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媛,徐志勇,魏彦红,曾 锂,冯忠明,杨 晴,阳 磊,杨 浩,刘 佩,牟文平
(1.四川省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广元 628000;2.四川省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广元 628000)
平菇(Pleurotusostreatus)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又名北风菌等[1],是栽培广泛的食用菌[2-4]。平菇含丰富的营养成分,每100g干品含蛋白质20~23g,氨基酸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5-9]。平菇的栽培方法简单,相比于其他食用菌,平菇菌丝分解有机物质的能力强、适应性广[10]。近年来,广元市平菇产业迅速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棉籽壳玉米芯等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广元本地其他作物秸秆得不到有效利用。为提高本地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本地农业低碳高效发展,本研究特以本地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开展大田仿野生栽培平菇试验,以期为实现广元市平菇增产和秸秆零焚烧提供技术支持。
供试菌种为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的吉平17-1及江苏省天达食用菌研究所的灰美2号,作物秸秆为玉米、水稻、油菜秸秆,本试验于2017年12月20日至2018年5月9日在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泥窝村试验大棚内进行。
蒸汽锅炉、石灰、pH试纸等。
1.3.1 整地开沟 用拖拉机旋地后,人工开沟,沟深25cm,沟底宽70cm,沟口宽80cm,沟与沟之间距离55cm。
1.3.2 秸秆浸泡 将秸秆打成直径20cm、长1.5m的捆,放入用pH值为12的石灰水里浸泡,水稻秸秆浸泡25min,玉米秸秆浸泡30min。浸泡后的秸秆成堆自然发酵48~72h。
1.3.3 灭菌 用砖块和木棒搭建,高20cm,宽1.5m,长3m的底座,将浸泡和发酵好的秸秆堆放在底座上,用薄膜封闭,锅炉蒸汽从底座进入,在锅炉蒸汽进入口的对角处留一小口排放冷空气。当薄膜鼓起时开始计时,灭菌时间13h。灭菌后的秸秆成堆再次自然发酵48~72h。
1.3.4 点播 在沟底均匀摆放厚度5cm的秸秆,均匀撒施1层菌种,然后再摆放厚度5cm的秸秆,再均匀撒施1层菌种,共计摆放4次秸秆,撒施4层菌种,共20cm厚,然后用带有直径1cm,孔距5cm的带孔薄膜覆盖,最后覆10cm厚土壤。
1.3.5 培养与观察 播种后的菌种在大棚内自然培养。
1.3.6 出菇期管理 如发现菌丝表面有米黄色水珠出现,即可进行出菇管理。给以散射光和温差刺激,促使原基形成。湿度要保持85%~95%,同时观察出菇情况,每茬采收时,每个重复选取9朵平菇测量朵高、朵直径、分朵数、记载平菇颜色,并称量头茬菇和二茬菇的质量,计算转化率。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统计转化率。
