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探究
——以“改革开放”为例

2021-11-19 08:22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思政课统一

晏 燕

(曲靖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中首次提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要求。

近年来相关研究者分别从阶段顺序[1]、纵向横向范围[2]、层次和领域[3]等角度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进行探讨。本研究从课程的构成要素来理解其内涵,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要是指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一体化,其中教材建设一体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本研究通过“改革开放”这一内容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中的分析,探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的有关问题。

一、课程标准对“改革开放”的规定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4]目前思政课各阶段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运行的是2011年修订的版本,高中阶段运行的是2017年编制2020年修订的版本。大学阶段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只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指南,各高校可以依据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颁发的文件自主编制教学大纲。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还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上文件规定了各阶段思政课的目标与内容,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改革开放”作为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内容,在大中小学思政课各阶段课程标准里都有所涉及。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与大学阶段的《中国近代史纲要》都明确提到“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其他阶段均把“改革开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体各阶段课程标准里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内容表1所示:

表1 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中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内容

从表1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在中小学课程标准里都是以“国情教育”为基础,以学生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展现改革开放的成就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在大学阶段的两门思政课里,则强调通过理论学习和历史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教材中“改革开放”内容的呈现

目前我国思政课教材在各阶段实行国家统编统审统用,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大学阶段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工程”教材。“改革开放”在各阶段教材中均以独立框题出现,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展开。具体呈现方式如表2:

表2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中“改革开放”内容的呈现

三、教材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的层次性问题

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要对课程目标进行统一规划。各阶段应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订相互衔接的课程目标,最终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目标体系。但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在制订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各阶段各自为政,仅着眼于当前阶段的课程目标,对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把握不准,课程目标并没有体现层次性和梯度。

以“改革开放”为例,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里使用的行为动词都是“知道”,高中阶段使用的是“阐明”“论证”“坚定”,大学阶段使用的是“了解”“理解”“领会”“坚定”等。其中“知道”与“了解”属于同一层次,而“阐明”与“论证”比“理解”与“领会”要求高,由此可见,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各阶段目标层次混乱,缺乏逻辑性。

(二)教材内容的交叉与重复性问题

《意见》中指出,课程内容的设计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不同学段的特点。其中大学阶段以理论学习为主,高中阶段以常识性学习为主,初中阶段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小学阶段以启蒙性学习为主。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课程的性质与理念要体现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课程目标的达成要通过教材来实现。

就“改革开放”这一内容而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教材中的理论内容相对简单,主要通过设置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改革开放;但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教材阶段特征与《意见》的要求并不一致,还存在内容的交叉和重复性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讲起,通过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成就,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基本按照这一思路进行,只是在改革开放的意义方面做了理论提升。大学阶段的教材理论体系较为完整,但从理论的深度和难度上来看,并没有与中学阶段的教材形成梯度,也存在简单重复的问题。

(三)教材的编写体例差异较大

虽然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已经实现统编统审统用,但各阶段教材的编写体例并不统一,教材的呈现方式、结构布局、栏目设置等差异较大。

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基本按照“单元-课-框-目”的结构编写,只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只有“单元-课-框”,没有设置“目”这一结构。且中学教材均有单元和课导语,能够简明扼要地介绍单元主题和课主题,小学教材里没有设置这一项。大学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一般的理论教材体例“章节”进行编写,与中小学教材完全不一样。

另外,在教材的栏目设置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栏目丰富,功能明确。除去单元导语和课导语外,每个框题开篇均采用了“运用你的经验”进行新课导入,结尾也都设置了“拓展空间”栏目作为课后延伸。中间根据内容和教学环节的需要,适时设置了“阅读与感悟”“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等栏目,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也体现了初中阶段“体验式”教学的要求。而高中和小学阶段的教材栏目相对单一,大学教材则没有设置栏目。

(四)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当前教材一体化建设还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学科课程教材的关系问题。[11]就“改革开放”这一内容而言,中小学思政课与历史学科就存在一定的重复性。中小学历史教材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成就,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也对这一内容进行了介绍,只是历史教材侧重于还原历史过程,而思政课则是以历史过程为背景,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教材编写时并没有很好地处理二者的差异,导致内容有一定的重复。

大学阶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归为思政课的,所以不需要处理思政课与历史学科的关系,但今后教材在编写中应充分考虑与中学历史教材的关系。

四、推进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一)编制统一的思政课课程标准

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首先应编制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承担着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任务,在编制的过程中,不同阶段课程标准的编订者应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应从具体任务出发,统一界定各阶段课程的性质和理念,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整体规划各阶段的课程内容,尽可能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

(二)统一编写各阶段思政课教材

编写思政课教材不能各自为政,各阶段的教材不应由不同的人员编写。要尽可能组成一个教材编写团队,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统一规划,交叉重复的内容应反复研究,尽可能体现教材的层次性和阶段特征。

(三)统一教材的编写体例

教材的编写应该按照“设置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探究——归纳提升——实践运用”的思路,统一教材结构和栏目设置,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四)处理好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政课应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性质和理念,界定清楚课程的内容,在大中小学阶段开设统一的领域和模块,增强课程的科学性;处理好思政课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关系,同时处理好思政课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思政课统一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