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彤 何旭东 詹蕾 薛雨欣 郝婉淇 普珍
(西藏大学医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影响,全国多地延迟开学,停课期间,学生出现学习空档期[1]。在此突发危机事件影响下,如何做到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于是,教育部下发文件明确指出“停课不停学”。教育系统针对线上教学开始的时间、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推送、信息技术平台和系统的筛选、相关技术支持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规划和科学部署,并在此期间将传统课堂教学由线下转为线上,全国教育系统采用线上教学模式,这与部分课程采用线上教学不同,将原来一直遵行的传统课堂教学由线下全部转为线上。线上教学在此次突发危机事件中发挥了其优异的特性,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出现教师的“翻车”事故和学生家长们的不知所措,线上教学逐渐显现出其弊端,值得探究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2]。这对于本次研究来说也是一次契机,可以全方位调查高校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评价,探究线上教学能否在未来得到普及,并为今后开展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自2020 年8 月1 日至8 月15 日,采用方便抽样方式,发放问卷和电子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35份。纳入标准:西藏某高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且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调查期间休学者以及在外实习者。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设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部分和主体部分。一般资料部分包括性别、民族、年级、学科、是否能在安静的环境下开展学习(以下简称为环境情况)、线上学习时都使用什么设备(以下简称为使用设备)及网络情况;问卷主题部分分为三个维度,19 个条目,其中三个维度分别为线上教学的效果、传统教学的效果及线上教学的发展,以均值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该问卷正式测试前进行预调查,问卷总体信度系数为0.914,说明问卷总体的可信度非常高;总体效度系数为0.932,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由受过统一培训的研究人员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目的及意义,告知保密原则,做到知情同意,并当场发放问卷或采用问卷星线上填报问卷的方式采集数据。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录入数据和分析数据,描述性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数、均数和标准差等;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635 份,有效回收635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211 人,女生424 人,分别占比33.20%、66.80%,其年龄范围在18~23岁之间,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及单因素分析结果
由表2 可知,学生对传统教学的评价高于线上教育,且两者得分具有显著差异性。
表2 线上、传统教学效果评价得分表
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民族、学科、环境情况和年级不同,学生对线上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条目中男性、汉族及其他民族、非医学类、安静的环境情况、大二及以下的学生对其评价更高;民族不同,学生对传统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学生对其评价更高,女生相较男生对传统教学评价更高[3]。故女生对传统教学的评价高于男生,即男生对线上教学的评价高于女生;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同学对线上教学的评价较藏族同学高。
线上教育认同度与年级、学科、环境情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与之存在线性关系;线上教育的发展与民族、年级、学科、环境情况及家校网络情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与之存在线性关系。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线上教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总体对传统教学的评价高于线上教学。男生、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同学、大二及以下的同学、非医学类学科的同学、能在安静环境情况下进行线上学习的同学,对线上教育的评价高于其他同学;而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同学对传统教育评价高于藏族同学。且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环境情况不同的同学对线上教育的评价也不同,呈线性关系,如上表3所示。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传统教学的评价高于线上教学,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不同,可以进一步开展调研,阐释其影响因素。根据大数据显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或许成为以后教育教学的常态[4],且并不推崇完全的线上教学,基本建议使线上与线下教学即传统教学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研究结果显示,年级、环境情况及学科不同是线上教学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
年级越高对线上教学的评价越高,相比传统教学,线上教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弱化,学生的参与度、独立自主学习的作用提升,线上教学对学习者的独立自主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4],因此,大三及以上年级的同学由于临近就业或因考研等原因,比低年级的同学显得更为独立自主,具有一定的自律性,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而大二及以下同学的由于更加适应高中时期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未有太多其他安排,相对来讲更加适合稳坐课堂,认真学习知识,扎实专业基础[5]。
安静的环境下更有利于线上教学,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线上教学对环境的要求更高,在安静的环境下取得的效果更佳。
学科方面,非医学类专业的同学对线上教学效果的评价更高,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相似,这与医学教育规律有关,培养医学专业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其动手能力,线上教学缺乏真实的个人体验,遇到实验及实践类课程时无法达到其效果。
研究结果中,年级、学科及环境情况、民族以及家庭网络情况对线上教学的发展有影响。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网络是线上教学的媒介,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网络情况均会对线上教学造成影响。而本次研究结果中学校网络却对线上教学没有影响,这或许与同学们首次集中进行线上学习并非在学校而是在家中有关。在我校,返校后实施的线上线下交替教学,同学们分批轮次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因此即使同学们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较差的网络环境造成直播卡顿、画质不清等影响教学的情况,同学们也可以通过课后观看平台回放以及和老师沟通交流及时解决疑惑。所以分析结果反应出学校网络对线上教学并无影响。
若要推行线上教学的发展,网络情况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良好的网络情况是老师线上教学的实施以及学生线上学习的体验的基本且必要的条件;其次,线上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和意志力强弱都会影响到线上教学的效果[6]。学生是否能在安静的环境下自主进行线上学习体现了学生的自律性、动机及意志力,线上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和老师依附于网络及设备,但脱离时间及空间,有别于传统课堂同时同地进行课程,自我约束尤为重要;由于学科的不同,重点偏向不同,理论与操作的占比不同,所学教学方式不同。因此,建议根据各学科需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总之,要想提升线上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学的质量,就要求教师要能够从实际出发控制上课的节奏和进度[6]。教师在借助线上教育引导学生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策略变化,以促使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与学生的整体状况和实际需求相适应。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仍需物质基础的支持,以此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当下我国教育整体发展[6]。另外,科技的发展进步也会对线上教育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5G 技术的问世,线上教育或许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结合发展迅猛的VR 技术,线上教育或许可以开发出一片新的天地[7]。
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应试”倾向依然非常严重,在“应试教育”下,“填鸭式”灌输教育的倾向非常严重,大学课堂教学缺少互动,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不高,课堂高频行为仍然是讲授和板书,学生的参与行为全部属于低频行为。故单纯的传统教学与单纯的线上教学的实施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综合分析,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的结合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方式。其之所以被看好,在线上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伴随着老师趣味的比喻、整洁的板书,可以更好地进行反复巩固学习,在线下同学和老师可以实时交流,学生可以向老师更快更生动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点对于需要抽象构图的学科的学生来讲尤为重要,这样一来老师既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又可以有效地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且对自觉性不强的学生产生督促作用,可以给学生学习带来动力,有效的克服以往线上教学带来的各种限制。
线上教育的稳定开展,基于设施的便携,网络的稳定,周边的环境,学生的定性。时代的发展更迭中,线上教学必将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就目前看,传统课堂传授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学子的求知欲,而老师也在面临学生们各式各样的提问时,偶尔也会不知如何作答,需要查询大量资料,加以佐证自己或是学生的猜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方能更上一层楼。学生与老师本就是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本研究的学生们目前对传统教学评价高于线上教学。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化建设及互联网教学还相对滞后[8],因此单纯的线上教学并不能满足我国教育现状,并对其产生推进作用。但线上教学的推进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往后必然以线上线下两者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线上教学是信息化的升级与衍生,其资源的共享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9]。此外,线上教学资源的共享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因经济、文化及教育差异引起的医学教育发展不公平、不均衡的现象,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及意义[10]。教与学双方教育视野的扩展,将有助于日后的办学和学习,在乡、县、省、全国等更大范围内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本地、本校和自身的教与学,由此原来受地域、时间或行政区域等因素限制的教育,开始向无边界限制的教育延伸。也就是说,知识内容的数字化表达和传播,教学的在线化、灵活性以及伴随终身,将成为一种新常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