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2021-11-20 08:13何石莺
红豆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文言文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何石莺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并且以社会环境为载体,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历史传承离不开文字的记载,所以传统文化能够合理地渗入高中语文教学,从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

引言:我国历史文化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文人墨客创造了无数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琴曲小说等等,可以说流传到今天并被我们所熟知的都是传统文化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华部分,这对于我国学生的文化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一)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较差。在如今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由于不具备扎实的文言基础,理解古诗文的能力普遍较差,这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只有借助多本工具书和大量的参考资料才能理解古诗文,而并未将古诗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语言结构等内容内化为自身储备,一方面又表现为学生由于文本理解的偏差,很难走进文本理解其文化意义,理解古代社会的风尚和古代文人的心态。

(二)教师忽视利用传统文化熏陶学生情感。高中语文教师虽然在思想上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依旧沿用“讲解字词—翻译文意—划分层次—归纳主旨”的模式,致使文本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最终以零散的形式呈现,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接受能力极不相称,因此教学效果很难尽如人意。总之,缺少心灵共鸣的教学难以抵近学生的心灵,遑论其他形式的拓展与创新。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资源,突显传统文化元素。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首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古人创作时遣词造句、架构文章的方式,还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精简的语言和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意象,抑或是文章中所传递出的仁人志士的壮志豪情和精神美德,都值得教师在课堂上一一剖析和讲解。这种提炼传统文化元素的方式,既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在《陈情表》中,李密将自己对祖母的深情厚意和拳拳孝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便可将以李密为代表的古人的忠诚与孝道作为讲解重点。教师首先指出本文表述的两个中心,即“忠”和“孝”,奠定授课基调,明确教学目标;其次,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摘取其中表现李密供养祖母的真情切意和因不能出仕为官而感慨惋惜的句子;最后,教师可以学生提炼出的有关“忠”和“孝”的句子为依据,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就李密辞官奉养祖母的行为展开讨论,进而总结“忠”和“孝”的真正内涵,在李密的恳切言辞中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閱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能够完全自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为学生推荐更多的国学经典,让其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熟读原著,之后在课堂上设置相关专题,组织学生共同对国学经典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教师可为学生推荐《大学》《中庸》《道德经》《政论》等经典书籍和《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诗经》等诗词总集,不必要求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将这些书目全部读完,教师可依据自身阅读经验选取其中的经典篇目或诗词,初步丰富和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其能够穿透文字,观照作品的思想内蕴。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教师便可在班级内以专题形式组织文学交流活动,既可要求学生就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组织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和其对时代反映层次的不同。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将传统文化知识积淀为自身学习语文、认识世界的底蕴。

(三)情境教育,深化学生理解。我们在进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课时,由于课文篇幅长,教师往往讲完其中的知识点基本上就该下课了,学生也没有时间思考文章之外的东西,导致学习不够深入,无法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与精华所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引导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时,首先构想出一个真实的情景,然后通过自身对于文章的把握,对于雪景的描述,仔细体会毛主席的豪迈的革命情怀,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毛主席为什么作这首词,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体会在革命年代,毛主席作这首词所面临的革命形势,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领略文章的整体那种革命豪迈意境,在引导学生对于诗词用典的了解,理解文章运用帝王豪杰做典故的用意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扩充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在进行屈原的《离骚》一课教学时,教学的目的其一在于掌握文章主旨以及各个知识点,其二就是文章表达的爱国情怀,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情景联想,首先从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以及屈原的人生经历开始,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楚国当时形式的历史概况,再将其中的人物进行丰满,楚王是什么样的形象,屈原是什么样的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通过情景更好的理解《离骚》的含义。再谈《离骚》本身的文化价值,它属于《楚辞》的代表作品,而《楚辞》又是《诗经》的其中一部分,浪漫主义的先河,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与文学价值十分丰富,并且《离骚》里的诗句优美,情感美好,充分寄托了诗人的美好愿望,这一手法在后世经常被应用,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法理解学习这篇诗歌的内涵精神就是非常好的办法,能够让学生带入屈原的角色理解性学习,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

结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方法,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学修养,提升语文课程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晶.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古诗文学习研究[J].格言(校园版),2021(03):46-47.

[2]汪益淬.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J].家长,2021(03):123-124.

猜你喜欢
文言文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会背与会默写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文言文阅读练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