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2021-11-20 11:18王小静
邓小平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邓小平在主持西南工作期间,围绕官兵和党员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和作风问题,领导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畏难怕苦、居功自傲等思想,进行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针对轻视农村工作、不愿意到农村去的倾向,进行党的工碧重心转移的教育;针对不重视统战工作的关口主义做法,开展统一战线政策与策略的教育;针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现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发扬党的优良作风;钟对腐朽堕落和贪污浪费问题,开展“三反”运动,保持“两个务必”。这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西南革命与建设事业,其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1)03—0021-08

〔作者〕王小静,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北武汉430065

自1949年7月18日率领二野进军西南至1952年7月下旬调京工作,邓小平在领导广大官兵和党员干部解放西南、建设西南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武器, 针对广大官兵和党员干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针对官兵中存在的畏难怕苦、居功自傲等思想,进行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

1949年7月,党中央从解放全中国的大局出发,命令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二野进军西南完成解放大西南的艰巨任务。在取得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重大胜利,过上了城市优越生活之后,二野中的部分官兵和党员干部开始出现畏难怕苦.居功自傲等思想,不愿意继续革命和进军西南。他们认为

“西南偏僻、山多、路远、地瘠民贫,太苦”,甚至出现逃跑现象。少数干部,甚至个别高级干部觉得“二野特别苦和特别出了力”,提出了过高的待遇要求。比如,在南京接管工作中,有些部门不请示、不报告就自行处理和补充物资;一些干部在乘坐火车时不遵照铁路规章制度,蛮横要求特殊照顾。暴露出无政府、无组织、无纪律倾向。邓小平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情况,采取了积极的应对举措。

针对官兵中存在的不愿意到西南去的倾向,邓小平一方面从军事、政治和后勤运输等方面,加强进军的实际组织工作;另一方面对广大官兵开展进军西南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充分认清进军西南的目的和重要意义。1949年7月18口,二野发出进军西南的指示'要求按照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战士的次序,对相关情况进行宣传和说明,如进军的目的、区域;进军对解放西南七千万人民的重要意义。对西南的地理、交通、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情况等,作出详细的介绍。经过动员和教育,官兵中“极大多数的已经认识进军西南的重要意义,并感到将迅速完成最后进军及解放全中国而表示愉快和荣誉。……对进军西南已经造成跃跃欲试的状态”。

针对干部中存在的功臣思想、要待遇、“叫苦”等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在接管城市过程中出现的无政府、无纪律的问题,在领导二野进军动员的同时,邓小平还在全军开展了一场加强国家观念,爱护国家财产,反对叫苦及功臣思想,反对本位主义的斗争和教育活动。他号召二野干部以三野、四野为榜样,学习他们艰苦朴素、遵纪守法、顾全大局和团结友爱的优良作风。他要求对城市接管中出现的无政府、无纪律的思想进行严格检查,各部门应造具接管物资的详细清单,移交军管会和华东局接收,坚决反对自私自利、本位主义等思想行为。经过教育和斗争,二野党员干部和广大指战员“爱护人民祖国财产,实行节约、反对贪污浪费的观念都有很大的提高”。

针对部队中骄傲懒惰、麻痹懈怠的情况,邓小平以突发严重事件为契机开展教育。1949年9月,二野发生了第11军在实弹射击时伤26人的严重事件。邓小平抓住时机对官兵开展教育,他深刻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一些干部政治责任心薄弱,群众观念、爱兵思想不强;思想上麻痹大意,存在严重的游击习气;平时训练教育不够深入,缺少对弹药性能、各种武器的深入研究等。他进一步指出,这反映出部队在胜利之后出现了严重的骄傲懒惰问题,因此“各部队应即以这一事实特别是在指挥员中深入进行教育,并联系其他方面问题来惊起全军猛醒”。

二、针对广大干部轻视农村工作、不愿意到农村去的倾向,进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教育

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曾就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以及城乡工作关系问题作过论述,指出今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而且特别说明了南方地区在执行这一政策时的特殊性。他说:“在南方各地,人民解放军将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然而,在执行党的政策时,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在进军西南、解放西南的过程中,需要大批干部到农村去开展政权建设和土地改革工作。这既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需要,又是解决城市困难和广大官兵吃饭问题的需要。然而,一部分干部对这次工作出现了认识问题,他们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甚至轻视农村工作。对此,邓小平站在打破帝国主义封锁、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高度对广大干部进行思想教育。1949年8月,他先后在二野、三野团级以上干部扩大会议、西南服務团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明确指出,在接管南京、上海后出现了物价上涨的严重困难,一方面要迅速争取全国的解放,另一方面要解决好城乡关系问题,即在接管城市告一段落后,把工作重点迅速转到农村,通过土改改善农村状况,进而支援城市。

