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议论文写作之素材梳理与多维运用

2021-11-19 00:22钟向荣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萧红议论文人格

钟向荣

素材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部分,恰如修建房屋的砖瓦。换言之,素材也是评价文章优劣的一个要素,实际写作中,很多学生有很多问题。素材也许是好素材,但因缺少必要的梳理与思考的过程,所以,素材的使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精选阅读材料,做好筛选、梳理与精准记忆

老师都会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可是,真正到写作中,虽有素材可用,却十分模糊。这样的素材积累对写作没有特别大的意义。那么,如何筛选、梳理呢?在此,以素材《萧红:红颜薄命 空负才情》为例,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做好梳理、记忆工作。

(一)基本信息

萧红,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河畔。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部小说《王阿嫂之死》,其文学创作历程不足十年,创作了100多万字的作品,1942年1月,萧红病逝,年仅31岁。

(二)主要经历

1.萧红出生于地主家庭,19岁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再没有回过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自20岁起便开始了一生的流浪生活,经受寒冷、饥饿和病痛。

2.1932年夏天,萧红有孕在身,却被困在当时哈尔滨市的一家旅馆里,她向当时的一家报纸《国际协报》写了一封求救信,萧军被萧红的悲惨处境打动,更被她的文学才华所征服,决定“拯救这颗美丽的灵魂”。

梳理的过程使学生对芜杂的资料有了一个清楚的脉络,为下一步使用素材做出良好的铺垫。如果关涉相关的话题,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这个素材,又因为很认真地筛选、梳理过,使用起来会得心应手。

二、读透素材,善于多元思考

我们依然以《萧红:红颜薄命 空负才情》为例,从人格精神、作品内涵、文化人格三个角度,尝试对素材做多维的解读。

(一)研究素材,发现萧红的人格精神

1.萧红是一位拒绝给定、拒绝平庸的女性。

2.一生追求“爱”与“温暖”,即使柔弱也要抗争。

3.叛逆的性格,追求自由自在。

(二)研究素材,品味萧红的作品内涵      分析精神人格立足于作家本身,实则,研究一个作家还可以通过品读她的作品,作品是作家人格精神的另一种呈现,解读其作品,也是发现人物精神内涵的有力法宝。

1.萧红在创作中书写自己熟悉且情感深厚的人、事、风俗和风景,对故乡记忆的引人入胜的灵动描述。萧红笔下有很多对童年的回忆,都写了很多故乡的人物和文化风俗,自然的一切总是填不满她的空虚与寂寞。

2.不拘泥的文学风格。文学创作上我行我素,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写具有普世的命题。在创作上萧红张扬个性,真正做到了自由翱翔,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

素材犹如浑金璞玉,这就需要我们不能只看故事和热闹,而要静下心来思索,它的价值方可呈现。

(三)深读素材,探讨萧红的文化人格

萧红的文化人格梳理:纵观萧红一生,让人觉得荒凉,就像她笔下带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人物,在经历了人世的沧桑之后都以悲剧告终。萧红的作品流露了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带有很强的哲学气息,而好的作品就像一盏明灯,总会让读者有不一样的生命体验。萧红的小说视野开阔,写尽人世沧桑,不仅关注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疾苦,也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存亡,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萧红的作品鲜明个性,表现的正是对传统与时代所要求的理性框架的反抗与超越。

可以說,这样的操作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因为对素材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他们拥有了写好一篇文章、用好一个素材的底气。

猜你喜欢
萧红议论文人格
以鸟喻人
议论文阅读专练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
琴声不再响起的遗憾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