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区域差距研究

2021-11-19 05:23魏惠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可视化初中英语策略

摘要:江苏省自2014年起在国家框架下独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以问题诊断和教学改进为路径,基于数据探讨大规模科学测试和分析反馈基础上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对全省及区域学生学业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的客观判断。对2016年、2018年、2020年三次全省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业质量监测关键性指标指数作出分析,如不同区域和群体的学生在英语学业质量上的表现程度、存在差距及影响因素,并呈现案例示范和“可视化”策略,为各地各校掌握英语教学状况、改进教学问题、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框架。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业质量监测;区域差距;“可视化”策略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初中英语”(编号:2015JSSJYS01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应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监测”用于基础教育领域,属于教育评价管理范畴,承载着教育督导功能,意含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对其所属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

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聚焦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开展对学生学业质量的综合评价,是检测区域内学校对预设的标准的达成情况,检测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影响和课改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客观需要。依据质量监测数据,客观分析区域课改的实践成效和薄弱环节,探讨具体学科层面的区域性差距和教学问题,是引导区域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内部建立一个合理的良好循环系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区域差距研究的价值取向

借鉴国家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测量框架和国际经验,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逐渐从思想理念的范畴转入实践探索和深入研究阶段。自2006年起,全省连续4次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组织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以大数据、大样本反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三年级学生、初中八年级学生的学科学业成就和学习状态,同时暴露出全省八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明显不均衡及延续性的区域差距问题。从建立本省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需要出发,2014年起,江苏省开始自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并逐步形成基于学业质量的分析、反馈与指导机制。基于监测结果运用的英语学业质量区域差距研究也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课题,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课程标准界定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的区域差距,为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参照

开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目的是引导地方、学校和教师落实好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学习与事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课程与学习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对语言技能四级以及“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知识”等要求,依据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业质量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数据,我们把监测的结果和课程要求的能力标准结合起来,以同一尺度,呈现并诊断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及13个设区市不同群体、不同类型学校英语课程开设的质量和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

(二)基于测试结果提炼影响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区域差距的主要因素,为问题诊断提供依据

诊断与改进是初中英语学业质量监测实施的根本,也是本项目区别于其他测试项目的特点所在。正如泰勒提出的“连续环”(continuingcycle)一样,评价环节使课程发展和教学改进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并不断得到改进,持续发展,实现螺旋式上升。

基于测试结果的英语学业质量的评价,不仅要体现全省初中英语教与学的质态,还要体现各区域及区域间英语学业质量的差距和主要教学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英语学业质量反馈机制,收集、梳理、提炼影响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切实解决教学问题、改善区域英语学业状况提供分析依据。

(三)基于案例示范探讨整体提升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的有效路径,为教学改进提供指导

基于案例示范的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区域差距研究,不只着重评价区域学生的学习表现,不是“对学习的评价”,而是“促进学习的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纸笔测验等数据的使用,对同类问题学生的不同反馈和同一能力维度试题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优势与不足,获取改进教学的有效信息。以案例示范为载体,基于评价过程与结果的人性化理念,全面、细致地分析具体区域、不同群体的差异,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基层学校适切对待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适性的学习策略,补救学生的学习缺失提供指导性框架。

二、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区域差距的研究视点

(一)影响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关键因素的提炼

学业评价的本义应当是学生学习状态及其成果的测量与评价,本质上是一种旨在把握学习状态并促进“学力”形成的“形成性评价”。

基于“学业评价”的本质,遵循国际上有关教育质量科学测试的要求,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

测建立了包含11项指数的“综合指标”体系,全面呈现学业质量的内涵。在对学生英语语言的认知与表达、英语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英语学习的条件与环境等综合考量的基础上,从“综合指标”中提取“学业成绩标准达成指数”“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学业质量校间差異指数”三个影响全省初中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结合测试结果分析不同区域、群体学生的相关表现、差异及数据背后的原因,引导各地把准英语教学的方向,营造良好的英语教育生态,助力英语教学方式体系的改善和重构。

(二)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关键性指标指数的分析

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关键性指标指数的分析,旨在扭转长期以来单一依靠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以教、学、评的一致性来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业状况。以下是近三次全省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业质量监测(以下简称“三次监测”)关键性指标指数的呈现与分析。

