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与思考

2021-11-18 18:41丁雪莹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9期
关键词:阅读课本课语篇

丁雪莹

阅读课是单元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的设计还存在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单元主题下阅读语篇的意义和贡献,阅读课教学设计程序化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课策略。结合课例,本文介绍了从单元目标出发考虑阅读课教学目标,并依据阅读课教学目标设计学生活动来落实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阅读课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设计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阅读课忽视了单元下的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活动围绕高考阅读要求开展;二是忽视单元主题下阅读语篇的意义和贡献,割裂了单元整体性;三是阅读课教学设计模式化,忽视单元下各个语篇的具体特点。

综上,目前仅考虑单一文本的阅读课在目标指向、活动开展等方面阻碍了学生综合单元所学内容落实单元主题意义的建构,不利于学生发展英语阅读能力。

基于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课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一体化是指一个完整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具体而言,“教”是教师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加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化成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评”是教师依据学科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阅读课的设计亦应如此。笔者以一节市级公开课为例,探讨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设计阅读课教学活动,落实学生所学。本课使用的教学材料是北师大版《英语》必修一Unit 3 Celebration。Unit 3 的单元话题为Celebration(庆典、庆祝),单元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和西方节日的庆祝活动。

笔者在实施本单元的Lesson 1 Spring Festival阅读课的教学中,开展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基于单元教学目标,设定阅读语篇的教学目标 一是分析单元各部分内容,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内容把握指向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搞清楚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从 what、how、 why三个方面开展。

本单元学生在topic talk中简单谈论了已知的中国节日的日期和庆祝活动。在Lesson 1中阅读三篇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谈论春节的经历、感受。在Lesson 2中了解西方庆祝活动的注意事项,学习在不同场合下如何得体表达感谢和祝贺。在Lesson 3 阅读了一篇关于“回忆自己和奶奶度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的文章。Writing Workshop(写作工作坊)以全家为爷爷庆祝70岁生日的活动为内容写出一篇短文。

综上所述,本单元教学内容从what、how、why三个角度来描述庆祝,what:本单元围绕“Celebrations(庆祝活动)”话题,按“传统节日”和“特殊场合”两条线索介绍不同的庆祝活动。How:如何庆祝?从准备活动到庆祝中的活动到庆祝后的心情。why:为什么庆祝?需要学生思考、探究人们庆祝所表达的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笔者制定了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1,知晓特殊场合的意义;单元教学目标2,关注重要节日,理解节日的背后含义;单元教学目标3,表达庆祝活动及活动内涵。

二是分析阅读课任务,思考阅读课与单元教学目标的关联。

语篇内容(what):本文是杂志的专栏报道,三篇文章都是以个人的视角谈论春节的经历、感受。三个人物分别是在南京留学的16岁外国人Tom;外地工作的28岁年轻人徐刚;在家等着孩子们回家过年的老人李燕。文章内容是由开头和结尾的两端注释加三个主人公的回忆构成。文章开头段和结尾段介绍了春节的重要性。中间部分是三个主人公的春节经历。第一篇是16岁的外国交换生Tom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的感受。第二篇是28岁的电脑工程师徐刚在外打拼后回乡过春节时的活动和感受。第三篇是70岁的奶奶李燕春节前精心准备团圆饭,期盼兒孙回家,见面后一起包饺子、吃饭等活动。

语篇深层含义(why):本文由三个不同人物谈论春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春节的意义。对于外国人来说,他看到的是春节的热闹,体验的是我们国家过春节的氛围,想到的是和他们国家重大节日的不同庆祝方式。而对于接下来的徐刚和李燕来说,春节意味着团聚,以及亲人间爱的表达和爱的传递。

语篇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how):本文是杂志专栏报道,结构是总分总。文中使用了大量按照时间顺序的连接过渡。从语言表述上看,文中有很多生动描写春节时的活动及该活动的意义的词汇与语句、生动描写过节场面的词汇与语句、表达心情的词汇和语句、表达春节的意义的语句等。从语法角度看,本文关注的重点是时态语态。杂志专栏报道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三位讲述者中Tom使用了一般过去时,是他对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的回忆。徐刚讲述每年的习惯时使用了一般现在时,回忆童年记忆时使用了过去时。李燕使用了一般现在时表明每年过春节都是如此。本文使用了大量的被动语态,因为本文是第三者客观地讲述春节如何过的,因此使用了大量的被动语态。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总结中,不同时态下的被动语态又体现了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即文化的传承。

三是通过学情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情分析旨在把握学生的起点,了解学生的总体状况、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信息,关注其已有经验、潜在困难和现实需求,为制定目标和选择方法提供参考。

上课前笔者调研了班级英语学习好中弱三类学生共6人,第一组学生(好中弱3人)写春节的介绍;第二组学生(好中弱3人)写自己去年过春节经历。每人8分钟写短文并回答问题:你觉得写介绍/写经历难吗?什么地方难?希望老师能给提供什么方面的帮助?

