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天微,谢 伟,蒋红瑞,李海红,郭长秀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内分泌科;2.牡丹江市林业中心医院骨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3.邢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邢台 054000;4.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重症医学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生物作用异常或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二者兼而有之,导致患者出现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2]。据相关医学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高达1.14亿,且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3-4]。幽门螺旋杆菌是生存在人体胃肠道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发病率高达60%,患者多经口传播所致[5]。感染后,可引起胃泌素分泌增多,胃部出现反酸和嗳气等表现。可见糖尿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致病原因明显不同。但近年来,经大量医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由于个人体质等原因,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进而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但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往往忽略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一因素。在此背景下,我院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分析对象,系统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其血糖、血脂、炎性因子水平、胃肠道反应和并发症等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现汇报如下。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00例为治疗对象。其中男158例,女142例。患者年龄49~79岁,平均(61.85±9.18)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6];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合并随机血糖≥11.1 mmol/L或合并空腹血糖≥7.0 mmol/L或合并OGTT实验2 h血糖≥11.1 mmol/L,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需择日复查确认;糖尿病病程≤6个月;近3个月未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患者个人资料完整,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重度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患者等。所有受试者在空腹或餐后2 h状态下,口服1粒14C尿素胶囊,安静等待15 min后,进行呼气实验,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均选用我院内镜诊疗中心14C尿素呼气试验仪检测。根据患者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150例)和阴性组(1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治疗方法,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规格为每片500 mg)。每日餐后立刻服用,每次1片,3次/d。患者均进行糖尿病教育,嘱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定期监测血糖(隔日一次监测三餐饭前,三餐饭后2 h,睡前血糖,统一为经校准的罗氏血糖仪)。连续治疗3个月。
1.3 评价指标(1)胃肠道不良反映情况比较: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厌食和腹胀等;(2)血糖检测结果比较: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等;(3)血脂检测结果比较: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LDL-C)等;(4)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检测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5)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主要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9]等。
1.4 统计数据与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胃肠道不良反映情况发生率比较阳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胃肠道不良反映情况发生率比较[n(%)]
2.2 患者血糖检测结果比较患者血糖检测结果比较如表2所示,可见阳性组患者FBG、2hPBG和HbA1c检测结果均高于阴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患者血糖检测结果比较
2.3 患者血脂检测结果比较患者血脂检测结果比较如表3所示,可见阳性组患者TG、TC和LDL-C测结果高于阴性组,HDL-C测结果低于阴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患者血脂检测结果比较
2.4 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如表4所示,可见阳性组患者hsCRP、IL-6和IL-8检测结果均高于阴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5 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如表5所示,可见阳性组糖尿病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阴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型糖尿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两者的致病原因相互独立。2型糖尿病主要由遗传因素、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等引起。如在遗传因素方面,若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其子女与体重、年龄相近的人群比较,发病率增加5~10倍;在β细胞功能缺陷方面,经医学研究证实,β细胞功能缺陷可直接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在α细胞功能异常方面,β细胞功能缺陷,又间接引起体内α/β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随之出现异常。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致病因素则相对简单,即患者经口-口、粪-口等途径传染所致。
2型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更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定期到医院检查。而医院环境与其他环境比较,幽门螺旋杆菌等病原体的接触几率相对更多,增加了感染几率;另外糖尿病患者受到血糖异常的影响,胃粘膜中较高的葡萄糖浓度更易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存活。加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较差,感染后难以根除幽门螺线杆菌。
但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往往忽略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一因素。在本研究中,我院根据糖尿病患者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以具体分析幽门螺旋杆菌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首先阳性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阴性组。糖尿病患者自身受到高血糖及二甲双胍等药物的影响,较容易出现一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这种不良发病发病率并不高。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多种胃肠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当糖尿病患者感染后,自然增加了患者腹痛和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病率。
另在本次研究中,证实阳性组患者血糖、血脂和炎性因子检测结果均差于阴性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阴性组,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进一步加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在幽门螺旋杆菌影响血糖方面,因幽门螺旋杆菌定植于糖尿病患者的胃粘膜,长期可影响患者的胃肠激素,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的发生。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使脂肪组织出现免疫调节变化,降低脂肪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的利用反应性;在幽门螺旋杆菌影响血脂方面,幽门螺旋杆菌作为一种细菌,感染后,脂肪和脂蛋白代代谢随之可发生紊乱;在幽门螺旋杆菌影响炎性因子方面,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模拟抗原和抗原交叉机制,使自身出现免疫反应,进而破坏胃肠粘膜的上皮细胞。在此过程中,可诱发炎性反应,产生大量炎性因子[10]。而脂代谢紊乱和炎性反应,均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加速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进展,导致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不仅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提高,还可明显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提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着重考虑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