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研究

2021-11-19 02:09杨永霞
高考·中 2021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摘 要:社会发展迅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能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善于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随着课标要求的不断深入推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正是课标下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而问题教学正可以培养上述能力,语文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语文课堂与问题教学的融合对于新课改有着重要的推进意义,正是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的工作改革的导向。

关键词:问题教学;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对于新知识的探索,最大的动力来源于人们的好奇心。无论是对于旧有知识的深入学习与提问,还是对于新知识的探索与解答,都能带来教育过程中的问题的产生。而学生对于问题的自主发现与探索,更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满足自身的求知欲,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更能够增强自身自信心与成就感。同时,这种思维模式更倾向于“问题导向型”思维,这种思维模式的构建,更能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的不足,更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在目前的学习过程中,更注重于知识导向型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与自律性,要求受教育者对于知识本身有着较强的兴趣与渴望,对于高中教育阶段,这种教育模式与学生特性并不契合,学生学习压力大,升学压力大,对于学习本身的热爱与渴望感较低,此时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现状下,利用问题导向型思维对于学生进行培养则更为适合。问题导向型思维,相比于知识导向型思维而言,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贴合新课改之下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学生自身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增益作用,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今现状及不足

(一)问题表面化、浅薄化,限制学生发散性思维

当今高中语文课堂设置问题较为浅显,问题的提出也不是为了满足“问题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只是单纯的教学环节设置而已。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问题设置较为基础、表面化且单一化,一问一答设置标准答案的问题模式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深入思考,遏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多重可能性。同时也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挤占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丧失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只会想着“什么是标准答案”“如何才能最大化自己的得分”,并不能在实质上起到思维提升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功利化,限制学生思考空间

教学目的即为让学生得到分数的提升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所设置的问题也都根据这一中心点进行展开,则会导致出现“学生一味追寻标准答案而忽视探索过程”“为得到高分而使用统一的模板”等行为,让学生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失去自主思考的过程。学生盲目地对于分数的追求,教师提问的功利化,都阻碍着学生对于问题产生深入的自主的思考过程,让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学失去其原本的启发性、引导性、探索性意义。教师急于公布正确答案,按照自己预设的课堂节奏一味推进课堂进程,这也正是新课改当下,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产生的,难以完成与学生之间身份地位的平衡,一味认为自己是课堂的掌控者,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工作者应当完成身份态度的转变,认清教育工作是围绕学生开展的,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与趣味性,能让学生将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与日后的终身学习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而这一切,都要通过高中语文课堂之中的问题教学,这一问题导向型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建立健全自身知识架构与价值体系[1]。

二、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及价值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发散性思维发展

问题教学不仅是学习如何提问,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更是围绕学生展开的、以问题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它将教学过程的内容转化为问题的模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汲取知识,引导学生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主动学习。问题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过程,教育工作者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长期对于知识内容的提问与深入挖掘,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具有独特性与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与思考模式,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对于不同的内容也能使用相似的问题探究方式来进行深入的探究与解决,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对于获取知识有着渴望与热爱。在高中语文课堂融入问题教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性、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使得问题教学更容易实践,让学生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与实践感,让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学习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便于日后的终身学习观念的构建。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健全人格

问题教学更是鼓励学生挑战已有的知识与答案,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的批判性思维。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建构都是在不断的挑战与质疑之中得到的,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也正是由对于权威的质疑与挑战所带来的,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无论是对于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学习氛围的培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还是对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发展促进,都起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语文学科中融入问题教学,更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结合实践,语文这一抽象性不强的科目,更能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实践的过程。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科目,肩负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艰巨任务。

三、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学生不仅局限于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更要在阅读和探索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够体现一个人思想的深度,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也更方便教师去掌握学生的疑点和重难点,以便于改善教学侧重,积极调整教学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在前期,教师可以通过一边教学文章,一边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设置提问方向,如何有选择性地提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问题;当学生的提问方式得到有效的提升后,教师可以通过解决学生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回答问题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掌握、了解和剖析。

(二)翻转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学会提问

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当主讲人,在备课过程中更好地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控,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生主讲人讲课的过程中,引导更多同学参与进问题的讨论,让问题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更全面的解答。同时也可以促进问题教学课堂氛围的培养,让学生不再羞于启齿,敢于真正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2]。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引导提问方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当细化解读文章内核,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对主人公、故事脉络等文章主线进行把握。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由一个小组负责主讲,其他小组负责提问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的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激发讨论,让不同的观点之间产生多元的碰撞,从不同的火花之中迸发出新鲜的解读,更有助于体悟文章内核,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本解读方式和教师的理解。教师负责从多种解读之中找寻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加合题的解读方式,通过分析各个回答之间的不同,帮助学生了解问题内核,抓住问题核心和本质,更切题地、更有效率地进行思考与解读,这一举措也能够帮助完善学生的答题模式与思维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在日后的做题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发挥自身理解。有助于将学生不成熟的思想转化为成熟的思维模式,将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并对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三)设计分类问题,层次渐进深入启发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进行之前对文章进行整体深入的理解与把控,培养出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根据人类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领悟文章的主旨和内核。这一引导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思维逻辑,在日后的解题、阅读写作等过程之中对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思维体系不断强化。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将新旧知识点得以串联,通过提问教学的方式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完善知识架构,在下次遇到同类型的文章与思考阅读时,学生可以利用类似的、循序渐进的层次性提问方式引发自己的思考,自主对文章内核进行把控与理解,实现从被教授到主动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探究

教师通过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设置思考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阅读,能够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学生也会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新的疑惑,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助于教师在课上把控好课堂进程,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能够更强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趣味性、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的过程,当问题成功地正确地得以解决时,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成就感的产生,通过正反馈调节机制,学生会更愿意去再次解决问题;当问题没有成功地正确地得以解决时,教師可以与学生一起复盘解决过程,找出问题所在,总结经验教训,帮助学生下次更好地开展问题探究[3]。教育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起到的是“把关人”的作用,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更是课堂的参与者,是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的守护者。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和思维架构,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重要性逐步提升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肩负更多的责任,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大限度调动。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当更为平等,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发声。这样的参与感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学习中将收获最大化,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将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黄丽丽.“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7):42-43.

[2]卫雪青.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中华辞赋,2019(8):60.

[3]赵永涛.对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分析[J].新课程(下),2019(5):148.

作者简介:杨永霞(1977—),女,汉族,宁夏自治区银川灵武市人,本科,中一。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