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真
传统设计教育历来重视分科、分类、分专业进行,作为与美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当今艺术设计正以其多学科、多角度、综合性等特点不断丰富与拓展着自身的内涵,以便有效地处理复杂的问题。在《设计师调查研究方法指南》一书中,科尔曼指出:“设计师需要在专业环境中具有跨学科和专业的观点。”与学术领域相比,大多数专业领域的设计项目都是通过跨学科的工作过程来构建的,通过共享特定的信息和知识来实现设计目标。
跨界,意指两个及其以上不同领域的合作。设计需要跨界,也是设计发展到现阶段一定会经历的历程之一。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这是工业革命开始之初无法想象的。技术、科学知识的进步以及社会和文化规范的转变塑造了20世纪的设计。今天,我们的问题涉及更加复杂和相互关联的系统——气候、城市、资源、网络等等,在促使大家寻求新的设计教育语境和新的范式,这也是国内国外教育同样面临的挑战。在教学实践方面,传统学院派教育一直存在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脱节,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实用性上难以融合等矛盾和问题。在真正的设计实践中,平面、产品、策划、建筑、展示等设计活动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艺术、技术、社会学、市场经济学等知识结构也是各个专业之间相互渗透的。我们需要注重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并且更注重与倡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是运用前瞻性眼光审视问题的思维训练。于是,跨界思维下的联合教学实践就成为促进各级学校课程发展的一个关键概念。
课程跨界联合教学是把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融于一门课程教学,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专业特长的人员组成团队,协作完成具体的项目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到不同课程知识的联合与应用的教学过程,是目前国内外院校都在积极探讨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西方很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艺术设跨界课程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摸索。以英国为例,跨界多元的学习方法正在广泛地嵌入到英国各大学的设计、商业、科学和工程教育中。在过去几年里,英国各地的大学积极参与开发新的课程和中心,并及时与其他学校、部门和机构的同事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尤其注意保持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以确保他们提供的课程和研究满足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并确保设计学生、毕业生和研究人员能够获得跨界且多元化的现场项目工作的经验。
联合教学课程形式灵活、内容丰富,促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情感。在与不同领域和专业师生合作交流过程中查缺补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006年,英国设计委员会在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和艺术捐赠基金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多学科设计网络,目的是促进各大学之间分享知识和最佳的教学方法,进而对课程设计进行改进并评估。设计委员会深入研究了全国各地的跨专业学科活动,他们发现在申请跨专业学科课程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学生对多学科活动的需求很高,学生对这些课程的满意度提高。相关课程导师报告指出,接触多学科团队工作的毕业生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更全面的观点,以及更好地影响其他人和谈判变革的能力。诺森布里亚大学相关研究也证实,毕业生比他们遇到的其他研究生更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将这一过程描述为将毕业生“从对未来方向的不确定的位置转变为可就业、自信的推动者和动摇者”。
教师之间形成教师专业共同体对于教师自身来讲成长意义重大,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联合教学是帮助教师及时系统梳理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载体。为了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未来的教师角色将呈现出更多的变化,面对学情和专业领域的不断变化,教师要不断促进个体内化和反思提升,不仅要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具备跨专业的延伸发展潜力和深入研讨能力,更要有能够教授学生跨学科的创新能力,体现在能否有效地调动、诱导、组织教学,而不只是传递知识。如果把学生比喻为正在生长的树苗,教师的职能就是调节好土壤、水分、气温、光线,以有利于"树苗"的生长。不同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共同讲授一门跨学科课程,也改变了专科专一老师教授的现状,教师之间在学术交流和合作中也会受到思想的启发,获得学术上的提升。
多元化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在同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答案,以扩大选择的余地;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的过程”。现今,多元化理念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的各个方面,不仅限于地域文化的多元化,更是教学方式和模式的多元化。从跨界的视角下看联合教学,思维方式由专一化到跨界多元化的转变,让参与者都走出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桎梏,综合多领域、多专业的交叉点,多元多维视角、多向性的发散式地寻找可供关联的事物,以尽可能广的角度和大的范围为基础引领新的创新想法的出现,对解决目前教学中出现的多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几年来,跨界交流与合作一直是热门的话题,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在试图通过跨界的联系与交流整合各方面资源寻求突破,以期实现合作共赢。更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整合学科专业间教学资源,打破专业壁垒,以特定主题和真实问题为切入点,为师生搭建了各种教学探讨的开放式平台,不同专业教师围绕不同选题联合开发综合性实训项目,在课题选择、教学组织、课题内容、思维模式、成果展现等方面都进行了多元化探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对跨界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究早就开始了,且通常以“主题+项目”的课程方式,以一个合作主题教学课程反映各个院校和专业在教学方面的异同,以与南京艺术学院“双城记”为主题的联合基础教学为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课程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到底要“学什么”。对彼此所在的城市的考察与体验,加强对南京与苏州两个城市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诸方面的学术性认知,将两种不同地域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进而进行分析,转化为理性的思考,在设计的视野下以艺术的方式进行视觉化呈现。在考察和汇报过程中,来自不同专业和院校的教师,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交流评改,聚焦开放性问题,在互动与质疑的情境创设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到底需要学什么。