以吉平17-1和灰美2号为试验品种,全部以水稻秸秆作为营养。2017年12月25日点播。重复整体见表1,个体性状见表2。
由表1可知,吉平17-1与灰美2号相比,其头茬菇出菇时长更短,产量和转化率更高,二茬菇出菇时长更长,产量和转化率更高,总转化率更高。由表2可知,吉平17-1与灰美2号相比,其单朵产量更低,分朵数更多,朵高更低,朵直径更短。
表1 品种比较试验(整体性状)
表2 品种比较试验(个体性状)
2.2.1 玉米水稻秸秆配比覆盖方式筛选试验 分“下3层玉米秸秆上1层稻草”“下1层玉米秸秆上3层稻草”“4层全稻草”3种秸秆配比覆盖方式。
由表3可知,3种秸秆覆盖方式中,当秸秆覆盖方式为“下1层玉米秸秆上3层稻草”时,吉平17-1头茬菇产量和转化率最高,二茬菇出菇时长最短,产量和转化率最高,总转化率最高。当秸秆覆盖方式为“下3层玉米秸秆上1层稻草”时,灰美2号头茬菇产量和转化率最高,二茬菇出菇时长最短,产量和转化率与“4层全稻草”无明显差异,总转化率最高。
表3 秸秆覆盖方式比较试验(整体性状)
续表3 秸秆覆盖方式比较试验(整体性状)
由表4可知,3种秸秆覆盖方式中,当秸秆覆盖方式为“下1层玉米秸秆上3层稻草”时,吉平17-1产量、分朵数、朵高、朵直径均为最高;当秸秆覆盖方式为“4层全稻草”时,灰美2号产量、分朵数、朵直径均为最高,朵高略低于“下3层玉米秸秆上1层稻草”。品种吉平17-1更适合“下1层玉米秸秆上3层稻草”的秸秆覆盖方式,品种灰美2号更适合“4层全稻草”的秸秆覆盖方式。
表4 秸秆覆盖方式比较试验(个体性状)
2.2.2 油菜水稻秸秆配比覆盖方式筛选试验 分“纯菜油秆4层”“3层稻草,1层油菜杆”“纯稻草4层”3种秸秆配比覆盖方式。由表5可知,3种秸秆配比覆盖方式中,当秸秆配比覆盖方式为“3层稻草,1层油菜杆”时,总产量和总转化率均为最高,个体性状均值与其他2种秸秆配比覆盖方式相差不大。
表5 不同秸秆配比覆盖方式比较试验
2.2.3 中药渣对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影响 分“纯油菜杆4层”“油菜杆加20%中药渣4层”“纯稻草4层”“稻草加20%中药渣4层”“油菜杆加稻草各2层,加20%中药渣(最上层为油菜杆,下同)”5种处理方式。
由下表可知,覆盖方式“纯油菜杆4层”与“油菜杆加20%中药渣4层”相比,不加中药渣的“纯油菜杆4层”覆盖方式其产量、分朵数、朵高、朵直径、总产量、总转化率均更高;覆盖方式“纯稻草4层”与“稻草加20%中药渣4层”相比,“纯稻草4层”的总产量和总转化率均更高;覆盖方式“油菜杆加稻草各2层,加20%中药渣”与其他4种处理方式相比,其总产量和总转化率均为最低。
表6 中药渣对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影响
试验品种为灰美2号,分早播期(2017年12月26日)和晚播期(2018年1月19日)2个播期。
由表7可知,当秸秆覆盖方式为“下3层玉米秸秆上1层稻草”时,晚播期头茬菇出菇时长高于早播期,2个播期的头茬菇转化率相差不大,早播期的二茬菇转化率、总转化率高于晚播期;当秸秆覆盖方式为“下1层玉米秸秆上3层稻草”时,早播期头茬菇出菇时长、产量、转化率均低于晚播期,早播期二茬菇的出菇时长高于晚播期,产量、转化率、总转化率均低于晚播期;当秸秆覆盖方式为“玉米稻草错层”时,晚播期头茬菇和二茬菇的出菇时长、产量、转化率、总转化率均高于秸秆覆盖方式为4层全稻草的早播期,且其头茬菇转化率、二茬菇转化率和总转化率是所有播期中和秸秆覆盖方式中最高的。
表7 不同播期的比较试验(整体性状)