1.英语学业成绩标准达成指数的分析。

由表1可知,全省初中英语教学状态总体良好,城区学校达到《标准》基本要求的人数比例持续上升。苏南、苏中地区保持优质稳定,苏北地区整体不断提升,但乡村与城镇、公办与民办学校、男生与女生群体之间的差距仍很明显。相对滞后的地区和群体应结合学生在英语学科上的自信心指数、师生关系指数、作业指数、校外补课指数等,深入研究问题,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习品质。

2.英语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的分析。

由表2可知,全省学生英语高层次思维能力整体有待加强,不同群体、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苏南、苏中地区学生英语高层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苏北整体较弱,乡村与城镇、公办与民办学校差距明显。日常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归纳判断、概括表达、评判反思、迁移创新,“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英语学业质量校间差异指数的分析。

由下页表3可知,13个设区市学生英语学业质量校间差异指数呈现市域间及部分市域内的不均衡。纵向上看,M、F、G市校间差异较大,B、D、K、L市校间差异较小,其中,B市校间差异逐年缩小,较好地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成效。横向上看,设区市之间校间差异指数较大且不够稳定,教研部门应组织相应的专题研究,基于数据诊断社会、学校、家庭等层面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未来初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三)初中生英语学习各水平层次及能力维度的差距

1.初中生英语学习各水平层次及能力维度划分的依据。

江苏省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业质量监测的测试内容包括对学生“听力”“阅读”“写作”和“综合运用”四个能力维度的考查(对学生“说”能力的考查纳入全省初中生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测试成绩计入学生中考总分)。根据《标准》中“语言技能”分级标准,制定“八年级学生英语学科学业质量水平描述”,对参测学生在英语学习各水平层次和各能力维度上的差异进行划分。以“阅读”能力维度为例,其水平描述如表4所示。

2.初中生在英语学科各水平上的差距及分析。

初中生在英语学科各水平上的差距研究基于三次监测的样本,监测工具的研制融入围绕学科关键能力表现类型和表现水平结构展开的学科质量标准和测评框架研究,测试整体框架和技术标准仍沿用国家原有项目,所有“指标”的计算方法依然一致,具有可比性。三次监测全体和不同群体学生在英语学科各水平上的表现分别如下页图1、图2、图3所示。

由图1可知,2016年(相较于2014年)全省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业质量在不断提升,全省学生在

A水平上的人数比例有所提高,不同群体待提高人数比例均有所下降,镇区、苏中、苏北地区和公办学校以及男生待提高人数比例均下降了1%,乡村待提高人数比例下降了5%,英语“学困生”转化有成效。

由图2可知,相较于2016年,2018年全省达标率、优秀率分别提高了1%、2%,城区学生的优秀率提高了3%。乡村、苏中、苏北地区及男生群体待提高人数比例均下降1%。群体间差距依然较大,乡村的优秀率低于城区23%,待提高比例高出6%;苏北地区优秀率低于苏中26%,待提高比例高出6%;男生待提高比例高出女生8%。因此,需要从区域内学生学业成绩个体间均衡指数、自信心指数、内部学习动机指数、学习压力指数等指标上综合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并寻求教学改进路径。

由图3可知,全省以及蘇南、苏中地区和城区、民办、女生群体继续保持优质稳定,苏北地区和男生群体质量均有提升,但区域和群体间差距依然存在,乡村优秀率较低、待提高比例较大。改善教学方式、创设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是缩小英语学习差距、整体提升英语学业质量的基本保证。

3.初中生在英语各能力维度上的差距及分析。

初中生在英语各能力维度上的差距研究基于三次监测的样本,以下侧重对“听力”“阅读”“写作”和“综合运用”四个能力维度上待提高的不同群体学生的标准达成表现进行分析。

由下页表5可知,从不同能力维度来看,全体学生“听力”“阅读”能力表现优异,平均有95%以上的学生达到《标准》要求。在较高层次的“写作”和“综合运用”能力维度上,民办学校和女生群体优势明显,苏中、苏南以及城区学生表现较好,苏北、乡村及公办学校学生差距较大,“写作”能力薄弱,“综合运用”听写和读写考查也反映出了“写”的问题。从不同区域和群体来看,城区、苏南、苏中和民办学校以及女生群体在四个能力维度上表现出色,镇区、公办学校相对较弱,乡村、苏北和男生群体差距较大。如何以“写作”“综合运用”问题的突破来带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以乡村、苏北及公办学校学生英语学业质量的改善来促进英语学业质量的整体提升,是初中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区域差距研究的案例示范

