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

2021-11-20 10:14李强
参花(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摘要: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产生了很多创新之处,供给理念与格局得到更新,更加注重数字化发展;供给手段得到完善,“线上”模式成为热点;多元供给主体成为常态,部门融合性协作更加明显。本文围绕数字时代背景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 公共文化服务 群文辅导

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给社会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带来了很多变化与思考。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生活方式被不断催生,社会生产与消费也呈现出了后疫情时代这个特殊社会时期的特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生产与供给也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内容上到形式上都展现出了新元素、好做法。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客观上触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变革的启动键,这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思考方向。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共文化场馆关闭,剧团演出活动推迟,影院剧场暂停对外开放,群众性文化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为了实现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府部门采取了“线上”“云端”“网络”等数字化方式。国家文旅部门通过网络,在其门户网站推出了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在线剧院”等活动,优秀的文艺作品让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宅在家中便可轻松共享。全国各地市普遍也采取了“线上”方式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以山西省为例,省文旅厅于2020年4月启动了“艺术之旅”云讲坛活动,通过山西省文旅厅官网以及山西手机台、山西广电手机台、抖音、咪咕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和录播。“艺术之旅”云讲坛采取课堂教学、专家专访、专题座谈、走进案例现场等多种形式,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辅导的授课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示范教学和景区观摩。同时,山西省文旅厅联合山西广播电视台举办“唱游三晋”山西省原创音乐推广活动,这是应对疫情,推动艺术创作繁荣、促进旅游复苏、探索文旅融合的创新之举。活动由作品征集、专家遴选、活动直播、歌曲展播、站点互动、传唱宣传和晚会展演等7个单元组成,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山西省文旅厅联合省委网信办、人民日报山西分社、省卫生健康委、省文联等多部门,举办了《众志成城·战疫必胜——文艺作品VR展览》,包括摄影、书法、美术等板块。山西省图书馆联合山西省演讲学会,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战“疫”一线党旗红线上诵读活动。山西省文化馆开通“艺网在线”,全民藝术普及线上艺术课堂,满足广大群众足不出户进行艺术普及的学习体验。还有很多文化单位采取线上文化服务的方式,通过“文化云课堂”推出舞蹈、钢琴等专题教学,让更多群众享受专业培训。在后疫情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供给方式产生了诸多新变化。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呈现的特点

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深刻影响着社会进程中的各类行业。当然,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也发生了很多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从宏观层面上看,一是供给服务理念的革新。常态化疫情防控,客观上加速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线上”供给方式在让群众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便捷、高效的同时,也让文化供给方节约了活动开支,降低了运行成本。疫情防控之下,“线上”“云端”的供给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公共文化供给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服务供给格局的革新。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手段在公共文化供给领域的大范围应用,数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在媒体终端的推送,深化了文旅、体育、广电等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协同供给、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格局。

从微观层面上看,一是供给渠道与产品产生新变化。后疫情时代,受到暂缓开展大规模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外部形势加速了个人、民间团体在抖音、快手、西瓜、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的文化生产活动。“互联网+公共文化”成为重要供给模式,直播和短视频成为大众普遍消费的文化产品。二是供给主体多元化。人民群众的自发、自觉性被激发,参与公共文化创作的热情被点燃。发挥了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作用,实现政府端菜、百姓点菜、群众做菜相结合的转变。三是舞台艺术作品传播方式创新。例如,2020年众多戏曲演员通过抖音等一些社交媒体进行唱段演唱、戏曲知识普及等,与戏曲爱好者深度互动。有的文艺工作者还通过社交平台,以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组织空中音乐会、空中大戏台。新媒体的方式在实现文艺工作者文化生产的同时,也快速推动了艺术普及。四是接收覆盖人群扩大。“线上”“云端”等方式使得公共文化供给的人群范围无限制扩大,让更多爱好者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获取所需的文化产品。例如,举办“云端”美术作品展览,既方便了平日美术爱好者的需求,又无障碍地向更多的潜在群体传播了美学理念,扩大了展览的受众范围。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促进了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加速了以直播、短视频方式为代表的新媒体类文化产品供给模式的成长。“线上”文化服务在给人民群众带来即时、多样、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这种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上”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有待提高。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适应线上传播的需要,大量短平快作品特别是短视频类作品集束式推出,数量虽多但质量并不乐观。即便是“云演艺”,实际也是过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的实况录播,内容质量略显陈旧,可观赏性欠佳。此外,声光电等舞美的感官冲击性无法通过“线上”方式有效传达。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部门应对数字化模式供给准备不足。“线上”文化服务的提速,暴露出疫情发生之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储备的数字文化资源不够充足,有些内容还比较陈旧。二是设备设施存在数量、种类不足,整体老旧等问题。三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专业人员短缺,现有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传统的以到馆人数、到剧场观演人数为指标的考核模式无法应对“线上”文化服务供给的业态,考核方式有待更新调整。五是演艺活动或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上“云”带来很多技术支持难题。

