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不是玄学

2021-11-19 05:23佘江涛王辉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玄学标配

佘江涛 王辉

摘要:学好语文似乎很困难,不仅关乎文字的组合、句子的搭建、篇章结构的组织,还有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注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升华,需要技法,更需要内涵,缺一项都不行。但语文不是玄学,是与人的生活、生存、生命真实相关的,在身边,在日常。语文的教和学要立足于大地,用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阅读、写作,构建真实的语文世界。

关键词:语文世界;玄学;语文的“标配”;语文的“高配”;语文与人

所有真实的问题,都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当然,其结合度有基础理论、技术、运用层面之别)、知行合一的问题,是一个事实和逻辑、结构和系统的问题。否则,问题就会很容易变成自我繁殖的、越来越神秘空洞的玄学。

玄学的产生,不外乎两个原因:(1)知识生产主体与实践脱节,知识生产不断内卷。(2)知识生产主体或因为丧失知识生产的能力而固执己见,或限于门派观点而闭目塞听,竭力维护既有的知识权威和利益。结果必然导致自说自话、同语反复、循环论证,直至长篇大论、不知所云的立论论证,绕来绕去,就是不接实际世界及其变化的地气。

“语文”从诞生开始,从其取名到功能和定性,就备受关注与争议。语文的教材编写与使用、阅读与学习、训练与考试,都没有特别的标准。学好语文也似乎很困难,不仅关乎文字的组合、句子的搭建、篇章结构的组织,还有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注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升华,需要技法,更需要内涵,缺一项都不行。

佘江涛,王辉.关于语文,“多余”的几点想法[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12):1315。如此“魔幻”的语文,如何撇清与玄学的关系?

一、构建真实的语文世界

古人没有那么多学习语文的高论,语文也都不错。那时人人都知道先过语言基础关,过字词句章关;再熟读基本典籍;然后用语言表达去叙事、抒情、想象、象征、论理。由“标配”到“高配”,有序地构建真实的语文世界,对每个人终身有益。

(一)四大基石是“标配”

字词句章、倾听和表达、基础写作、博览群书是学好语文的四大基石。

1.字詞句章。

字词句章是硬功夫,是语文和母语的功底。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把各类基础应用文写得简洁、紧凑,重点突出,要言不烦,结构清晰,有条有理,那将会受益终身。每每看到周围许多出自高等学府的人,却写不好各类基础应用文,甚至出现写作的心理障碍,就感到语文教育和学习似乎不太为稻粱谋,有点好高骛远。

2.倾听和表达。

通过各种口语的训练,实现坦诚、平等、礼貌,清晰、简洁、有逻辑地说话与表达、交流与演讲。不注重倾听和表达也许是语文教育的一大缺陷,这个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众多公共场合的话语乏味和无趣。语文教育和学习似乎都是读写训练,仅仅是纸面的文字功夫,而听说的涵养和能力却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没耐心听别人说,没能力总结、概括别人说的,脱稿就不知该怎么说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状况还导致了一种“恶性互动”:上面念稿子,下面玩手机。

3.基础写作。

能够用比较严密的逻辑、坚实的叙述和描写讲清事实。说明文、记叙文写作的功底很重要。培养事实—逻辑、结构—系统的表达能力和习惯,可以贯穿一生。语文要培养科学精神,而不仅仅是人文素养,更不仅仅是文学素养。

4.博览群书。

多一点文学、人文、科普的阅读,培养阅读的感觉和直觉。阅读的目的,大致有三:一是培养健全人格;二是种植多样的知识树,有助于知识的跨界生长、融合、迁移;三是开阔文化视野、积累风格多样的语言,从而使人见多识广,播下想象力、创造力的种子。在此基础上,加上一定程度的细读和剖析,淬炼阅读的感悟能力。千万不要认为,无休止泛滥的抒情,细腻绵长、无节制和无留白的叙述和描写,言肥意瘦甚至空洞无物的对仗、排比、成语就是文学,就是文章。在文学、文章的教育和学习上,一部分人喜欢在19世纪写实和抒情的花园中漫步,一部分人偏爱在汉赋和南北朝修辞风格的广场中徜徉,一部分人则有苏联式的报告情结,偏好宏大而无意义的词汇和句子。语文的阅读风气要疏朗、开阔,否则会是“大家面具”下的“小家之气”。

(二)文学、议论文的写作是“高配”

有了上述四大基石的铺垫,可以进入文学、议论文的写作尝试。

文学和议论文的阅读对每个人都十分重要,但文学和议论文的写作就属于“小众”要求了。比如,诗歌、散文、小说属于艺术创作,并非每个人都要走上这条道路;而议论文属于思想的结构化产物,思想力不充分的时候,最好不要去白费功夫,能够驾驭的只有少数人。

我的主张是,写好读书笔记、生活随想,写出真切的想法,培养爱思考的习惯,而非去写那些“好高骛远”的议论文。固化的议论结构加幼稚的议论内容,这样的议论文只是在为“本本主义”和“党八股”培养习惯。一篇好的议论文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综合的结晶,要谨慎“入这个行”。

