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逻辑与趋势:党内政治生活研究

2021-11-20 23:08廖冲绪张曦
邓小平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知识图谱全面从严治党

廖冲绪 张曦

〔摘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亦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运用知识图谱呈现党内政治生活研究内容,便于全面而客观地解读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逻辑与趋势。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活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逻辑主线中型构了政治文化、政治生活要素规范、政治生态三大热点研究主题;另一方面,研究重心从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转变,体现出党内政治生活研究思路从“重点突破”向“系统推进”的转变。现代化背景下党内政治生活研究正在从关注“治标”向关注“治本”转变。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党内政治生活研究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期,要求研究者时刻关注转型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变化,聚焦国家宏观体制改革的发展定位,准确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演变逻辑,进一步丰富理论体系、拓展研究视角,展开全方位、动态化研究。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热点主题;演变逻辑;知识图谱;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1)03-0105-16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内政治生活政策话语演变研究”(2020JDR0299)

〔作者〕廖冲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成都610072

张曦,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1756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实底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內政治生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明确强调:“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系统梳理和探讨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关键议题、演变逻辑,全面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研究前沿和趋势,不仅是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建设及其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但目前学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理论演绎与历史经验分析,鲜有学者从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维度系统探讨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热点与变迁逻辑。基于此,本文以中国知网(简称CNKI)收录的1949~2020年间的1341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文献作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及可视化研究方法,对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主要动向、热点主题、时区分布、突变进程、薄弱环节、前沿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绘制出1949〜2020年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知识图谱,全景式展现党内政治生活研究时空动态演化历程,识别研究热点,预测未来研究趋势,以便为党内政治生活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与实践推进提供基础性参考。

一、研究数据来源与主要方法

本文选取CNKI为数据资源库进行检索,检索主题词为;“政治生活”;时间限定为:1949〜2020;文献类型为:期刊;检索条件为:精确;检索时间是2020年12月31日。人工精确筛选剔除英文文献、会议综述等不相关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1341篇,并从CNKI数据中下载了 RefWorks的计量分析的题录数据,通过CiteSpace软件对该数据加以转码和文档拆分处理,最终得到的题录数据包括作者、标题、关键词、摘要等内容,用于计量分析使用。

二、1949〜2020年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热点聚焦

本文在共现网络基础上绘制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以可视化挖掘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热点主题。以高频关键词为关键节点绘制出的知识图谱最能反映高频关键词的共现情况及热度分布,它代表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理解各热点主题之间的转换关系需要对高频关键词共现情况进行整体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热点解析,以探寻该领域知识结构的变化与研究热点。

(一)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

词频分析的目的在于提取最能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的频次分布,是对文章主旨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也是探究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最主要方式之一。高频关键词代表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主要动向与热点主题(见表1)。

表1中的这些关键词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对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主要动向与趋势。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六中全会等关键词从宏观层面反映了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基本时代背景;党内监督、党的建设、理想信念、党内民主等关键词从中观层面反映了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主要视角;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交心通气会等关键词则从微观层面反映学界对基层党内政治生活的关注。

关键词的最小树聚类分析可以更为直观地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热点主题分布概况。在对下载的样本期刊数据导入后,运行CiteSpaceV软件,将相关文献数据按特定格式录入,设置年度切片为1年,选取“关键词”为节点类型,阙值取前50,选择最小生成树算法来绘制共现图谱,并生成对应的信息(见图1)。

图1全景式展示了1949〜2020年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热点全貌。如图所示,聚类图谱间连线紧密复杂,整个聚类图谱以“党内政治生活"节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各节点间相互关联,形成了不同的研究主题。具体而言,可将相关研究主题归纳为理想信念、党内民主、党内政治生活主体、选人用人、组织生活、党内关系、政治文化、关键少数、政治生态、风险预警与指标评价、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这11大类。同时,进一步将这11类主题系统归纳为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政治生活要素规范、政治生活与政治生态三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关于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的研究。主要共现关键词有: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原则性、思想体系等。二是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要素规范的研究。主要共现关键词有:党员干部、党组织、党内民主.组织生活、政治纪律、党内法规等。三是关于政治生活与政治生态的研究。主要共现关键词有:政治生态、党员领导干部、交换(经济)等。