在目前我国教育评价和教育考试的文化背景下,考试主要呈现两种评价结果:一是学生学业水平及其分布,包括班级、学校、区县学生学业水平分布;二是学生学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班级、学校甚至区县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果考试结果使用主要以原始分呈现,就会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决策者乃至公众等过度关注分数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应最大效度地发挥对教育教学的诊断和改进功能,评价报告应提供全面客观的数据,并由单一的分数判断转向实证性的分析,由静态的测试结果转向动态的过程跟踪,由一次性的分析转向持续性的跟进。设计英语学业质量区域差距研究的案例示范,从设区市学生在英语学科上的总体表现、各能力维度表现、综合指标指数以及师生问卷数据等方面建构区域质量分析框架,旨在启发区域学校和教师反思自身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启发教育行政部门针对区域差距形成新的教育计划和策略;同时,为其他设区市对所辖区县及不同群体学生在英语学业上的差距进行分析和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以下是某设区市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业质量分析案例示范的部分内容,该市参测学校56所(全省881所),参测学生6220人(全省104360人)。

【案例1】全体学生和不同群体学生在英语学科上的总体表现

1.总体表现。

A水平36%(全省是42%),B水平30%(全省是26%),C水平28%(全省是24%),D水平6%(全省是8%)。

2.不同群体表现。

从区域来看:

城区:A水平43%,B水平25%,C水平26%,D水平7%;

镇区:A水平33%,B水平32%,C水平29%,D水平6%;

乡村:A水平25%,B水平35%,C水平31%,D水平9%。

从学校性质来看:

公办:A水平30%,B水平30%,C水平32%,D水平8%;

民办:A水平49%,B水平31%,C水平18%,D水平2%。

从学生性别来看:

男生:A水平30%,B水平29%,C水平32%,D水平9%;

女生:A水平42%,B水平31%,C水平24%,D水平3%。

3.评价。

该市94%的学生英语学业水平达到《标准》基本要求,待提高学生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多年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有所好转。突出问题有三:(1)区域、群体差距依然较大,民办学校成绩普遍好于公办学校,男生群体水平明显薄弱;(2)学业成绩均值较好,但离散程度较大;(3)城区学校英语教学条件、学生英语学习起点均高于农村,却未能体现英语教学应有的优势。这可能就是导致该市与全省及大部分设区市英语学业质量差距的主要原因,需要综合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改进。

【案例2】全体学生和不同群体学生在英语学科写作能力维度上的表现

学生英语学科能力表现包括听力、阅读、写作、综合运用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分析含测试能力、总体表现、典型问题和评价四项内容。以下呈现的是学生在写作维度上的表现。

1.测试能力。

能根据所给词语组成完整句子;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大小写;能借助图片或文字提示,完成简单的写作任务。

2.总体表现。

A水平37%(全省是43%);B水平23%(全省是23%);C水平27%(全省是23%);D水平13%(全省是12%)。

3.典型问题。

E8AS56(试题编号)Writeastory是指导性书面表达题,根据所给图画和文字提示,学生写作既要涵盖答题要点,又要有适度发挥。从实测结果看,写作“内容”上全市有64.2%的学生能作出完整的描述;写作“语言”上有3%的学生完全没有错误;在“标点符号及大小写”上有46%的学生基本或完全正确;写作“词数”上有69%的学生达到了要求;写作“连词”上有32.7%的学生使用恰当、逻辑层次清晰;23.3%的学生作答内容无相关性或没有作答。

4.评价。

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整体有所提升,但待提高比例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的学生未达到课标四级“写”技能要求。区域差距明显,8个市、区(县)中达标比例最高100%,最低76%;1个区域学生A水平比例高达57%,待提高比例为0;3个区县A水平比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区县待提高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写作训练的过程是对英语语言的领会、熟练、活用的过程。教师应加强对英语写作有效教学的研究,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案例3】学生英语学业质量綜合指标分析

综合指标共11项。各项指标指数划分为1—9共9级,指数越高,表示本区域学生学业水平达到标准基本要求的合格率越高,或相关性越小,表现越好。

1.综合指标指数。

(1)学生学业成绩标准达成指数8(全省是7);

(2)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发展指数5(全省是6);

(3)学生学业成绩均衡指数:个体间均衡指数5(全省是5),学校间均衡指数1(全省是2),区县间均衡指数6(全省是8);

(4)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习自信心指数5(全省是4),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指数5(全省是5),学生学习压力指数1(全省是1);

(5)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指数7(全省是7);

