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旺生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学会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作表率,在同行面前作示范,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师德,自觉践行师德,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教师要用优良的师德去影响方方面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罚都不能替代的教育力量。
【关键词】师德生成;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日常实践
一、师德的历史性
1.什么是师德?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从事教育事业工作的劳动者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师德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与人们日常的教育活动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2.师德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春秋时期,就产生了师德的早期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著作《论语·述尔》,文章中提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因而产生了“学”与“悔”的师德思想。孔子之后的墨子、孟子等古代教育家除了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以身作则的同时,对教师的道德素养、专业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任何事物都经历从无到有,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中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从零散的状态向系统性发展的过程。师德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人们的意念之中,其存在离不开人们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其本身就源于生活实践,并且服务于生活实践。
二、师德的实践性表现
人们提倡的师德并非只停留在口头之上,师德反映在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其本质是实践的,是实践性的自律生成,即亚里士多德所言的“实践理性”。师德,必须是内在于心,外化于行的,可以从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上体现出来。
1.道德素养
师德最外在的表现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除了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用个人的行为示范来教育学生,做到为人师表。
2019年7月12日,江苏南通一位叫汤淳渊的退休老教师病逝,引发全城人们对他的追悼与思念。24年来,汤淳渊化名“莫文隋”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当人们知道“莫文隋”的真实身份后,才恍然明白“莫文隋”就是“莫问谁”的谐音。汤淳渊老先生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了身边的人,一个人点亮了一座城,南通人发现,原来身边有很多“莫文隋”,人们一个个化名“魏群”(为群)、“吴铭”(无名)、“任友琴”(人有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汤淳渊老先生的奉献精神。师德不应是强制的,它应是自在从容的,是教育工作者自觉的行为表现,是从事教育工作者日常的行为习惯。
2.专业能力
知识素养与道德素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外,还应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因为,一名教师若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可以给学生产生一种可贵的信赖感,从而将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化为一种人格上的魅力,对学生来说,起到一种很强的激励作用,学生会自觉地向教师看齐,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应努力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这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认识、判断水平和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崇高理想。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而人可以通过他的知识和思想改变他人,甚至改变社会。当教师将自身所拥有的先进理念付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就是师德最直接的实践性表现。
三、师德生成的日常实践
师德是实践的,它没有现成的答案;师德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发展常新的。师德自觉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自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那么,当下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实践当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呢?
1.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政治学习
爱党爱国是师德生成的大前提。教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讲政治,坚定立场,把准方向,强化个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識和责任意识。把党的教育事业作为教师个人的终生事业来做,个人的工作则要自觉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上来,敢于担当,协同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师德生成的职业需要。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就要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事业,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只有真正甘于清贫,甚至以苦为乐,以苦为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才能激发拼搏的力量,不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也不为蝇头小利而患得患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寻找乐趣,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成长中充实自我,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
3.关爱学生,安于教学
关爱学生,安于教学是师德生成的必要条件。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心是连接师生的桥梁和纽带。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疏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与成长自信,让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关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法宝。正因如此,世上才有对教师的评价形容为蜡烛,才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夸赞教师作为园丁辛勤付出的优良品质。
师德在教师整体素质中占有统领地位,它既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导引和动力因素,又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目标和检验标准。师德在学校德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师德的生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日常实践和理论涵养。师德的生成需要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新的时代,教育工作者更要有新的理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的期望和嘱托,优良的师德精神一定能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吴礽超,李鼎立,王富.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建设内容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2]朱中原,杨卫宏.论师德自觉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傅维利.简论师德修养[J].中国教育学刊,2001.
责任编辑 林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