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君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初中生能否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战场,探寻《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尤其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展开相关论述,探索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社会责任感;有效策略
“社会责任感首先应该是一种自律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所提出的要求和对自身行为的约束。然后个体将这种意识扩展至他人及周围社会,进而实现他律。”《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与他律意识,并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以明确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增强学生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对社会负责的行为习惯。有效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并获得相应的成果需要关注很多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教学价值导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教学目标要明确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使初中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准确全面,对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明了清晰,而带有积极情感,不怕困难,养成坚定的社会责任意志,外化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明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目标价值引导。现在,不少家庭和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数至上,这无疑会对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导向;学校的责任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没有落到实处,这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是相当不利的。教师应引导教学内容的层次达成、规划教学目标的方向。第一,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二,具有理性思维和批判的意识。第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挖掘教材内容,找准机会拓展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教学的内容依据。虽然人教版新教材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有责任意识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教学内容只有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但是六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少内容多或少都包括社会责任感相关知识,内容梳理不能详尽。所以,道法课教师在实践中要不断挖掘教材内容,为社会责任感培养提供丰厚的内容支撑,让学生能够从教材中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并清楚该如何肩负起这种社会责任。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关心国家发展》,属于整本书中知识点较容易掌握的一部分,往往教师们只放个视频,让学生感受祖国取得的最大成就,就讲完此部分内容了。在学习《关心国家发展》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个人与集体、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这个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形成关心国家发展的政治敏感性、学会辩证看问题,既看到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能正确看待祖国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拓展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中学生,我们又能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哪些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教材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可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开展探究,引导学生从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教师要抓住时机,把社会问题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赢。
如,在《关心国家发展》课堂上,展示完国家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的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思考探讨:你认为国家发展的同时,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存在了哪些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由小组代表发言,回答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国家小主人”的探究活动,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主要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环节。提出问题环节: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国家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环节:各小组就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解决措施,派代表发言。各活动小组在分享小组合作探究成果的过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和对国家时政新闻的关注,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合理运用实例,增加感染力
责任教育应充分利用典型人物教育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形成一种学习榜样氛围。在讲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把社会责任感较强的模范人物或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向榜样学习。一是名人英雄的故事。可以通過播放英雄人物的事迹或者故事描述的方式,合理设计有层次的设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能够走进典型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其高度的社会责任;二是利用学生身边的人,特别是学校内、班级内学生的优秀事迹,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真人真事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对自己、家庭、他人和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以实践活动为辅助,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学者认为,“培养”通常包括三种含义:一是指繁殖、生长,通过人为控制,为微生物、动植物等的生长发育创造适宜条件;二是引申意义,指培训、锻炼,通过长期有目的的教育指导,为教育对象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三是指积累、增长,使发展某方面的情感或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极具实践性。社会实践作为课堂延申,让学生对社会责任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能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个框题《服务社会》的第二个知识点“我们该如何服务社会?”时,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对学生来说是很空洞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如,到老人院看望老人,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参加小区“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参加社区科普法宣传活动;参与一些社会调查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国家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久而久之,可强化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让这种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不断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寻找适合当前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生活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彭彩霞.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魅力中国,2020.
[2]邓运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专,2020.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