同年10月27日,邓小平又在《工作重心转移的三个步骤》中指出,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应采取三个步骤:接管城乡;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开展政权建设和土改工作;土改后工作重点重新转回城市。当前两三年内,应该先把农村作为工作重点,完成剿匪、土地改革、反霸等主要任务,直到封建剥削完全被消灭,农民的生产力和购买力提高,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之后,再把工作重点转回城市,全面建设国家的工业化体系,要懂得“有了繁荣的农村就会有繁华的城市”的道理。通过教育,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到开展农村工作对于解放全中国的重大战略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

三、针对干部中存在的不重视统战工作的关门主义做法,开展统一战线政策与策略的教育

统一战线是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克服西南工作困难的重要手段。统一战线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程,它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有牺牲、付出和吃亏的精神。然而,在革命胜利的关键时刻,不愿意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不主动团结一切进步力量的思想情绪开始在部分西南干部中滋长蔓延开来,并造成了严重后果。邓小平及时对广大干部开展了统一战线方面的教育。

1949年9月20日,邓小平在南京给西南服务团团员作进军西南的动员报告时就强调了做好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对敌斗争中,要善于利用统战策略,“对敌人能分化的分化,能争取的争取,能中立的中立。树敌越少越好。剥皮要一层层地剥,先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再打击一般主要的敌人,然后再做到消灭阶级的敌人”。在消灭敌人的大原则下,进一步提高策略思想,充分利用矛盾,少树敌人,团结朋友。

针对统战工作中的关门主义做法,1949年10月底,邓小平在汉口召开的华中局会议上指出,大家都赞成统一战线,“但遇到具体问题,特别是组织问题,就发生很大抵触,就要挡驾,喜欢‘清一色’”,这些“要提到思想上策略上来检讨”。11月6日,他在长沙给西南服务团作关于搞好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时再一次严厉指出,不懂得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是目前党内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思想问题,“我们要反对关门主义,做吃亏的人、管饭的人、不怕麻烦的人”。

解放西南后,在接管城乡的具体工作中,关门主义再次出现。1950年6月6日,邓小平在中共重庆市第二次代表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党内真正懂得统一战线问题的人还不多。有的同志虽然不反对统一战线,但是遇到具体问题还是怀疑。如对党外人士的职位安排上,有些党内同志不服气;在工商业问题上,有挤垮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在农村工作中,拒绝与开明士绅、知识分子合作。”“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往往存门户之见,使党变成狭小的圈子,变成狭隘的宗派,从而丧失了领导作用。有些同志从个人而不是从全局考虑问题,怕自己吃不开,因而对于统一战线发生抵触。有的同志以老资格自居,认为反正你不是共产党员,不让人家有职有权,非要人家服从自己不可。有的同志认为战争胜利了,不要别人也行了。”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是重大的原则问题,也是党与非党的合作问题,更是百分之二十与百分之八十的合作问题,如果党员不认清楚这一点,我们的工作将会遭受巨大损失。党员不仅要积极主动做好统战工作,还要为统战工作负责,要“经常准备吃亏和遇到麻烦,工作做坏了,还要受批评”。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对于改变干部中的关门主义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针对干部中出现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现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群众路线,邓小平对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1949年9月20日,邓小平在南京給西南服务团团员作进军动员报告时指出,我们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完成任务。我们还应带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去工作,要充分认识到"西南人民的彻底解放,只有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在实际工作中,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需要广大干部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方法,看似省时省力、简便易行,不用做大量繁琐的组织和发动群众的工作。因此,西南解放之后,部分党员干部中很快出现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现象。邓小平察觉到这些问题后,及时在党内开展批评教育。

1950年6月6日,他在中共重庆市第二次代表会议上,对党内的不良倾向提出了严肃批评。他认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是目前西南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总体上看,同志们的努力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执行了政策,联系了群众,做好了工作, 完成了任务;另一种是工作看起来忙得很,但是实行的是命令主义,违反了政策,脱离了群众,完成不了任务,损害了党的信誉”。因此,对于这两种情况应区别对待,提倡正确的努力,反对错误的努力,尤其是那种“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

他还对干部中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其危害进行了详细分析:“有的是产生于执行繁重任务的急躁性;有的是不懂得进行工作的方法;有的是由于反动分子的破坏和地主恶霸的抵赖所刺激;有的是历来工作作风就有毛病,只相信自己的狭隘经验,不学习党的政策和政府法令,只相信个人的本事,不相信群众的力量,有的甚至还有封建思想的遗毒;也有个别的人品质不好,好以胜利者统治者自居,喜欢坐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不论根源如何,其危害和后果都非常严重,“必然大大地脱离群众,损害党的信誉,违反党的政策和人民政府的法令,完成不了工作任务”,甚至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因此,在艰苦复杂的斗争和任务面前,党员干部不能松懈斗志,要牢牢掌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紧密团结群众和依靠群众,共同克服困难。

为了集中解决西南党内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现象,自1950年5月起,一场以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在三万西南军政干部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对于改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针对干部中出现的腐朽堕落、贪污浪费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开展“三反”运动,保持“两个务必”