(三)“线上”直播带来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是指文艺表演活动行为,问题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文化服务供给单位未征得所有权者的同意免费上线一些文艺演出作品,从而引发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另一类是“线上”主播把戏曲、戏剧、曲艺等文艺作品创作、排练过程中的大量情节同步直播到网络,进而引发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四、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路径

在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必然要适应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综合社会需求与文化供给的实际因素考虑,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创新,既要从需求端考虑,引导群众的文化生活旨趣;又要从供给端出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水平,创造性地提供更多文化产品与服务内容。从创新供给角度分析,有关部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注重基层文化场馆的多维、高效使用。要多部门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丰富基层公共文化的功能与内涵,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整合图书阅读、电影放映、休闲娱乐、体育活动、棋牌健身等职能,实现综合化、多元化发展,更好满足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效能建设,落实文化场馆错时开放,保证使用率和开门天数,让群众切实感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果。

(二)更加注重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高质量举办。在新媒体时代,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将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社交需要,弥补网络社交所造成的人际交往缺失的重要平台。因此,要更加注重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时代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兴办。举办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既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要满足新技术条件下时尚元素的需求,以及大众休闲放松的娱乐心理需求,实现内容与形式兼顾,真正成为百姓期望的群众文化活动。

(三)强化实施“线上+线下”“云端+现场”公共文化供给模式。推动“线上”供给方式发展,不是简单地复刻线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而是对公共文化产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重构。通过双平台、双通道,不仅可以实现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公共文化服务的更广覆盖,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文化供给,更利于受众与文化服务的参与互动,从而提升文化服务的品质,促进专业化、数字化发展。

(四)推进舞台艺术作品形态创新。实现“线上”供给模式下的舞台艺术作品等文化产品的有效呈现,必须推进演艺形态的创新。要结合文化产品数字化建设来拓展创作思路,创新舞美设计,精心呈现舞台效果,主动迎合大众对高水平文化类产品的审美需求。要综合运用5G+AR等科技手段,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努力实现远端视频形式下的沉浸式体验,赋能公共文化产品更多的亮点和新意。

(五)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在数字时代下的公共文化建设水平。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性和适应性,重点是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加强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建设。要建设集智慧服务、行业管理、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工作业务平台,打造“在线超市”,提供便捷优质的数字文化服务。

(六)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探索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外包,实行社会化运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文化馆的功能和效能,建成具有带动性、引领性和创新性的一流场馆。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用专业化团队打造公共文化场馆,提高服务效益和利用率,充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民资源共享。

五、结语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務与产品通过数字化实现了效能的延展,展现了“线上”“云端”模式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魅力,推动了大众对数字化公共文化产品的认同。未来,5G等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加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布局,提升“线上”文化享受的体验感,移动端公共数字文化供给模式也将成为我国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供给方式。公共文化数字化供给方式,将是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有效方式,是实现“百姓点单”的直接手段。云平台、数字化将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群众实现参与、互动的有力方式。公共数字文化将成为今后人民群众消费文化产品的主要选择。因此,整合现有多种资源库或云平台,打造具有品牌知名度、功能强劲,且文化产品内容丰富的统一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进一步融合“线上+线下”供给,才能实现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当然,这应该成为有关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

(作者简介:李强,男,硕士研究生,山西省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政策)

(责任编辑 徐文)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
均等化视域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新探索
浅谈社会文艺团体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浅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提升策略
PPP: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新路向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