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21-11-20 11:18吕春阳
邓小平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风建设作风建设实事求是

〔摘要〕党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优势,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恢复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堅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貪污腐败,必须以强有力的思想教育为前提,以完善的法制为后盾,全面加强党风建设。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党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即必须持之以恒抓党风建设,坚持教育、制度和监督三者的有机统一,落实好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关键词〕邓小平:党风建设;作风建设;从严治党;实事求是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1)03-0011-10

〔作者〕吕春阳,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80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并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重要政治优势,是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针对“文化大革命"对党的建设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改革开放初期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邓小平清醒地看到了整顿党的作风和纯洁党组织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结合时代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风建设的精辟论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形成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为新时期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当前全党上下坚持不懈反对“四风”问题,努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背景下,加强对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

邓小平十分重视党风建设,反复强调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见早在1962年他就指出:“坚持党的优良的传统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党是一个执政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党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担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拨乱反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任务。邓小平在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

只有党风好,才能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全党的智慧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强调:“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不正之风也在侵蚀着党的肌体,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加强党风建设,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正如邓小平所说:“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正是看到了这种风险的存在,他不断强调要把党风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强调“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

加强党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邓小平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党风直接关系着社风、民风,党风好才能社风正、民风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一举一动都是全社会的表率。党员在各行各业都起到模范和表率作用,将对全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因此,“只有搞好党风,才能转变社会风气,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要把这些好的传统作风认真地恢复起来,发扬起来”

优良的党风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拥有强大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这也是党千锤百炼愈加壮大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初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等腐朽思想有所抬头,对此邓小平不断强调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一)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邓小平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针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内、党外仍然普遍存在的思想僵化状况,他深刻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关键就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革命战争年代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如此。邓小平严厉批评了那种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抛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根本观点,照抄照搬理论的“党八股”做法,强调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当'收发室',简单地照抄照转”。

(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历来重视贯彻和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改革开放中,他时刻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的主体,努力恢复和发扬我们党长期树立的群众路线,细心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就强调:“我们今后制定具体政策和解决问题,在强调集中统一的时候,更应该运用毛泽东同志提倡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的现象,他着重指出:“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

(三)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健全党内生活、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方式。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一传统和作风受到严重破坏,党内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批评存在着抵触情绪,对批评的同志动不动“扣帽子”“打棍子”。针对这一现象,邓小平强调:“要通过整党,使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能经常开展。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高低,都要能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同时他也要求党内开展同志式的、善意的批评,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讲究批评方式,对待错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有所区别,恰如其分。对此邓小平自己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多次对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说:“在‘文化大革命’前,工作搞对的有我的份,搞错的也有我的份,不能把那时候的失误都归于毛主席。”他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党树立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榜样,使党的这一优良作风得到很好的恢复和发扬,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作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胸怀。

(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们党长期坚持和发扬的重要思想观点和作风,是保证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法宝。邓小平认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了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的思想枷锁,必须恢复和发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在他看来,我们党只有长期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富裕、国家强盛。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党树立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的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也是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中极具特色的内容。

三、“现在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

端正党风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消灭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风不正的问题,这也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根本遵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实行,一些干部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图享乐、铺张浪费以及腐化堕落等情况,邓小平敏锐地注意到这些问题,强调要坚决反对党内出现的这些不良作风。

(一)反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就是弄虚作假,不讲效果,文山会海,贪图虚名,目的就是应付上级检查和追求自身的利益。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谱言并不很多。”形式主义屡禁不止,根源就在于官僚主义。因为官僚主义不深入群众,不调查研究,不联系实际,这就为形式主义的大行其道提供了土壤,反过来形式主义那种大讲排场、装腔作势又是官僚主义所需要的。可以说,官僚主义滋生了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了官僚主义。

邓小平历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早在1956年他在党的八大上就明确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这种错误在我们党内也不是比前几年减少而是比前几年增加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更是深刻地认识到官僚主义现象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他说:“党内确实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义常常以‘党的领导气’‘党的指示’、‘党的利益’、‘党的纪律’的面貌出现,这是真正的管、卡、压。”因此,他对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作出严厉批评,强调要搞四个现代化,非克服官僚主义这个祸害不可。

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必须要从群众立场出发,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向这些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的现象进行经常的斗争”,“贯彻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也必须是一个长时期的斗争”。邓小平大力提倡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没有准备、空发议论的会议。他反复告诫:“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此外,还要立足于制度层面来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他强调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1982年9月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提出“反对官僚主义。”在随后的整党运动中,又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来抓。

(二)坚决清除党内存在的特权思想和贪污腐败现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行改革开放,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论来发展我们的经济。与此同时,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腐朽思想也传到国内,造成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生活作风腐化堕落。邓小平告诫全党:“这股风来得很猛”,“现在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加上长期以来的封建残余思想影响,一些干部特权意识仍然存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危害更大。邓小平主张对一些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坚决制止和打击。