(一)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通过对1341篇文献的研究主题梳理发现,国内学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研究主题和文献多集中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十八大之前的相关研究主题较少、内容较为零散和碎片化,研究内容也不成体系。就研究内容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政治生活研究主要围绕政治文化、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三个层面展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政治生活研究聚焦于意识形态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政治生活研究基于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规范性文件,侧重对党内政治生活要素的规范研究;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紧扣时代发展,从系统视角凸显政治生态对推进政治生活建设的时代意义。这契合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建设,并着力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内在逻辑。本文结合高频关键词与相关文献,从这三个层面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研究主题进行归纳梳理。

1.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灵魂”:政治文化视角的党内政治生活研究

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贯穿于党的政治实践的各个方面,并对党的政治实践具有深远影响。学界主要从政治文化的概念出发,主要对价值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进行了探讨。

第一,价值文化层面强化党德建设。发挥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制度而言,都是节约制度运行成本、维护制度稳定有序的有效方式。党德建设是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价值诉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从加强党德建设着力,以加强无产阶级政党价值观建设为引领。在新时期,党德的有机整体蕴含着独特的价值灵魂、价值宗旨、价值路线、价值基础和价值底線。因此,党德建设内在地构成了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的价值之维。

第二,精神文化层面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定共同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扎实的思想根基,才能极大地提升党的凝聚力。因此,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铸造党内政治生活成色的精神之基。

第三,行为文化层面弘扬优秀政治文化。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行为文化在私域与公域规范着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在私域中,政治文化为个体政治行为提供理性支持, 为政治行为的评判和选择提供内在价值依据。在公域中,以廉洁教育为核心涵养党员政治素养,以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来引导党员树立廉洁价值观,以完善制度来促使党员自觉遵守廉洁规范,以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来涵养党员廉洁正直的品质。因此,优秀政治文化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内在的价值取向和外在行为实践的文化基因。

第四,制度文化层面增强制度权威。制度文化的培育要以提高党的制度权威为根本目的,增强党员对制度的敬畏感,提升各级党组织依规治党的意识。坚持制度治党,要把依法治党和以德治党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切实做到认真学习、严格执行、自觉维护制度,推动形成讲原则、讲程序、按章办事、按规用权的良好风尚,形成制度自觉、行动自觉。因此,强化党的制度意识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密码。

2.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核心”:注意力视角的党内政治生活研究

学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具体内容研究主要从主体、客体、内容、规范、环境等诸要素切入,这也契合新修订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逻辑主线。具体而言,注意力视角的党内政治生活研究主要聚焦于党内民主、组织建设、制度保障三个层面。

第一,重点聚焦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民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仅要靠民主的方法,而且要依靠民主的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也要注重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是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党内民主监督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以及党内集体决策为重要标志,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与发展的。总之,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政治基础。

第二,深入探讨组织建设。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学界主要从思想和制度层面探讨如何推动组织建设。在思想建设上,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保证组织生活的思想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在制度建设上,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制度保证。“三会一课”、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是保证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关键。对组织建设的充分探讨,表明了组织建设需要思想、制度两手抓,党的组织生活既要经受思想斗争的淬炼也要重视制度的基础性作用,进而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组织保障。

第三,比较分析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保障。国内最早文献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公布视为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在制度建设上,学者们重点对《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即“1980年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即“2016年准则”)进行了比较性研究。“1980年准则”从12个方面高度概括和总结了历史上处理党内关系和整顿党风的经验,提出了当时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对于解决党的建设中各项重要问题具有指导意义。“2016年准则”从12个方面勾勒了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内在逻辑,在基础、目标、规范、载体、运行保障等方面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基本指引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建设,充分认识到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目的":政治生态优化视角的党内政治生活研究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目的在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改善执政系统及外部环境。国内学界主要从关键少数、选人用人、政商关系、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第一,以“关键少数”研究为重点,探讨“一把手”权力制约监督规范。“关键少数”是政治生态之“源”,因此抓好“关键少数”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不仅掌握着重要权力,承担着重要责任,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示范作用,才能激发起上行下效的整体效应,这表明作为党内政治生活主体中的“关键少数”对党内政治生态的优劣发挥着直接性甚至关键性作用,政治生态的治理必须用“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营造清廉从政环境也需要“关键少数”充分发挥以上率下作用。

