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互性教育的儿童科普动画研究

2021-11-18 13:11:24李晨辉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6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交互动画

李晨辉

摘要:儿童科普最能够为孩子打开崭新世界,让孩子了解新奇世界。科普知识能够有效开发孩子智力,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针对不同学科开发若干人-机交互界面,让4-7岁儿童亲身参与科普知识最可以使其身临其境感受科学奥秘,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交互;儿童;科普教育;动画

科普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为受过教育的阶层提供一系列普及的、实用的认识了解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内容范围包括农业、工业、手工业、自然现象、物理知识等,科普形式也多样化,包括书本、绘画、展览、视频、讲解、实验等等,最终目的是提升人们知识文化水平,从而带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一、动画是儿童科普教育重要手段

儿童时期是人生最重要启蒙阶段, 具有超强可塑性, 是树立科学世界观, 启迪科学思维方法, 增强科学意识重要时期。

动画是一种逐格连续播放运动活动影像,儿童科普动画语言特点在于其浅显易懂, 既能表达复杂科学观点, 又兼具趣味性与讲述性,,是一种新型并且重要传播方式和途径,能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科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于儿童而言科普目的是通过对科普知识点的引导性学习,培养早期科学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及科学精神。优秀科普类读物可以较好地传播科學知识,同时实现对儿童美育,从小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直观化、形象化地提高儿童在认知、思维、想象、审美等多方面认知综合能力。

未来儿童科普教育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对于趣味性与多样性表现。数字科技的发展带来媒体繁荣,儿童被形形色色报刊、书籍、影视广播节目所包围。支持制作娱乐性电视科普节目尤其有必要,以便将青少年注意力吸引到科技上来。儿童作为祖国未来和希望,从小培养科普观念对未来科技的发展既是良好传承又是进一步推动。

二、当前我国儿童科普动画存在的问题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成长过程表现出明显阶段性。每个年龄阶段对动画片的需求有不同显著特点。目前国内大多数动画片制片人以及主流媒体都还没有认识到对动画片进行分级定位重要性。

将儿童动画进行严格分级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 只有建立统一、明确的分级定位标准才能确保各年龄层的儿童真正看到他们健康成长所需要。

就全国而言, 由于对动画片与儿童成长需要及其影响研究和认识还存在诸多欠缺, 多停留在将儿童科普动画作为丰富儿童生活娱乐简单层次,科普动画仍存在着如分级定位缺失、没有明确年龄段划分及科普内容讲解不明确等不足和空白。

国内对“科普动画”定义出现偏差。多将科普动画简单地理解为“科学普及”,认为是对科学知识的简单拆解和讲述就是科普动画,与真正的科普概念相差很远。

比较之下,国外儿童科普动画更贴近孩子心理,将科学知识和孩子们兴趣、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生动幽默语言让孩子去亲近,以新颖有趣的知识引导启迪孩子,开拓孩子的眼界,引发他们的思考,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交互式科普动画是儿童科普方向和趋势

交互式儿童科普动画是引导儿童认识科学、了解科学,获得科学知识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科普内容创作上,国外创作的原创性较高,且故事情节设计得有趣生动。自21世纪起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欧美国家借助自身多媒体技术优势大力开发儿童科普类数字读物设计。国内在科普内容创作方面原创性较低,虽近几年引进国外一些优秀科普绘本,但科普内容和质量还是难以满足国内市场发展的需求,数字读物精品亦是少之又少。

在呈现方式和设计过程中,以情感化理论、沉浸体验理论、交互体验理论等作为作品理论支撑,且成果显著。唐纳德·诺曼博士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关注人机交互,代表著作《设计心理学》一书中围绕以用户体验为主设计理念,从情感与体验角度诠释交互体验设计[1]。由此可见,国外创作者在进行儿童科普类读物设计中除对专业性科普内容抱以严谨科学态度外,在设计方式上,形式多样,以动画和APP应用等多种呈现方式,内容丰富,同时又注重儿童用户体验和互动。

四、交互式儿童科普教育动画设计原则及方法

(一)交互性儿童科普教育动画设计原则

交互性动画的设计原则包括互动性、趣味性、体验性等。趣味性是科学知识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如生物生长过程、科学实验奥秘,都是趣味十足。在数字读物设计过程中,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和互动体验式环节设计,增加阅读趣味[3];互动性则增强儿童快速进入科普类故事情节参与感,拉近儿童与科普故事“距离”;体验性主要体现在儿童用户的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

(二)交互性儿童科普教育动画的设计方法

儿童科普教育动画的设计应遵循“5W原则”。“5W 模式”最早由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于《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后经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将此模式转变为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者和效果五个方面[4]。通过该理论应用研究,在交互性教育科普动画传播信息中,选择科普主题进行研究,将科普信息进行细化分析,有条理进行表述,通过数字媒体形式传播给儿童。

交互性儿童科普教育动画是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包括战略、范围、结构、框架、表现层面[5]。在用户体验上主要包括交互动画观看方式、交互手势演示、儿童习惯性手势操作范围等,决定了画面按钮位置、大小、方向等选取。视觉元素设计包括色彩、图形、编排与网格设计,色彩于信息识别度大于文字,图形于信息识别度大于色彩和文字。在交互中对于信息图形设计是可视化主要研究方面。信息图形设计透过图像力量让生硬的数据显示趣味与生命力,使读者轻松理解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信息图形设计包括时序性信息图、空间关系性信息图、推导性信息图、系统组织性信息图、数据信息图。

目前数字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网络日益发达,带动儿童科普类数字读物开发热潮。4-7岁儿童科普类数字读物市场发展潜力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重视领域。同时面对市场存在的良莠不齐儿童科普类数字读物以及家长盲目选择,导致适合儿童观看的科普读物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在交互性儿童科普类动画设计中,从儿童用户认知特征出发,切实了解他们的认知行为和阅读需求而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新芳. 当代中国科普史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林鑫.交互动画技术在动漫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2):29-30.

[3]赵志博. 交互性学龄前儿童科普类数字读物设计与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9.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交互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8:56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浅析色彩在人机交互界面中的作用
科普教育在高中物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19:29:57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科技视界(2016年11期)2016-05-23 11:28:14
我是动画迷
学生天地(2016年9期)2016-05-17 05: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