由表8可知,当秸秆覆盖方式为“下3层玉米秸秆上1层稻草”时,早播期的产量、分朵数、朵直径均低于晚播期,朵高高于晚播期;当秸秆覆盖方式为“下1层玉米秸秆上3层稻草”时,早播期的产量、分朵数、朵高、朵直径均低于晚播期;当秸秆覆盖方式为“玉米稻草错层”时,晚播期的产量、分朵数、朵直径均高于秸秆覆盖方式为4层全稻草的早播期。
表8 不同播期的比较试验(整体性状)
分“纯稻草4层后,先覆膜,最后覆土”和“纯稻草4层后,先盖土,再铺膜”2种覆膜方式。
由表9可知,2种覆膜方式中,当覆膜方式为“纯稻草4层后,先盖土,再铺膜”时,个体性状均值中的产量、分朵数、朵高、朵直径均更高,但总产量和总转化率均明显低于“纯稻草4层后,先覆膜,最后覆土”覆膜方式。
表9 不同覆膜方式比较试验
吉平17-1与灰美2号相比,其头茬菇出菇时长更短,产量和转化率更高,二茬菇出菇时长更长,产量和转化率更高,总转化率更高,其商品性更好,更适宜进行商品开发和大面积推广。吉平17-1与灰美2号相比,其单朵产量更低,分朵数更多,朵高更低,朵直径更短,比较迎合广元市场对小朵平菇的需要。吉平17-1的整体性状是优于灰美2号的,总转化率最高为53.6%,虽然其个体性状中的产量、朵高、朵直径均低于灰美2号,但正好迎合广元市场对小朵平菇的需要。
3.2.1 玉米水稻秸秆配比覆盖方式 吉平17-1采用“下1层玉米秸秆上3层稻草”秸秆覆盖方式时,其头茬菇和二茬菇的产量、转化率均为最高,总转化率达69.9%,其个体性状中的产量、分朵数、朵高、朵直径也均为最高。灰美2号采用“4层全稻草时”秸秆覆盖方式时,其性状优于其它2种覆盖方式。品种吉平17-1更适合“下1层玉米秸秆上3层稻草”的秸秆覆盖方式,品种灰美2号更适合“4层全稻草”的秸秆覆盖方式。
3.2.2 油菜水稻秸秆配比覆盖方式 3种秸秆配比覆盖方式中,当秸秆配比覆盖方式为“3层稻草,1层油菜杆”时,总产量达168.1kg,总转化率达73.2%,均优于其他2种秸秆配比覆盖方式。
3.2.3 中药渣 覆盖方式“纯油菜杆4层”与“油菜杆加20%中药渣4层”相比,不加中药渣的“纯油菜杆4层”覆盖方式其产量、分朵数、朵高、朵直径、总产量、总转化率均更高;覆盖方式“纯稻草4层”与“稻草加20%中药渣4层”相比,不加中药渣的“纯稻草4层”的总产量和总转化率均更高;覆盖方式“油菜杆加稻草各2层,加20%中药渣”与其他4种处理方式相比,其总产量和总转化率均为最低。因此,平菇种植过程中不添加中药渣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当秸秆覆盖方式为“玉米稻草错层”时,晚播期头茬菇和二茬菇的出菇时长、产量、转化率、总转化率均高于秸秆覆盖方式为4层全稻草的早播期,且其头茬菇转化率、二茬菇转化率和总转化率是所有播期中和秸秆覆盖方式中最高的。对于同一秸秆覆盖方式不同播期来说,除“下3层玉米秸秆上1层稻草”覆盖方式下,其早播期的的头茬菇产量、头茬菇转化率、二茬菇产量、二茬菇、总转化率低于晚播期外。其他覆盖方式下,头茬菇转化率、二茬菇产量、二茬菇、总转化率、分朵数、朵高、朵直径最高的播期均为晚播期。“玉米稻草错层”的秸秆覆盖方式下,晚播期的产量、转化率也均高于4层全稻草的早播期,且其头茬菇转化率、二茬菇转化率和总转化率是所有播期中和秸秆覆盖方式中最高的。因此,灰美2号采用晚播期可能更具有普遍性。
2种覆膜方式中,当覆膜方式为“纯稻草4层后,先盖土,再铺膜”时,个体性状均值中的产量、分朵数、朵高、朵直径均更高,但总产量和总转化率均明显低于“纯稻草4层后,先覆膜,最后覆土”覆膜方式。因此,“纯稻草4层后,先覆膜,最后覆土”的覆膜方式可能更适合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