针对在改革开放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的现象,他指出:“要雷厉风行地抓,要公布于众,要按照法律办事。该受惩罚的,不管是谁,一律受惩罚。”建贪污腐败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如果只是靠运动式的做法去反对腐败,往往会出现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的状况,因此反腐必须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抓。邓小平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他多次强调反腐败是一项长期性、反复性的工作,要从全局上来认识这个工作,要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他告诫全党,清除腐败现象不是“一阵风”,而是“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要把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的活动持之以恒干下去。他说:“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改革过程之中。”这是邓小平加强新时期党风建设的主要抓手。

四、“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

加强党风建设,必须坚持教育和法制并重,要在思想道德上教育党员干部,用法制手段规范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时期,面对党风建设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做法。

(一)加强党风建设必须以强有力的思想教育为前提

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根本所在,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必然要求。一些干部风气不正,甚至是腐化堕落,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根源就在于思想上出了问题。培养党员领导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端正党风、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有效途径。

为了加强党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邓小平认为必须从三个方面加强思想教育。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理想。作风问题的实质就是理想信念问题,理想信念坚定是判断好党员、好干部的第一标准。理想信念坚定,才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和先进性也就无从谈起。二是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邓小平高度重视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强调不论是大中小学的学生还是工人、战士,都要从入学、入厂、入伍开始学习和服从纪律和法律法规。他指出:“在党政机关、军队、企业、学校和全体人民中,都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对一切无纪律、无政府、违反法制的现象,都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否则我们就决不能建设社会主义,也决不能实现现代化”。三是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艰苦奋斗也不能丢、不能忘。只有坚持这个传统,“提倡艰苦创业精神”,才能够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邓小平指出:“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

(一)加强党风建设必须以完善的法制为后盾

教育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党风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党风建设的基础。但光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以完善的法制为后盾,将权力关进笼子、扎紧篱笆,才能从制度层面保证党风建设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邓小平指出:“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他深刻认识到,制度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是否变质的问题,强调要发挥法制在克服特权、反对腐败中的作用。只有用法制来规范党风,用制度来管权、管事、管人,才能形成防止特权现象、贪污腐败的有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进而带动社会风气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变。

针对改革开放初期党内法规制度不完善的情况,邓小平指出:“对各级干部的职权范围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同时,他还强调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发挥先锋作用,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各项制度和规定。“实行《关于高级干部生话待遇的若干规定》会带来很多好处,……这个规定一经中央和国务院下达,就要当作法律一样,坚决执行,通也要执行,不通也要执行。”他提出要制定一系列完备的法律和健全的制度,真正做到“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在他的督促下,党内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例如,党的十二大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1982年),修改了总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制度,重申民主集中制原则;党中央陆续制定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1979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980年)、《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1988年)等党内法规。此外,邓小平还特别重视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强调要将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结合起来。党的相关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我们党的党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零容忍的态度反对“四风”,坚持不懈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党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必须持之以恒抓党风建设,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推进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使得全党的精神面貌和作风状况焕然一新。但是,党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邓小平多次强调,党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反复性的工作,要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抓党风和社会风气,没有十年的努力不行”。

当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仍然摆在党的面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党风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习近平指出:“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么多年,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因此,纠正“四风”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抓党风建设,“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发扬钉子精神,坚持斩草除根、除恶务尽的原则,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二)坚持教育、制度和监督三者的有机统一,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教育、制度、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推进党风建设关键在于将理想信念教育、规章制度建设以及党内党外监督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三者都要抓、三者都要硬的观点。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来教育干部,用制度的笼子来约束干部,用完善的监督机制来真正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局面。邓小平提出:“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在推进党风建设的过程中,他强调发挥教育、制度、监督三者的作用,要求三种方式相互配合,这对我们现阶段的党风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运用理想信念教育、规章制度建设和健全监督机制这三把利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和监督防线。关于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一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他指出:“‘四风’问题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出现动摇所致”,“必须毫不放松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点亮党员、干部心中的明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关于制度和监督机制建设,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不断夺取党风建设和反腐斗争的胜利,共同促进党风建设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

(三)坚持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聯系,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不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邓小平始终强调要扎根于人民群众,把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党风建设的根本性措施来抓。习近平也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要用群众路线来反对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党风建设的标杆和尺度,“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推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和转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以优良党风凝聚起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力量。

综上所述,邓小平的党风建设思想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其所提出来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不仅是他个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责任编辑 付国英)

猜你喜欢
党风建设作风建设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从朱德家风看当代党风建设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破立之道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纪检监察部门的条件及发挥有效作用论述
十八大以来党风建设亮点、成效及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