第二,以选人用人的研究为基础,探讨干部选拔“入口关”。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之“基”。选好、用好干部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组织保障。在选人环节上,我国选举制度具有民主性、阶级性和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健全干部制度,以保障人民对干部的选举、监督和罢免的权利。在用人环节上,要端正用人导向,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公道正派选人用人。新时代对干部的考核机制应当更加注重定性和定量结合。更加注重治标与治本结合。对选人用人的研究说明了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抓好选人用人关键环节、端正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治本之策。

第三,以政商关系的研究为重点,探讨政治环境的营造与稳定基础。政商关系是政治生态之“壤”,良性互动的政商关系也是严肃政治生活的防火墙和助推器。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要正确看待商品交换原则与政治生活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互损而不是互补。働商品交换原则的侵入,往往通过某些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照顾人情面子,拿党的原则做交易'回对政商关系的深入剖析表明政治生活研究不仅关注内部执政活动,也兼顾外部执政环境的维护,良性的政商关系能够优化党的执政环境,全面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第四,以政治生态评价研究为抓手,探讨政治生活的优化维度。评价机制是衡量政治生态之“果”,也是助推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之维。考评机制着眼于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提升,事前预警与事后控制是党内政治生活考核评价的必备环节。事前风险预警的要义在于结合党内政治生活中的显性、隐性和潜在问题,发现风险点、创设防控点,维护党内政治生活的固有属性^事后考核评价的核心指标是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内容、规范和环境四大要素的考察,即对评价机制研究的探讨表明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建设从“有形”到“有效”的转变。事前预警和事后控制的协同推进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双护航”,也是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实效性的关键。

三、1949?2020年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演变逻辑

时区视图从时间维度展现知识演进的过程,反映某一研究主题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热点分布情况。在CiteSpace中,选择Time-zone,以五年为时间切片,运行软件可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对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高频关键词的时区图(见图2)。

在时区图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突变词分析(见图3)来整体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演变逻辑。以样本文献中的关键词为分析对象,以突变年份、突变率为核心指标,借助时间序列中突变点识别方法检测出关键词突变发生的年份,可知,在该年份下发生突变的关键词便是突变关键词。突变率(burst值)越高,意味着关键词涉及的研究议题被提及或论述的热度越高。基于时区图和突变词的分析,可以更为准确地梳理并分析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演变逻辑。

在对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突变词进行汇总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演变逻辑进行系统梳理,并在相应时间节点进行归纳总结,学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研究主要经历了“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逻辑转换。

(一)1949-1978年:思想建党贯穿党内政治生活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实现了由革命到建设的转变。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思想建设来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政治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战略举措。从研究内容来看,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建设主要包括思想改造以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教育以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思想领导以巩固党组织的领导权等方面。

第一,思想改造: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性的政治组织,为确保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统一,必须注重阶级性教育,即用坚强的党性去克服小资产阶级的散漫性和狂热性。由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改造党,这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出发点。我们的阶段性目标是造就“六有”政治局面,而受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交换经济的影响,防止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原则侵入政治生成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和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关于权力是广大劳动群众给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为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等重要指示,是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作风的腐蚀、同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原则的侵入进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时期党的思想准备不足和理论基础薄弱,以教育改造、思想斗争为主的思想改造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中起到了显著效果。

第二,思想教育: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发展党内民主,要充分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或斗争达到团结的目的。1950年党内开展整风运动,全党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广泛开展自我教育。思想教育为主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群众中的派性问题,防止过激批评造成党内生活不和谐。同时对犯错误的同志实行惩前悬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着重思想教育而不轻易采取纪律处分。这一时期“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党的团结的利益高于一切”成为党的建设新命题,“思想教育”能够实现全党思想意识的高度统一。