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学生的写作可以看出,除了个别学生真的写不出来,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写出春节的活动如吃饺子、看春晚、放烟花等,但是语言的准确度都有待提高。学生们能够写出春节意味着团聚,和家人一起及幸福时刻。但是并不能清晰地有逻辑地写出来。好学生认为不难,但中等生和学困生都觉得还是有难度的,主要难在词汇和正确的表达上。希望老师能给语言方面的帮助。好学生要求更高,希望老师能在有逻辑地表达上提供支持。

由此可见,上课前笔者对于文本分析后,原计划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思考春节的意义,但学情调研发现学生已知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然而困难在于对于这样的已知无法有逻辑地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基于此,笔者调整了教学设计。

四是结合单元目标、文本分析和学情,制定阅读课教学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信息表,提取介绍春节的语言并口头介绍春节;分析Tom、徐刚、李燕眼中的春节,推断春节对于外国人和中国人的不同意义——文化内涵,关注语言表达形式;运用本课所学框架和语言,写出自己的春节经历、心情及春节的意义。

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设计落实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基于主题意义合理设计具有整合性、层次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关注并获取主题意义下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适时地依据主题语境开展多样的实践应用活动,并适度地进行迁移创新运用,进而发展基于主题意义进行整合、辩证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课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参加了以下教学活动。

一是为达成教学目标1完成信息表,提取介绍春节的语言,并口头介绍春节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有:首先,学生关注文章第一段,明确文体和文章主旨大意。接下来,學生阅读第一篇文章,找出Tom眼中中国人如何过春节的信息。学生继续阅读另外两篇文章,找出徐刚、李燕如何过春节。根据这三篇文章的春节活动描写,学生总结出一般中国人过春节的准备活动和过春节的具体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提出想补充的春节活动,教师答疑。

二是为达成教学目标2分析Tom、徐刚、李燕眼中的春节,推断春节对于外国人和中国人的不同意义,关注表达形式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类活动有:学生分析文中有关春节意义的重点语句,分析春节的文化意义。学生找出中国人眼中的春节与外国人眼中的春节的差异,总结春节对于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不同含义。

三是为达成教学目标3运用本课所学框架和语言,写出自己的春节经历、心情及春节的意义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类活动有:学生再次阅读全文,画出时态、语态、描述春节活动可以使用的句式和表达。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口头表述人们为了表达过春节的感情而参加的活动,内化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语言。最后,学生联系自我,迁移到新的语境下运用。

学生通过本节阅读课的学习,从文章结构、内容和语言上关注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表达和含义,为达成本单元第三个单元教学目标关注重要节日,理解重要节日背后的含义起到了相应的作用。这样的阅读课加强了学生对本单元庆祝这一主题的理解:节日不单单是礼物和热闹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为了表达爱与被爱。

通过过程性评价检验教学目标达成度,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落实 本课设计了自评、互评环节,例如上课之初warm up(热身)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介绍春节,起初学生介绍较为简单,之后学生在学习结构和语言后,教师创设场景,再次让学生介绍春节,此时学生的表达较之前明显丰富起来。由此可见,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通过记笔记等学习方式,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该学生通过口头输出任务的前后对比,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同学们也为他鼓掌,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检验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也是教学评一体化落实的有效方式。

单元教学评一体化下的阅读课设计反思

在实施单元整体设计下的阅读课时,笔者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是认真分析每个语篇在单元整体下的意义。教师要认真思考单元中各个内容,分析每个语篇在这个单元里的意义和贡献,然后才能概括出单元教学目标。否则很容易上成以前那种割裂的单一课,很容易把所有的阅读课按照阅读模式上,写作课按照原来的写作模式上。从单元教学的角度分析,就可以找到为了达成一条线的主题意义而设计的每课的重点,同时也就找出相应的语言学习重点。二是阅读课的语言学习基于学生想表达的内容而学。阅读课的语言学习也是根据单元话题及本课的教学目标而定的。不能见到哪个词汇、语法项目都想给学生拓展,也不能因为学生问了某个语法项目而整节课讲语法。应多考虑本课学生想表达的内容需要什么语言支持,以及本课与单元话题之间的关联。这样语言学习与单元整体话题一致,学生才能运用所学语言或者进一步拓展该话题的相关语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考虑单元整体性,在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下设计各课时,并建立关联,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系被北京市昌平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教学评一体化促进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16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

猜你喜欢
阅读课本课语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