进入第二阶段,采用的是分组集中授课的教学方式。合作的相关专业老师按照课程大纲逐步引导学生从前期调研转变到到底要设计什么内容上来。以详尽的理论配合丰富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整个设计策划的过程及每个分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加学生的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注重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协调不同设计专业之间的进展,通过有效的目标受理解决自己要做什么的问题。由各自不同的专业知识或教学方法的差异带来的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丰富和开放。
在第三阶段,每小组成员就自己组的命题设计进行合作学习。他们需要注重设计基础课程的学术性、实验性、延展性、逻辑性和学科交叉。在作业表现手法、材料运用、观念植入和展呈方式上提倡创新精神,以各自感兴趣的方式突破专业之间的限定进行头脑风暴,各自提供不同角度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不擅长或者没做过相应的任务,在复杂的信息中理清脉络,这样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切入命题,直至知道怎么去做。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所有指导教师(包括其他专业教师)不间断对作业进行集体观摩、探讨、评价。
通过课题和项目形式开展探究性和团队式教学,有效促进了专业交叉互动,培养了学生整合各学科专业知识、深度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很好地达到了让学生结合项目,整合信息,启动创新思维,能编、能写、能做的教学要求(表1,图1-6)。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联合教学中各校共同集中的固定时间难以保证;学生之间扩大交流的意识较为淡薄;设计成果出版的标志性与延续性不足等。
表1 桃花坞木刻年画与金陵刻经印象对比
从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入手,整合学科资源,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实现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跨专业课程的有机联系和组合,将零散的学习内容按照事物内在的逻辑进行整合,透过专业本质寻找课程一以贯之的大设计概念,形成课程内容与表现形式多元交叉,教学组织形式多向融合的特点。不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组织依据和教学资源,给予课程以开放的视野,通过各课程知识结构的通融整合,循序渐进安排课程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在课题的系列性及科学性、综合性、程序性的基础上,打造开放式、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在固定课程构架下可以自由搭配和组合,保证了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如融合化,要求将相关的、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融合在课题设计中,又使课题具有兼容并蓄的融合能力,具有综合的教育标准及意趣。
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大胆拓宽教学模式,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以地域文化为向导,联合多专业开展系统、全面的调研,突破专业界限,共同为项目提供系统、生态、完整的设计服务方案。比如在苏州工艺美院毕业设计中,景观专业方向师生选择贵州雷山“控拜古村”为对象,联合室内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师生组成团队,通过对当地苗族文化的考察挖掘,提出系统性的保护规划方案。在多专业的配合支持下,为“控拜古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方案。该项目获得当地政府好评,并计划后续开展更多合作项目。“控拜古村”项目突破了学校与政府、系部与专业的框架界限,真正以项目连接了各方,以文化贯穿了全程,与产业转型实现对接,形成了有公共艺术与景观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
在国内外,构建集多院校、多专业、多学科于一体的跨界综合实践中心和平台,可以供学生跨专业选课、课程研讨、学术交流、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教师之间也可以体验学校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及其与学校外围相关企业组织与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已经成为很多主流院校探索教育发展的不二选择。如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实验教学中心,从跨学科专业学科定位与属性及社会产业需求与趋势出发,依托学科群构建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使学院的实验实践教学范畴向整合科技工程、商业模式、文化创意等多领域的跨学科创新设计拓展,培养具有设计思维的跨学科创新人才。
长久来看,加强统筹协调,从学校角度制定一系列的相关细则和统筹管理制度,才能推动各项任务科学有效实施,它们是联合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如成立跨专业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助组建跨专业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对专业、课程、实训和师资等资源实施统筹管理,对平台专业进行动态调整;把控底层共享课程质量,对课程教学所涉及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统筹安排,对互选课程及跨专业项目课程的学生进行重点管理,确保专业群教学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跨界”视域下联合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为艺术设计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与视角,在知识整合、教师资源整合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跨专业和跨领域的交流学习,一定程度上使设计的领域不断延展,使不同专业、不同领域在不断交叉融合中内容更加丰富,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大胆突破和探索。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融合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然成为当前艺术设计高等教育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