第三,思想领导:夯实党组织领导权。1957年后,因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反右扩大化、工作上的“浮夸风”等使党内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组织的领导权受到严重破坏和削弱。党内政治生活涉及党组织、党员,党组织包括领导机关和基层党组织,除了对党员的教育和监督以外,党组织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引领与参与,这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障。毛泽东十分倚重党组织的领导功能,而加强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加强思想上的领导。党内组织生活要坚持正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正确的领导方式来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进行#这一时期党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通过加强思想建设来增强党的观念,提高党性修养,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1978〜2012年:制度治党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制度治党来推进执政权威构建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战略举措。从研究内容来看,政治生活的制度建设经历了“制度成文化”推进民主执政、“制度定型化”推进科学执政、“制度体系化”推进依法执政的演进轨迹。

第一,“制度成文化”推进民主执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制度恢复了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重申了以民主集中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实现了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从政治领导阶层来说,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增长意味着民主施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施政、依法办事、依法行为。“民主施政”执政理念的推进也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新思路,即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仅要靠民主的方法,而且要依靠民主的政治制度。这一时期,制度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推动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一系列党规党法、制度规章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推动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

第二,“制度定型化”推进科学执政。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期,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民主执政”转向“科学执政”,制度建设由“成文化”向“定型化”发展。党的制度建设经历了党的十三大首次使用“制度建设”概念到1990年提出“党内生活制度化"重大命题的话语转变。从制度设计来看,需要考虑经济体制、商品经济对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进程的影响。商品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在范围、性质、内涵、运行等方面分属完全不同的系统,以党性原则为根本的制度构建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选择。这一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基本成型,党的科学执政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三,“制度体系化”推进依法执政。全面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建设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从三大建设发展为五大建设,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成为党内治理体系建设的骨架。这一阶段党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党内政治生活法规制度的设计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根据其结构性因素和发生机理来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法规制度,并着力编密扎紧制度的笼子,构筑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同样也要坚持政治制度创新,创造全新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保证法治权威,真正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生活的支持。如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重视党内民主建设,相继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0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2006年)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1年)等构成了较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党内民主监督、党员权利保护、基层民主建设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一阶段,党内政治生活向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迈出新步伐。

(三)2012年至今: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的系统建设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党内政治生活入手加强管党治党力度,明确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党建方略,将“建”与“治”结合、“建党”与“治党”统一,以建促治,实现党由全面执政向执政常态化、科学化转变。从研究内容看,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两个党建领域,二者互动融合作为具体的党建方略,通過“软约束”与“硬规则”的结合、系统化与制度化的结合、严格自律与严肃他律的结合、治标与治本的结合等方式,全面、系统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中兼顾“软约束”与“硬规则”。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目标,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论断彰显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丰富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从思想建党层面来看,理想信念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指引作用,它具有很强的引导性,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因此思想建党需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追求为核心,通过思想教育强化党员的政治觉悟,以形成内在的软约束。从制度治党层面来看,制度治党更加侧重于治理的规则和规范,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用刚性的强制手段规范其行为,形成外在的硬约束。这一时期,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互融合、刚柔并济,由内到外、由外到内地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中注重“系统化”和“制度化”。从严治党向全面从严治党的转变,体现管党治党的全面性、系统性,需要各项建设协调推进,才能稳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以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的思想建设,以制度的建立健全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以党内法规的系统完善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要求.諸这一时期,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的系统化和制度化建设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力点和落脚点。

第三,严格自律与严肃他律相结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九大的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话语转变,映射出干部选拔任用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从严治权、从严治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目标。构建制度他律与思想自律并重的从严治权机制,需要在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扎紧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上同时发力、同向并进成思想建党更多依靠说服教育等方式来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觉悟,发挥自律作用;制度治党则更多采取强制手段规范党员的行为,发挥他律作用。这一时期,思想自律和制度他律相结合是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举措,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突破口。

第四,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标本兼治”“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到党的十九大“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话语转变,这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成功经验以标本兼治的理念生成了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工具。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执政党建设的双翼,也是党长期执政情况下党的建设的必然选择。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教化作用,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党内塑造廉政文化和责任文化,构筑党员领导干部“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构建“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体系。这一时期,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与制度防线,标志着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由单一化的“治标”向系统化的“标本兼治”转变。