在革命即将胜利或取得胜利后,一些革命者丧失革命性,腐化堕落,最后导致革命失败,历史上类似的教训屡见不鲜。对此,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警告过全党同志,要经得起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进军西南的过程中,邓小平也曾多次针对官兵中的居功自傲、腐化堕落问题进行批评教育。然而,这类问题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西南官兵和党员干部身上,特别是在军事战争的任务基本完成、进入大城市以后更加明显,并且首先在他们的生活待遇、工作安排、婚姻问题上暴露出来。

邓小平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1950年1月8日,他指出,部队现在正在出现享乐思想,尤其是师团以上干部出现思想问题,“不愿驻乡村,不愿到小城市,不愿住无电灯的房子”。这就带来了房子不够住,官兵不愿意把部队分散到地方去工作的问题。对此,邓小平提出,要制定严格的使用房屋规定,各高级首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从政治上讲明形势,提出新任务。2月2日,邓小平再次倡导干部要克服享乐思想,反对铺张浪费。针对个别单位负责同志要求住小洋房的问题,邓小平严厉批评这是脱离群众的思想,要求他们依照中央取消私人公馆的指示加以检讨。对于干部中接连出现的物力、人力、财力浪费现象,邓小平一方面要求组织整编委员会,根据集体办公制度进行整编节约;另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克服享乐思想倾向,保持与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反对铺张浪费,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认真检讨。6月6日,邓小平在《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中再次指出:“还有一个干部婚姻上的问题,现在到处在闹‘改组’。这种人往往引婚姻法作根据,说婚姻法上规定有婚姻自由,于是不管政治条件,不管儿女幸福,不管道德不道德。有的闹得影响很坏,工作也受损失。有的甚至使出流氓威胁欺骗的手段。这种现象如不纠正,不但影响工作,损害党的声誉,而且要垮掉一些同志。”因此,必须予以纠正,克服腐化堕落倾向。

为了集中解决干部群体中的上述问题,邓小平在西南地区领导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斗争。他认为,坚决进行“三反”斗争,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方针的具体化。“贪污、浪费、官僚主义是侵蚀我们党的毒素”,如果任由它们腐蚀党,我们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办法,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来打击贪污腐化分子。在邓小平的正确领导下車西南地区的“三反”运动得以迅速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清算了一批“老虎”,遏制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广大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步克服了小资产阶级思想。

对于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长期性与艰巨性,邓小平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他指出:“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克服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绝不允许来一个清算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什么阶段。我们要在‘三反’胜利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建设工作,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的这一观点。

六、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代启示

主持西南工作期间,邓小平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其经验值得当前系统总结和学习借鉴。

其一,要高度重视,全程把控,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在执行政治任务的全部过程中,注意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和不良偏向进行批评和教育,做到前期预防、

前期预防,就是要把思想教育和政策学习做在前面,提前给使其有思想准备,避免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中期治病,就对于出現的具体问题和倾向,及时在全党开展针对性的批评无病预防;后期总结,是在任务完成后,对整个工作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出现的问题、采取的对策、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检讨, 为今后工作提供经验、指明方向。同时,抓好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而推动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二,既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善于通过制度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必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才能收到显著效果。在西南工作时期,邓小平善于抓住重要时机,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比如,抓住发生严重事件、开展党的纪念活动、召开重要会议、表彰先进模范等时机开展集中教育。他还善于利用召开组织生活会、党课、学习轮训等形式进行经常性教育。同时,他还及时将好的办法进行总结形成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权、管事。比如,针对进城后许多干部要住房、要待遇,甚至损害房屋设施的情况,邓小平领导制定了严格的房屋使用规定,对干部生活待遇进行严格管理和规范等。

其三,既要善于进行正面教育,又要善于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思想斗争。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教育方式既可以是正面教育,也可以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正面教育易于在日常进行,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开展短期轮训,有利于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论和政策,增强思想免疫力和抵抗力,长远来看效果较大,但不能立竿见影;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便于集中开展,常用于日常组织生活和会议中,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触动较大,能够快速实现对症下药、治病救人的目的。两者各有利弊,可以互为补充、相互配合并形成合力。邓小平在领导西南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这两种方式,特别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武器。

其四,围绕执行和完成政治任务,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结合起来。党不仅要善于利用思想教育的手段来解决思想问题,还要善于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实际工作困难,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工作问题相结合。思想问题和工作问题总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有些问题看似是思想问题,实则是工作问题;有些问题看似是工作问题,实则是思想问题。而不论是哪种问题,最终都是为了完成党在一定时期的政治任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和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采取有效手段,克服一切困难,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失去方向。在主持西南工作期间,邓小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能够紧紧围绕进军西南、解放西南、建设西南这一中心任务。他善于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升到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层面的高度来认识并加以解决,也善于采取有效举措克服实际工作中的困难来消除干部思想上的顾虑,减轻其思想上的压力。

(责任编辑 梁灏)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