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8-117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以其逐句串讲,枯燥乏味的状态倍受诟病。而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就是要解决"文"和"言"的关系,实现二者的统一。而打通"文"和"言"的通道上,课堂教学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目标只有通过一定的模式才能完成,教学内容只有通过一定的模式才能体现,教学方法只有在特定模式中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就尤为重要。
根据建设语文高效课堂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研究,主要以《孙权劝学》、《小石潭记》《出师表》、《唐雎不辱使命》等经典篇目为内容,以文言文教学的诵读、自读为主题,以同课异构为形式,以学习专题讲座为引领,共同探讨文言文教学的策略,为突破文言文教学这个难题积累了较好的范例,为大面积提升学生的文言素养探索切实有效的道路。现将探讨研究的一些要点简述如下:
一、同课异构,不同的个性解读
这次教学模式的研究,基本上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选取的文章是《孙权劝学》和《小石潭记》等经典篇目。由于老师们对课文的理解不一样,因此确定的教学目标就不一样,教学内容的选择就不一样。比如《孙权劝学》这篇文章,张崇君老师将课文的重点定位于通过品读人物的对话,在揣摩语气语调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胡英老师则认为,通过本课的教学,要通过反复分角色朗读,想象,表演等活动揣摩人物语气,感受人物形象,进而理解文章主旨,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小石潭记》的教学研究,也是如此。不同老师共同执教相同的课文,虽然老师们确定的目标不同,选择的内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老师们通过文本研读,彰显了不同的个性解读,展示了老师们对课文的不同理解。这样的课程安排,其实是要研究,对于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多听不同教师的同一内容的课,广泛收集同一内容的资料,相互比较,就能有办法解决这种难题,就能把自己的课堂上得與众不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二、同课异构,凸现不同的设计主题
尽管有时是相同篇目,但各位教师的设计,还要定位在相应的教学主题之上。这次文言文教学模式的探讨研究,确立了两个主题:诵读、自读。同样也是以两两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对于同一篇文言文,要采用不同的教法来设计教学。老师共同执教同一篇文章,但他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他们必须把他们的教学,置身于不同的教学主题之下。通过这样的安排,让老师们对同一个问题产生较为透彻和深刻的理解,切实弄明白文言文教学的有关问题,大有裨益。比如执教《小石潭记》,要展现文言文教学自读的理念。张崇君老师由一首《江雪》切入,唤起学生对柳宗元的回忆,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积累词句";"自读课文,把握内容";"自读课文,理解情感",引导学生在质疑探究中由"言"入"文",达到披言以入文的效果。宋海龙老师的教学则用"四读"贯穿:一读正音;二读串译;三读品景;四读悟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说起来,教师只作有限的引导和点拨,穿针引线式的疏导,课堂随处可见学生自主阅读的身影,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三、同课异构,展现不同的教学风格
我们的老师经过精心研读文本,把他们对课文的不同研读感悟,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研究,宋海龙老师展现了严谨质朴、儒雅厚重的教学风格。张崇君老师通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义,领会感情;读出感受,展示自我"的诵读模式,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尤其是他通过让学生找译文的错漏之处、以标点符号为切入口,模拟人物的情感语气、在孙权如何劝等教学环节上的细腻打磨,展现了老师满腔热情、激情四溢的教学风格。徐建银老师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知其人——晓其意——品其味——明其理"等几个环节结构全文的教学,让我们感受到了其清晰的教学思路,通过品鉴其教学的细节,我们会感受到他深厚的教学功底,清晰的教学理念。总之,不管是深入浅出的说教,还是循循善诱的教学,这其间无不浸润着语文老师们丰厚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学识,每堂课就是一次小型的文化大餐。
四、文言文教学的诵读策略、自读策略的教学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课堂应是书声琅琅的、笑声不断的、精彩连连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文言文诵读模式教学中巧妙运用齐读、个人读、开火车读、抽签读等诵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利用选读法、摘读法、创作法,营造诵读氛围,确保诵读时间,把诵读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升学生诵读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把文章读通,读顺,读透。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自读策略,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言不一定要串讲,重言不能轻文,文言要有机结合,"言的积累才能成就文的感悟"。贯彻文言文自读教学模式的三部曲: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扎实地抓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文言词句的理解,首先让学生将课文读通了,读懂了,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综合几位老师的上课情况和当前的名家名师的做法,我们提出了文言文教学应该践行的教学模式:激趣导入——朗读感知——讨论探究——背诵积累——拓展延伸,倡导大家要努力实现文言文教学的"言文相融"。
总之,文言文教学模式的探讨研究,采用同课异构,目的是把文言文教学的自读、诵读的理念传达给大家,给大家提供一个解决文言文教学困境的范例,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在各自的文言文教学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还文言文教学一片晴朗的天空。
注:本课题引用了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研修平台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