四、研究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

(一)研究现状分析

从对现有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来看,学界主要以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为逻辑主线,从历史—现实维度、路径—选择维度、实践—效果维度对党内政治生活展开论述。从热点聚焦上剖析关键词最小树聚类图谱分析来看,学界围绕不同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不同主题,从政治文化、党内民主、组织生活、制度建设、关键少数、选人用人、政商关系、评价机制、政治生态等方面展开研究。从研究的演变逻辑看,结合时区图和突变词分析,学界以历史演变为逻辑线,系统梳理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演变发展脉络,分别彰显了思想建党为主导、制度治党为方向、全面从严治党为方略的研究逻辑演变路径。然而,通过综合的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内政治生活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理论研究不深。当前学界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开展,存在重政策解读、轻学理研究的现象。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阐释相对较少,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根据各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论述及政策文本进行解读;另一方面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缺乏系统的总结、思考与概括,一些研究成果停留在点到为止,不够系统深入。

第二,研究视角单一。学界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历史的回顾与梳理,大多局限于某一时期、某次重要会议或某一重要领导人思想的研究,如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二大、陈云等,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的历史叙述。而在微观层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性研究还不够,如延安时期正确的党内政治生活实践与“文化大革命”时期前后党内政治生活原则背离的比较分析。对相关主题的研究也呈分散化、条块化,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思考,不能深刻把握不同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

第三,研究内容失衡。学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研究主题主要停留在宏观历史层面的内容回顾以及中央政策文本内容的解读,缺乏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活相关内容研究。尤其是对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的特点、模式、经验、规律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匮乏,使得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相关研究内容呈现重宏观整体研究、轻微观专题探讨的特征。

第四,研究动态性不够。学界在研究取向上多是对某一主题的静态解读,致使某一主题集中分布于某个时间点,呈现断裂式、分割式的研究状态。如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进入党内政治生活,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集中于改革开放前后几年的时间节点,缺乏历史的、动态的考察,相关主题研究不连贯。同时,学界虽然对“1980年准则”和“2016年准则”已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但仍停留在静态解读层面,未能结合历史背景挖掘其深刻意蕴。

(二)研究趋势展望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我们认为系统深入地研究党内政治生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丰富理论体系研究,从政策解读转向学理话语体系构建。对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及文件的政策解读成熟后,理论研究应该转向更高层次,形成自身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科学性与系统性。注重科学性,就是在理论研究上把握客观规律,总结和梳理历史经验并以此为依据来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注重系统性,就是多学科、多角度去透视研究主题,把握事物的内在与外在联系,形成系统思维。政治生活理论能为党内政治生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但也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理论及党的建设理论的相关论述,这些理论的关联性研究能丰富党内政治生活的学理研究。

第二,拓展研究视角,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全面、多维度研究。只有全面梳理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脉络,系统地提炼、归纳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才能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实践。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历史转折点的经验总结,从横向和纵向上进行对比研究,重点关注“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七千人大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四大和党的十八大等关键时间节点s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横向上把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同国外政党建设作比较;在纵向上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比较,尤其是加强改革开放条件下不同历史阶段的比较研究,在比较和借鉴中汲取管党、治党的政治智慧。

第三,注重研究的全面性与精准性,将“突出重点内容”与“着眼精细”相结合。“突出重点内容”就是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即重视思想学说历史经验和优化路径的研究,尤其要加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建设实践和理论发展的研究。“著眼精细”就是加大对基层党内政治生活的特点、模式、经验、规律的实证与案例研究,真正彰显研究的全面性与立体性。

第四,强化动态研究,从历史动态发展的角度研究党内政治生活。一方面,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研究应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要系统全面总结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基本经验,也要深入分析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解决之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对党内政治生活开展专题化研究,在主题研究中加入时间维度,如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的12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开展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对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形成历史经验总结,以时间为脉络来搭建各研究主题的逻辑线,能更加深入、系统地把握其对于党内政治生活的作用和价值。

(责任编辑 肖雪莲)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生活知识图谱全面从严治党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党的逻辑必然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三个维度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