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世茂小学 郑醉榴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尊重儿童天真、活泼的生命样态,创造一个充满童趣、自由、和谐的教育情境,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班本微课程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班本微课程是经过教师再次创作,更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状态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形”微“意”不微,是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以班级为单位开设的内容专一、便于灵活操作的短小课程。
近年来,一些教师和研究者对班本微课程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案例发现,目前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多处于“碎片化”阶段,部分班本课程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也常常难以界定。基于此,笔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与关注“点线面”结合的小学英语班本微课程建设。
在新课程背景指导下,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制定适宜的目标,构建适合的课程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具有班本特色的课程活动。
在班本微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知识的选择者、组织者,活动的安排者。教师通过周密布置,立足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突破重点、巧学活用,培养学习能力。
通过课程融合及教师协作,扩大课程覆盖面。同年段或不同年段学生均可抱团参与课程,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相互切磋、相互影响,从而形成课程合力。
译林版英语教材内容一般以“单元”为基本板块,重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但是受篇幅及时间所限,教材有一定局限性,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的习得只能局限于课堂。班本微课程为师生建构了深度加工和展现智慧的广袤空间。
1.关注人文点
英语教学除了要让学生能够在交流中熟练运用英语外,还要求学生提升对这门学科的认知水平,对英语文化有一个深刻的体会。
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8 How are you?一课有较多的文化点,如:电话用语、疾病表达、慰问及关心表达等,但这些表达和中文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如果把这些内容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则较为杂乱和烦琐。教师可以利用班本微课程,进行课文的补充介绍;通过情境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常见疾病的英文表述以及电话用语的英文表达。同时,让学生学会使用“I’m sorry to hear that. Take care. Have a good rest.”等英文表述关心他人,提升语言学习的针对性。
在教材中,饮食、娱乐、爱好、习俗等话题,以及时间地点的排序方式和宠物的拟人化表达等都可以作为人文渗透的切入点,教师要加以拓宽发散,让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关注兴趣点
让学生愉快学习,促其乐学、会学,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兴趣点,对课文教学进行补充和拓展。
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一课描述了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以及在不同季节里人们经常从事的活动。教师可以开展英语小报制作活动,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结合生活体验,书写美好四季。四年级上册Unit 2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一课介绍了如何制作水果沙拉。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合作制作完成一份水果沙拉,并用英语介绍和展示等,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六年级上册Unit 1The king’s new clothes一课讲述的是一个童话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角色表演,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开发表演、配音、赏析等主题的班级微课程,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班本微课程的组织实施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立体发展。下面以笔者开展的“游历美国”班本微课程为例具体进行阐述。
1.择高处立
班本微课程的立意要深远,不能简单地定义为班级活动。走马观花式、游山玩水类的班本微课程虽然活动内容丰富,但缺乏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学生多是被动参与,无法真正体验到不同的文化。
班本微课程的主题应来源于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思考。“游历美国”微课程的初衷就是想让没有机会去美国研学的学生能深入感受美国文化,提升自主探索、理性客观理解文化的能力。该课程的开展范围指向大多数学生,使课程更具意义。同时,从课程的前期准备到学生的成果展示,这一过程大致需要6周时间,比美国游学活动时间(两周)长得多,使得游学活动形成系列,更为深入。
2.就平处坐
班本微课程的内容应该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游历美国”班本微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美国孩子学什么课?他们参加什么体育运动……”。经过话题整合,师生一同确定“多彩校园(校园文化)”“吃在美国(饮食文化)”“文质彬彬(礼仪文化)”“潮流尖端(艺体文化)”等内容作为学生的分组研究主题。这些选题是基于学生认知产生的真命题,均是他们喜闻乐见、愿意了解的内容,学生们碰得到、够得着,有能力、有兴趣去开展研究。这些“接地气”的研究主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课程与生活的融合。
3.从宽处行
班本微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应该依托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兴趣、爱好的生长,培养个性特长,生成实践智慧。
“游历美国”班本微课程采用“团队研讨+分工合作+个人行动”的形式,依据四大研究主题,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各小组确定组长和组员,由组长分配研究任务,牵头撰写研学活动的实施计划,各组员根据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一是网络查找。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主题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如“多彩校园”这一主题,学生可以查找关于美国的学校环境和学生学习生活等资料。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将其与中国学校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美国学校的全面印象。
二是专项访谈。通过相关访谈,整理出有用信息。如“文质彬彬”这一主题,之前参加过美国研学的教师、学生就成为访谈的好对象。学生可以罗列相关问题,根据师生的回答,整理出与人交往的相关礼仪事项等内容。
三是思维碰撞。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后,组长应召集组员进行审核分析。通过团队的力量,去伪存真菁,得到真正有用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撰写研究报告。
四是展示交流。在最终环节,各小组通过制作PPT、绘制海报等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团队智慧。
多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们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国,避免学生陷入“刻板印象”式理解模式,提升自主探索、理性客观地理解其他文化的能力。
“单打独斗、只身探索”的班本微课程容易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而基于团队合作研究的课程群则有利于探索并形成适合师生的课程建设内容、路径、方法和经验。
以节日为例,译林版英语教材在低中高年级均有相关课文,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appy New Year、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At Christmas、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Chinese Festivals以及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Chinese New Year等,课文侧重点不同、内容相似。笔者所在的英语团队尝试以年级为单位,开展节日主题班本微课程。以节日活动为核心,采取统整思维、梯队推进的方式,“阅读”“表达”“活动”三线并进,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和练写,使读写紧密结合。
各年段节日主题班本微课程设计与目标
以年级为单位的英语班本微课程,实现了以下转变:
1.组织形式从“松散”到“紧密”
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学科而言,英语学科的同年级执教教师人数偏少,学科研究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微课程研究,实现了整体规划、集中呈现和全员研讨,使得英语教学研究从松散走向紧密,保障了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和融合度。
2.内容呈现从“浅显”到“深刻”
我们通过整合学科内容,从不同维度挖掘,向纵深处推进,从而使研究走向深刻。低年级的微课程,重在培养兴趣,注重观察和想象;中年级的微课程通过阅读简单的节日故事,积累、练习语言表达;高年级的微课程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上下工夫,以此发展想象、思维和语言能力。
3.活动方式从“单一”到“多元”
单一的课程活动是碎片化的,而整合的课程活动则打破了年级的界限,使各年级之间形成有机联系,成为多元的研究整体。低年级学生开展趣配音和制作节日贺卡,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中年级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开展故事讲述,能培养其思维能力;高年级通过对习作小报的具体内容、结构布局等方面指导,突出学生创造性的表达。
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笔者已积累了一些小学英语班本微课程的管理和实践策略,为后续课程的研究提供了支撑。在之后的研究中,笔者将把重点放在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师的课程文化自觉、有效的课程评价等方面,以期通过规范有效的课程管理,凸显班级文化、班级特色,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更加靠近师生成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