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探索

2021-11-20 23:39张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共同体教研信息技术

张红

近年来,我校以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为指导,大力推进新形势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受地区等客观因素影响也面临诸多掣肘和现实困境。为此,笔者紧紧围绕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要义,积极探索以学习共同体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技术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新模式改革,最大限度地盘活以区域为中心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新模式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最早运用了学习共同体教育理论。他认为,社会即由于个人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思想与感情的共同体,并用共同体这个概念来关注学习中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随着该理论的发展,有专家将其上升为一种学习型组织模式,将其定义为“为完成真实任务、问题,学习者与他人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合作的一种学习型组织。”笔者认为,学习共同体本质是一个心理相容的过程,它包括家庭(父母)、学校(教师)和社会(社区),围绕以学生(教育对象)培养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任务展开,建立起共同价值、理念和心理的过程。综合而言,学习共同体的实施,可以有效推进区域教育理念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目标一致地推动合作与协同范围,从而使学习共同体从中均受益,以实现互相促教促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

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闭环式模块化”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图1),即在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以教材分析、模块化组合为依据,突出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通过构建教学课程环、教学进程环、共同体教学队伍环,相互搭台、互为补充,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教学课程环设计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围绕以核心知识为中心的知识群进行反复学习,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为了实现此目的,笔者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知识圈,采用“信息技术+”,设计以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的教学课程环,形成“主题式”教学模式。第一步分析信息技术、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教材,寻找知识切入点;第二步课程设计,即在多学科教学中设计互为知识铺垫的关联性,启发学生思考;第三步信息技术教学归总体现与外向辐射。在小学五年级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信息技术+名著(《西游记》)”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选场景,在美术课中突出人物形象设计、色彩搭配等内容,在音乐课中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音乐境界和所表达的情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则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想、所悟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出来。

2.教学队伍环设计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聚焦用力的过程。对一堂课而言,学生人数众多,仅靠教师一己之力,显然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专门对我国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进行了规定,其中城市、县镇、农村师生比分别为1:19、1:21和1:23。据统计,芬兰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师生比在1:6-1:10左右。因此,构建教学队伍环的过程,实质是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础,将区域分散的、多学科的教学队伍资源集中化,将一个教师集中的时间资源分散化,并通过借助外部义工、家长等社会资源,实现“协同式”教学模式,最终达到降低师生比的目的。其运行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体,以学科教师为支撑,以义工、家长为补充,并利用微信群、QQ群、在线视频教学等手段,实现异地同课程同步教学。笔者主要依托课题成员改进跨区域跨学段跨学科教学模式,并以家长共同体互助和公益活动协作等方式,实现教学队伍环的设计。

3.教学进程环设计

学生学习要遵循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基本规律,才能真正巩固并内化为自己所学知识。学生减负的本质含义并非是减掉所学习的内容,而是要减掉那些繁琐且没有效果的预习和复习,从而将学生真正释放出来。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进程设计中融入了“互补减负式教学”模式。课前预习,实质是以一堂课内容和重点提示为主,课前学生需要预习的仅是教师提示的内容;课中讲解,教师需对前期课程进行复习,这样就打通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循环链路。在此基础上,全程引入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信息技术作品进行客观评价,以反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比如,画面内容和丰富程度,会直接反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拓展程度;色彩、音乐搭配等,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美术、音乐课的理解;创新程度,直接反映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创新和效果设计等。因此,学生课后可根据评价意见,再复习、再提高、再技术实现,从而提升效果。

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的几点启示

从理论上看,本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跨区域的教学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农村小学生信息核心素养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从实践看,本模式在探索过程中成效较好,实验班语文成绩由全区倒数上升到目前全区靠前,学生在省赛市赛中有7人获奖,教师也获得省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成果一等奖等成绩。对此,笔者受到以下几点启示。

1.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整体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一是要构建良好的硬件环境。学校要逐步配齐完善相对应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在经济条件允许下,配置网络、机房、软件环境和相关设施,甚至可将家长的智能化手机终端主动融入教学之中。二是提供教育创新的软环境。推动学校整体文化升级,并制定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等。积极鼓励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创新,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提供好政策和经费支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共同体成员的能力优势,使之成为助力综合素质提升的手段。三是要培养一支教学素质强的师资队伍。通过省、市、区、校四级信息化培训,提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升了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目前课题组基于“信息技术+”理念,正在编写校本教材《Scratch编程+》,为教学改革提供教学示范。

2.打造目标清晰、协调高效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搭建的核心是基于心理相容理念,本质是围绕相互认可的教学目标,科学理性地协助学生设计出各自的特色产品。一是要肯定学生的差异性。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接受学生的差异性,认可每一种不同,哪怕是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想法,教师都应该实施正面引导。二是要促进学生差异性成长。正因为有了差异性,学生才有了不同的成长世界,如何让这种差异性生长成一种实际能力,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这样才能了解到最新资源,才能对学生成长进行更全面地规划和指导。三是要科学校正成长目标。从实践看,学生兴趣会因为知识的积累不断变化,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出现的情况也是不同的,所以能否始终坚持预设目标也是个变数。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以素质为中心,即便是在不断校正成长目标的情况下,也能适应学生变化性发展。

3.联动教学教研破除区域教育沟通壁垒

保持合理的师生比是推动新模式的关键,这就要求实施联动的教学教研,并打破区域教育沟通壁垒。一是发挥市、区教研室的统筹功能。市、区教研室要以教学教研为牵引,统筹两极优秀的教学教研资源,一方面为学习共同体提供良好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强化对学科教师的信息技術培训,进而形成大团结、大协作、大进步的教育理念。二是联动组织教学教研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真正把学习共同体成员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工作中互帮、互学,形成工作默契。通过联合课题开发、教材开发、成果开发、联合教学等活动,提升区域教学教研质量水平。三是联合组织教学效果评估。围绕教学进程设计的环节,全程融入教学评价,既评估教学质量,也评估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还评估学校课程整体设计水平。同时,针对跨区域教育教学的新发展,对其进行测量评价,以评促思再为升级提供动力和方向。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规划课题:“基于学习共同体提升农村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项目编号:19PTYB068

作者单位:江西萍乡市湘东镇黄堂小学

猜你喜欢
共同体教研信息技术
爱的共同体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共同体的战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