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雁 曹玉霞 郝 斌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推进,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在进行产教融合的探索,产教融合机制也逐渐得到完善[1]。“产教融合”是教育与产业两大领域的跨界合作,是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关键[2-3]。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导论课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本文基于产教融合机制,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导论课为例进行课程建设研究。
目前的专业导论课仍存在以下弊端:(1)授课内容老套,形式陈旧,枯燥乏味,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2)教学模式固定,学生参与度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导论课程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实践经验均有较高要求,而高校中教师普遍从学校毕业便进入学校,专业基础扎实,但实践能力成为普遍的短板,教师实践能力亟待提升;(4)教学评价单一,主要通过考试以及日常表现考察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较低,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
课程改革依托产教融合模式,在校企合作中持续引入企业实践资源,有助于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持续完善新能源课程体系[4]。
产教融合模式,使得课程设计更加符合企业对于急需人才的需求,课程内容更加适应企业生产经营。此外,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工作,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在校学生的真实情况,而且也扩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企业以及学校的深层次合作,对于任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更高,有助于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基于产教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邀请企业或者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到学校参与教学活动,不仅有课上教学,还在实践方面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新能源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合理安排内容,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比例设为7∶3。
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除了专任教师课堂教学以外,可以邀请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开发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以及设备操作人员等走上讲台,教授新能源企业实践方面的内容。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组织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以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专业带头人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体系改革,其中包括修订课程大纲、教学方案,编写教义,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通过与新能源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在校学生拓展知识体系,让其体验企业文化,从而增强高校、教师以及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成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建立健全课程评价机制,创新“2+2”的新型考核模式,即建立从教师与企业实践指导老师共同参与评价,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综合表现两方面进行测评的模式,这样两两结合的考核方式,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更客观公正地给予学生评价。
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障是建设一支兼顾传授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除小部分继续升学就读研究生学位或者参加公务员考试外,绝大部分学生走向企业技术岗位,多数通过几年的基层锻炼,逐渐过渡到技术管理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有深入企业的实践经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学院建立鼓励、激励政策,支持在职教师前往新能源企业管理生产一线,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另一个层面,学院可以建立相关的聘请制度,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参与到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从这两个层面出发,构建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校企共建产教研融合创新基地,是学校、企业本着互利互惠原则,共同建立的创新型教学实践设施。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紧密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实习就业、人才资源合作、联合研发平台等工作内容达成具体合作意向,既利用了企业的实践环境优势,又利用了学校的理论研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势;既解决了学校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的缺点,又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以及研发成本。
产教研融入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分享主体间资源、信息,协同各要素,优化科技资源,从而使校企共同受益,并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水平的提升。产学研合作要发挥高校的区域影响力,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实际出发,服务区域经济,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教学改革后导论课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查显示,课程改革之后,学习热情偏低的学生由之前的半数以上,降低到32%。专业满意度较好的学生,从原来的37%提升到45%,绝大部分学生对未来专业学习充满信心。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导论课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针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导论课的抽象、枯燥和学生参与度低等特点,本研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讨论了如何基于“产教研深度融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知。经过对传统教学的反思,将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请进课堂+教师走进企业+学生参与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和环节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导论课程能更生动形象的目标,树立学生对专业更全面的认知,为今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