蒲县城关小学,中小学教育。
任伟,1984.12,男,汉族,山西大同,中教一级,本科,山西省蒲县古县中心校,中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