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梅沙小学 王毅璐
品牌是“产品”和“文化”的统一体,两者互相依存,“产品”是载体,“文化”是灵魂。学校品牌是指一所学校站在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角度,设计教育目标、精神文化,并进行未来素养课程开发与实施,逐步形成办学特色、积累办学经验,并为社会广泛认可、具有特定文化符号的一种无形资产。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特别是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颁布之后,学校品牌建设必将全面进入高品质发展时代。因此,探寻塑造学校品牌之策略, 对于激励学校创新发展,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与效率,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打靶中靶心——恰到好处,不偏不倚”。这是一句普通的歇后语,办教育也理应如此。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育人”这一核心追求,有的放矢,方能走远。
在当今时代,教育改革的核心之问是什么?笔者想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用心教书育人、用智言传身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品牌学校应为国家培育人才而努力,为同类学校发展而引路。
教育说到底是为未来培养人才。M小学把真、善、美具象化,以培养“阳光健康、仁孝温良、乐学善创、自信担当”为核心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六大胜任力:思辨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责任力——学习合作、交流、沟通,主动适应社会角色;审美力——拥有自己喜爱的艺术特长,逐步提升良好的审美品位;运动力——在运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魄及坚定的意志力;创新力——充满好奇心和试错精神,不断寻求可能性;实践力——掌握做中学的方法,在行动中提升能力,发展自己。
一所学校的开启便是文化的开启。文化的本质作用是“以文化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一所学校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是体现在师生骨子里的精气神,反映的是一所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和行为方式”。马宪平先生的这句话包含“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和行为方式”等关键词,具有学术抽象性,可否变成学生能接受的现实具象?这也是每一所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M小学站在儿童的角度设计文化,围绕王国维的“真者,智力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上者,功绩之理想”进行了学校文化探索。
在品牌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在环境层面进行智慧与互动特性构建,从而让学生在环境中对文化进行接受与理解,实现文化育人、情感育人。未来不是你要去的地方,未来是需要你创造的地方。M小学倡导学生“乐学善创”:乐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乐于学习,乐于探究,才能不断创新。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而学校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比如,该校图书馆有这样醒目的标语:“读书是最美的姿态”“悦读·阅美”“安静读书的你,真美”。哲学让人“爱智”,教育使人“开智”。图书馆特殊的场域在积极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寻求真趣味、真体验、真探究、真智慧。
充盈的思想滋长智慧,而充盈的情感能培育仁德。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学校品牌建设之魂。M小学作为品牌学校的探路者,鼓励学生做“仁孝温良”的人。仁孝是指仁爱孝顺,是指对家人关爱孝顺,对他人仁慈博爱;温良是指温和、善良,是指为人温和,内心善良。针对小学生而言,“仁孝温良”实际上是引领学生:知礼、守礼、用礼,知诚、讲诚、颂诚,知孝、行孝、扬孝,知善、向善、乐善。
教育要教会给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对人的心灵的作用,就如同灵巧的园艺师对于花园的呵护与设计。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环境作为审美的具体表现形态,对塑造学生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具有直观、形象的感化力量。M小学秉承“美好生活场景师”的文化精神,不遗余力地打造美好校园,构建学生心灵家园,提升美的育人境界。以校园内的楼梯为例,感应钢琴键、色系铅笔路、色块彩虹……通过不同形式的表现,给学生带来观感的冲击,带来更多的趣味性及想象空间。我们经常思考,什么是美好教育?美好教育就是让学生在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美好课程教育中得到美的培养和提升,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美的意识、素养和能力伴随学生一生,去创造美的人生、美的生活、美的社会和美的世界。该校把惠特曼的话语进行了教育实践表达:有一群孩子向前走去,他们看见最初美好的东西,他们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们心灵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高质量的教育往往都是以原教育为起点,“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是教育要以人的心为本,即陶冶、唤醒人的心灵,培养美好的人格,让学生成为一个好人,进而营造和谐温馨的社会,拥有美好幸福的人生。这也正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标。我们可以从《大学》里找到答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必须先修身。“修身”为“修齐治平”之始。M小学着力培养学生“自信担当”的品格。自信担当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要求和能力,也是一种素质;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催人奋进的力量和勇气。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特有的气质,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是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的缩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是国家民族的事业,教育离不开课程。课程是“立德树人”“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今天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往往就决定了未来学生的素养;今天的课程格局,往往决定了未来世界的发展格局。马克思曾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了。”
M小学以“教育让生活更美好”作为教育初心,积极构建美好教育生态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开展“基于生命教育的三度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课题实验,借助“融创”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三度课程”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项目重点课题,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立足于学生未来胜任力的培养及可持续发展,提升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如图2所示。
图2
每一所学校的课程架构都是具体的,而且是个性鲜明的。该校的课程理念是:为儿童幸福前行铺设道路。课程横向分为三个板块:生命高度课程、宽度课程、长度课程。课程纵向分为两个板块:基础课程、拓展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领域:道德与修养领域、文化与审美领域、运动与健康领域。
关于课程育人,他们着力进行三个方面的改革:课程体系变革——以“三度课程”作为育人的载体,以“融创”作为课程推进的引擎;学习空间变革——三年级以上班级的学生选课走班;学习方式变革——不论是上午的国标课程,还是下午的走班未来素养课程,一律开展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趣中学、做中学、探中学。
学科融合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其本质是构建起认知与思维的新层面、新结构、新世界,具有沟通学科、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融创教学,形在“融合”,意在“创新”,打破了学科壁垒,对不同学科进行合并、整合、创新。融创教学能够成就学生,为培养具有未来胜任力的人奠基。
M小学构建了自己的课程设计战略:将课程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融入自然、融入团队……构建了自己的课程设计战术:根据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项目学习……他们以主题学习和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为支点,以国家课程中每个具体学科的课程目标为依据,扩展学科课程领域,将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更加适切的学习内容、方式和环境,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为此,他们倡导融创课程要有设计感:立足本学科,找到学科融合点;设计融合内容,将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有关联的知识串起来,将各科知识进行有组织和有效整合;组织跨界教学,打通学科的通道;学科后置延伸,设计丰富多彩的后置作业。
他们的《二十四节气——谷雨之美》课程,围绕春夏秋冬四季进行融合创意,设计了4大板块:物候自然(语文+科学+美术),气象水文(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农事耕种(科学+数学+体育),民俗文化(语文+科学+综合实践)。课程融入了语文、科学、美术、饮食等课程。语文融入了节气古诗词,科学融入了灌溉、气象相关知识,美术融入了绘画、摄影,饮食则是在了解不同节气的食物营养。
再如《玩转皮影》课程,他们的设计思路是:了解、欣赏中国非遗艺术文化——皮影戏,学习简化的艺术制作手法,结合名著《西游记》中精彩篇章,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皮影角色、道具等,自编自导自演,完成一出精彩的皮影戏。就“皮影戏”三个字就凸显了学科融合:皮——工艺美术,影——光学原理,戏——表演艺术+文学艺术。不难看出,《玩转皮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抗挫能力、沟通能力、设计能力,在这里,学习即探究即行动即跨界即问题解决,也即美好生活。
学校品牌的塑造策略林林总总,但在塑造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学校为基地、以目标为指向、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宗旨,努力培养具有中国特质、民族精神、世界眼光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