如果确实想写文学作品和议论文,我觉得要做到三个“切忌”。

第一,文学叙事和描写,切忌被铺陈、没有想象的时空所绑架。文学不仅仅只有一种写实风格,文学也不仅仅是写实。19世纪满满的叙事和描写的写实风格是可怕的。

第二,散文和诗歌,切忌写得太抒情。没有那么多抒情要去沉溺,否则抒情会变成刻意、造作、伪装、虚假、肉麻,流于浅薄。真实、节制、饱满、含蓄更重要。19世纪满满流露和宣泄的浪漫主义是可怕的。

第三,议论文,切忌陷入无限度的、深得连自己也把握不住的道理。要控制好议论的边际。进入自我都感到不知所云、思维失控的世界十分可怕。

总之,如果写作中充斥了十足的“文学腔”和“师爷腔”,其实是可怕的。

语文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大学之前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打下坚实的基础。文学作品和议论文的写作最终属于少数人,可以尝试,但不要沉迷。对年轻人而言,在文学和议论文面前,有时,做一个好奇、勤奋的欣赏者、思考者、记录者更好。

二、语文与人的生存、生活、生命真实相关

生存、生活、生命,构成中华母语的内涵。语文是与人的生活、生存、生命真实相关的,在身边,在日常。

(一)生存之学

生存之学,是指语文除了把握语言文字这个交流工具之外,还在于规范、规律。汉字字形以方正为主,意味着做人之规。横平竖直,撇捺有序,收放有度,在练字时就是做人与明理。汉字构造,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汉字构造,既高深也不高深:不高深源于它来自自然、取法自然,如“日”“月”;高深在于它的內在之意会,如“忍”字乃心字头上一把刀,“思”字为耕耘心上之田。在识字之时,懂万物之内涵,明生存之规律。写好字,识好字,即是打好做人之基,奠定生存之本。过去说“字如其人”,很朴实,不玄乎。

汉语原没有语法,语法源于西语。汉语讲究语感,语感的训练,来自从小的“童子功”,“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无须解释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对句或对对子就是规范与规律。过多的语法解释,就玄乎了。

(二)生活之学

生活之学,在于服务我们和生活。语文学习的外显价值为生活,生活的外显则是说话。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会说话,是在母语自然会说话的基础上的提升,让语言更加美好和有趣,让生活更加美好和温馨。如果母语的自然会说话是“璞玉”,语文教学则是让“璞玉”变成“和氏璧”。会说话与说对话,会让生活顺畅、丰盈,呈现生活之美好;乱说话与说错话,说低情商的话,会让听话的人遭罪,让人际关系僵硬,让自己孤立。正所谓“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日寒”。

说好话并非易事,一需要言词之丰富,二需要言语之情感。语文教学、家庭对话,都是语文的生活之源、说话之样板。能理解语文的一部分任务或功能是说话,语文自然就不玄乎了。能说简洁、明白、晓畅、让人舒适的话,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种成功。

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个缺失,就是缺少应用型言说的训练。语言训练远离生活中所需的简洁、通顺、连贯,只是专注于书面语的达成,势必导致不会说话、说不好话。

(三)生命之学

生命之学,在于丰盈人的精神世界。语文学习的内在价值,是让生命更美好、更精彩;生命之美好与精彩,在于摄入与输出,在于语文教学的阅读与写作。

阅读本应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读什么与怎么读有章法,系统阅读与点状式阅读、精读与泛读都应该成为阅读指导的重点。单纯的解剖性阅读,达不到文章的美感与深邃。过去所谓的“书香人家”往往有家学相传,大多较早地进行系统的阅读分类与指导,从阅读中获得精神的滋养,如苏轼、王羲之等。这也是目前所欠缺或难以达到的,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缺少科学性和专业性的指导。

写作是表达,根本目的有三:一是基于生活需要,如一些应用文。这个应该为必须,也是信息生产、储存、传递、实现交流的重要工具。二是基于思想需要,如一些议论文章。这是在训练一个理性的头脑,不说没有思想和逻辑的话。三是基于怡情的需要,如记叙与抒情,这是让精神有所寄托。一旦目的不明,顺序出现混乱,训练过多注重“花拳绣腿”,到了现实中便会发现不顶用,蓦然觉得语文没学好,便归罪语文为玄学。将目的与顺序弄清,语文一点也不玄乎。

从上述意义上说,语文确实不是玄学。语文的教和学要立足于大地,用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阅读、写作,构建真实的语文世界。

(佘江涛,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编审。王辉,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党总支书记。)

猜你喜欢
玄学标配
百万终端亿万粉
便携式电风扇
人生没有“标配” 努力才是顶配
调查称56.7%的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
“标配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
平衡
同源共生:论魏晋经学与玄学的关系
同源共生:论魏晋经学与玄学的关系
魏晋玄学对正统法制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