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艽汤配合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11-19 07:38:54申世军仝道普
河南中医 2021年12期
关键词:痉挛性肌张力痉挛

申世军,仝道普

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地区,每年约新增脑卒中患者400万人,且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其中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十分常见[1]。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如何及早解决痉挛问题、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备受临床医师的关注。常规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康复手段,但在降低肌张力和改善上肢功能方面效果仍显不足[2]。近几年,中医药在脑卒中及卒中后遗症的治疗中逐渐显示出独特的临床优势,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3]。笔者将大秦艽汤配合功能锻炼运用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0~74(62.42±6.38)岁;病程2周~6(3.12±1.01)个月。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1~74(62.77±6.44)岁;病程2周~6(3.22±1.0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4]中脑卒中的西医诊断标准,经颅脑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5]中改良Ashworth法中上肢痉挛性瘫痪诊断标准,Ashworth分级为1~3级;符合《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6]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中医诊断标准,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头晕目眩、痰多且黏,舌脉症:舌质黯淡、舌苔薄白、脉弦滑;神志清醒,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符合本研究治疗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病例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导致的上肢痉挛性瘫痪;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脑手术史者;合并其他脑部疾病或严重心血管病变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严重感染者;入选前4周内服用过影响肌张力或抗痉挛药物者;有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7]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调控血压、血糖和血脂以及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支持等。同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①体位摆放。指导患者学习正确体位(包括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摆放,叮嘱其每隔2 h翻身1次;②松动训练与按摩。在仰卧位下护士一手固定关节一段,另一手松动另一端对关节及附着肌肉进行松动训练,对肌肉痉挛区域进行按摩,缓解痉挛症状;③主动运动。逐步抬高床头让患者练习独立坐起,坐起后逐步进行平衡练习,同时进行双手的交叉平举、侧举、交叉指鼻、抬肩等动作。随着患者的恢复可逐步加入床旁坐位站位转换、上肢关节肌肉主动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练习、减重步行等项目。每次锻炼20~30 min,每天1次,共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秦艽汤治疗,具体药物组成:秦艽15 g,当归20 g,白芍15 g,羌活20 g,玄参15 g,熟地黄20 g,独活20 g,白芷15 g,川芎15 g,生地黄20 g,苍术15 g,防风10 g。气虚甚者加党参12 g;痰阻甚者加半夏、胆南星各10 g;血瘀甚者加三七3 g;肢体麻木疼痛者加鸡血藤20 g;肢冷畏寒者加桂枝10 g。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至药汁剩余150 mL,两次药汁混匀后分早晚温服。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1.5.1 中医证候积分 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对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头晕目眩、痰多且黏等主要证候按照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计分。

1.5.2 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9]0级:正常;1级:肌张力略有增加,受累部分被动活动时略有阻力或突然卡住;2级:肌张力明显增加,受累部分被动活动较容易;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受累部分被动活动困难;4级:受累部分出现僵直,无法被动活动。

1.5.3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 采用Fugl-Meyer(FMA)评分[10]中涉及上肢的10项内容进行评估,包括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等,总评分为66分,评分越高表示上肢运动功能越好。

1.5.4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采用Barthel指数(BI)[11]进行评估,包括修饰、进食、洗澡等10项,总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高。

1.6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效果评估参照改良Ashworth分级[12]:显效: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肌张力下降2级;好转:肌张力下降1级;无效:肌张力无明显下降或痉挛程度加剧。

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n×100%

2 结果

2.1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有效率为82.86%,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 1级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改良Ashworth 2级所占比例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 1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 2级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 例(%)

2.4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BI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肌张力升高引起的肢体痉挛症状,即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是常见后遗症[13]。因此,积极采取康复治疗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意义重大。许多专家认为,在脑卒中的恢复期采取功能锻炼的效果较为显著,多数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会在1年之后逐步停止[14]。因此,笔者在早期即采取有效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

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该病病位在脑,关于其病因病机的研究以内风学说为主流,“高巅之上,唯风药可及”,祛风通络是常用的治疗原则[15]。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发病过程,“风”“火”“痰”“瘀”均发挥重要作用,而“风”在其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医专家也认为该病的治疗应遵循“发之、散之”的原则,使用祛风通络之方剂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16]。大秦艽汤源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方中秦艽为君药,为风中之润剂,有清热祛风、通经活络之功效;羌活、独活、白芷、防风为臣药,均为辛温行散之药,可祛风散邪、通经活络,加强秦艽散风之效;但上肢运动障碍与血虚不能荣养筋脉也有关,本方中诸多风药易致津血损伤,因此佐以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以养血柔筋、活血通络,使祛风而不伤血;同时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辅以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玄参与生地黄凉血泻热。诸药配伍,疏养结合、邪正兼顾,共奏养血通络、祛风解痉之功效[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中医评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也证实了大秦艽汤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有标本兼治的临床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促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国内部分研究报道[18]中也采用活血通络的中药方剂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进行辨治,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大秦艽汤中的多种中药成分具有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有利于卒中后肢体功能重塑;同时也有一定的镇痛、镇静效果,有利于缓解因疼痛引起的反射性肌紧张,减轻患者的痉挛症状[19]。景蓉等[20]指出,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痰瘀互结的证候特征采用通络化痰中药进行辨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 1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 2级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大秦艽汤配合功能锻炼在促进患者痉挛症状改善和提高其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显著作用,利于患者康复,与上述研究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大秦艽汤配合功能锻炼能够提高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痉挛性肌张力痉挛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请您诊断
放射学实践(2015年2期)2015-02-14 05:38:58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