(6)学生学业负担指数:综合指数1(全省是1),睡眠指数3(全省是2),作业指数6(全省是5),校内补课指数9(全省是8),校外补课指数7(全省是6);

(7)师生关系指数4(全省是4);

(8)教师教学方式指数6(全省是5);

(9)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5(全省是5);

(10)社会经济背景与学业成绩相关指数6(全省是8);

(11)学生品德行为指数7(全省是7)。

2.评价。

全市八年级学生学业成绩标准达成指数、自信心指数、睡眠指数、作业指数、校外补课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高层次思维能力发展指数、学业成绩均衡指数和社会经济背景与学业

成绩指数相对偏低。部分区域应深入分析学生在各能力维度上的突出问题及区域差距的归因,积极探讨改进策略,为未来该市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案例4】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学生问卷共28题,内容涉及学习背景、学习态度和动机、教师教学方式、学习资源、英语作业以及英语学习的认识等,调查结果以全市、城乡(城区、镇区、乡村)、学校性质(公办、民办)、性别(男生、女生)四个类别的数据呈现。表6呈现的是学生问卷第184—185题关于学习背景、第186—188题关于学习态度和动机的数据。第184—188题具体内容如下:

184.你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是:

(1)幼儿园(2)小学一年级

(3)小学三年级(4)小学三年级以后

185.你开始学习英语的途径是:

(1)培训机构(2)家庭教育

(3)学校学习(4)网络自学

186.你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

(1)升学考试(2)出国留学

(3)家长老师意愿(4)个人兴趣爱好

187.你喜欢英语:

(1)不符合(2)不太符合

(3)比较符合(4)完全符合

188.你喜欢英语的原因(可多选):

(1)喜欢我的英语老师

(2)喜欢我的英语课本

(3)喜欢老师的教学方法

(4)学习英语,我总有成就感

由表6可知,该市学生英语学习基本始于小学三年级,在全省来说起步相对较晚,并且英语学习环境缺乏,在家庭或网络等学习英语的机会不多。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升学,这也是全省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过重的升学压力不仅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也制约着教师教學观念、方法的改善。该市仅有一半的学生有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要努力让自己的英语课堂生动有趣,多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培养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四、初中生英语学业质量区域差距研究的“可视化”策略

研究区域学生英语学业质量的状况及差距,需要加强对区域学生英语学习可视化策略研究。

(一)学习状态的“可视化”

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基础性与综合性的结合,跟踪并破解英语学习中的难题。比如,针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相对薄弱的状况,教师应有效落实《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合理设计“写前”“写中”“写后”活动,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加强“写”的策略指导,通过开展单元主题写作、课文概要写作以及基于教材的改写与仿写、整合教材的续写与扩写和超越教材的编写和创写活动,培养学生乐

于用书面语言表达意思,基本连贯地表述与表达事实、观点、情感,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针对在英语各能力维度上的待提高群体,教师应强化差异化教学意识,通过采取分层设计目标、分层提问、分层作业及分层评讲等方式,给“学困生”留有展示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避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游离状态。

(二)评价路径的“可视化”

英语课程如果脱离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就会导致“用不言语的方法(即没有言语交流)学外语”,而“哑巴英语”就是典型的“用不言语的方法学外语”的例证。

有效的英语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对原本抽象的语言知识和经验获得新的体验和结构,加快语言知识从机械状态向正确理解、准确运用的转变。

主题语境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与语境。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中进行。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

基于此,在教材单元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特定情境中的英语学习和评价活动将学生的学习外显化,让教师看得见学生英语语言认知和思维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以可视的形式评价自身和他人在英语学习上的变化,是真切地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并诊断学习目标达成的“可视化”路径。

(三)评价方法的“可视化”

评价学业质量的方式,不仅应有对知识和技能的纸笔测验,还应有对学生学习的动机、思维等的“隐性学力”的“可视化”评价。显性的表达性评价,即为“可视化”的一种评价方法。表达性评价的一个思想基础是哈佛大学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基于这种理论的教学设计运动的潮流,以及倡导的“真正的学习”(authenticlearning)和作为“真正的评价法”的普及。这种关注知识表达的多样性、着眼于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有助于把握那些纸笔测验不能测量的活动、表演、内在的思维变化的“长期的成长”。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参与活动及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诊断学生的不足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英语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进行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学后反思,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从而实现从英语基础知识、英语技能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升华。

(魏惠,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初中部主任,英语教研员。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初中英语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个人。曾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主要研究方向: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初中英语策略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思维可视化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